上市公司理财风向转变私募产品渐受青睐
摘要 不知不觉中,上市公司理财风向正在悄悄转变,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热情降温,对收益较高的私募基金产品的购买热情明显升温。
不知不觉中,上市公司理财风向正在悄悄转变,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热情降温,对收益较高的私募基金产品的购买热情明显升温。
数据显示,在银行理财收益日渐下降的背景下,购买私募基金也成为不少上市公司的理财选择。根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2019年至少有10家上市公司购买了18只证券类私募基金产品,投资总金额为8.33亿元,其中展鹏科技(603488)在去年一口气投资了包括保银投资、明汯投资、重阳投资在内的7只私募产品。
今年以来,有永吉股份(603058)、天宸股份(600620)、三木集团(000632)、恒瑞医药(600276)、展鹏科技、*ST天马(002122)等6家上市公司或其控股子公司认购了8只私募基金,投资总金额为3.3亿元。永吉股份在5月份认购了山楂树甄琢资产旗下1.5亿元的“山楂树甄琢5号”,7月份又追加了5000万,今年累计认购该基金2亿元,上市公司购买的总金额占比高达60.61%。
上市公司为何频频购买私募产品
私募排排网未来星基金经理胡泊向记者表示:上市公司购买私募首先是自身理财的需求,私募的相对高收益可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其次是私募策略较为多元化,产品线极为丰富,可以满足上市公司不同的投资理财需求,同时还能提供多样化的定制服务;最后就是上市公司出于战略层面的角度考虑,私募掌握的优质项目,有利于上市公司实现产业上的整合,增强公司实力。
“对于机构客户而言,私募只是一个策略提供方,因此我认为打造特征鲜明的私募策略是私募未来更好机构客户的发展方向,如何把自己的策略打磨得更为精细化,或者说打造出跟市场其它策略相关性极低的策略,这样才能获得持续稳健的业绩回报,从而才能在机构进行策略配置过程中,提高自身策略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胡泊说。
也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减少银行理财的投资而转向购买私募产品,应该是受到其高收益率的吸引。近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断下滑,而部分头部或知名私募的收益较好,导致上市公司理财风向出现转变。他认为,实力强的私募会更受公司青睐,投研团队或基金经理专业水平、长期业绩表现,甚至管理费等都会是公司主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风险偏好会影响公司对私募产品的选择,但总体来看,上市公司应该严格筛选私募产品,留意私募操作情况,不宜过分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
私募更需打磨内功做好风控
浩坤昇发投资董事长张门发指出,上市公司购买私募产品,一方面对国家资本市场的长期看好,响应国家引入长期投资资金入市的号召;另一方面也是上市公司自身理财需求以及战略布局的需要,随着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等打破刚兑后,机构资金寻求更高收益和风控把握好的私募基金合作,这是大势所趋。这种趋势下,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做大规模,利于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私募机构在这种潮流中,一是做好风控回撤管理,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管控好机构资金的安全。二是认真调研做好业绩,用好的业绩展示自己实力并给机构客户带来好的回报。三是要合法合规经营,稳健发展。
玄甲金融CEO林佳义认为,上市企业加大私募产品配置,主要是因为信贷宽松持续,进一步提升了上市公司流动性,叠加理财利率下行,使得企业需要寻找更多、更高性价比的资产组合进行配置。比如配置网下打新无风险套利私募产品以及配置一定比例长期增值资产,以此来综合获得更稳定、更高的收益。私募基金要服务好客户,需要具备真正长期能为客户带来持续增值的策略。比如债券增强策略、价值投资策略、高胜率的量化策略等,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叠加网下打新收益,将可以给客户带来更丰厚的收益回报。
责任编辑:c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