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会导致货币滥发?

来源:理财周刊 2020-08-23 07:53:00

摘要
前几天,商务部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让数字货币又火了一把。后来央行辟谣称,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仍是“4+1”,即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以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测试。

  前几天,商务部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让数字货币又火了一把。后来央行辟谣称,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仍是“4+1”,即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以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测试。

  这件事已经翻篇了,然而,每次数字人民币出新消息,都会谣言四起。

  什么支付宝微信要和我们再见了。。

  什么数字货币可以防止银行挤兑。。。。

  什么货币要滥发了、通胀要加速了。。。。。。

  简直一个比一个听着更刺激。

  这些说法不仅缺乏金融常识,还喜欢装的一副很专业的样子,尤其是看的人还特别多……让理财小编十分反感+不服,今天就来跟他们辩一辩。

  Q1

  支付宝即将被数字货币取代了?

  我们央行数字货币的全称是DCEP,即数字通货+电子支付,意味着它有两个功能,第一是替代纸币,第二是电子支付。

  后者的确与支付宝的功能有重叠。一般网文写到这点也就差不多结束了。

  问题是,支付宝现在功能这么多,到底重叠了哪一部分功能呢?

  其实仔细想想,也只有“余额”功能,注意,不是“余额宝”功能。余额宝的钱,是天弘基金帮你管着,只有“余额”是支付宝帮你拿着,同理也包括“微信钱包余额”。

  Q2

  支付宝用的好好的,为啥还要数字货币?

  网上看到有人力挺支付宝,原因是有赔付保障,钱被盗用可以获得支付宝100%的赔付。好吧,但有没有想过,如果哪天支付宝像包商银行一样,自己倒闭了,你的钱也能得到赔付吗?

  支付宝虽然厉害,但毕竟还不如包商银行。它要是哪天倒闭了,按道理你就一分钱没有了。过去很多人最大的误区,就是把“余额”当成现金、活期。

  央行显然也早就意识到了这种风险,因此,过去几年一直在上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解释起来有点像绕口令。

  简单说,就是你的余额支付宝管着,支付宝把余额存在银行,银行再给央行交准备金。最开始准备金比例只有10%,后来是50%,2019年1月14日开始,你的支付宝余额100%都要上交央行准备金。

  这样,你放在“余额”的钱才变得绝对安全了,因为它100%被央行管着。

  为此,“余额”也成为了一种神奇的存在,说他是现金,它不是纸币;说它是活期,它不在银行;说它是支付宝的,似乎央行在给它兜底……

  数字货币的推出,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也就是说,降低金融风险,提升清算效率。

  Q3

  发行数字货币可以防止银行挤兑?

  这个玩笑开大了,脑洞也是够可以的,所以先解释下它是怎么来的。

  有人觉得,银行存放的现金是有限的,但数字货币,既然是数字的嘛,就可以无限提取了,所以没有挤兑风险。

  具体解释起来有点复杂,简单说两点,第一,数字货币绝对不可能无限提取;第二,银行挤兑和货币什么形式,并没有任何关系。如果大家同时想要取出所有存款,无论拿的是不是数字的货币,都会发生银行挤兑。

  Q4

  发行数字货币就会导致货币滥发?

  这个谣言也很迷,有人觉得,因为数字货币让造钱的成本降低了,成本低就会滥发,货币滥发了就会通货膨胀。好吧。。。

  第一,原本纸币的铸造成本跟面值相比,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100美元的生产成本大概只有10美分左右,所以能发多少钱根本不是被成本制约的。

  第二,货币发行涉及到货币政策,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金融的运行状况。此外,一个国家的币值还涉及到国际信用和形象尊严问题。怎么可能因为生产成本降低了,就超发货币呢?

  如果说发现数字货币,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最大的关注点其实应该是货币流通速度,同样的货币政策下,货币流通速度的不同,也会影响到货币的实际供应量。数字货币比三方支付更高效,整个货币体系的运行成本更低,因此的确可能对货币供应量产生不确定的影响,这也是央行反复试点、测试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另一方面,数字货币也会增加央行对金融账户余额、货币流转的实际情况的把控,也就是央行掌握的信息更准确了,则货币政策就可以实施地更精准。也就是说,央行推出货币政策的实际运行效果会和预期的更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