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资管市场准入杜绝“无证驾驶”,加大养老型资管产品创新
摘要 8月22日,在2020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更适配的金融服务,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转向以消费和创新为导向,以技术驱动为特征,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载体。
8月22日,在2020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更适配的金融服务,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转向以消费和创新为导向,以技术驱动为特征,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载体。这些“新动能”行业和产业总体具有资产轻、风险高、技术和人才密集等特点,对间接融资的依赖减少,同时迫切需要获得与自身共同成长、共担风险的直接融资,而资管行业是促进直接融资、提升金融服务的重要着力点。资管机构通过“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天然地成为连接居民财富和融资方的机构投资者,为实体经济提供投融资服务。因此,改善金融结构、提升直接融资少不了资管行业作为重要一极。
当下,我国资管行业正在步入规范发展轨道。范一飞介绍,两年来,资管行业转型规范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行业监管制度不断完善,资管机构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行业乱象得到有效遏制,影子银行风险明显收敛,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16万亿元,同业理财较高峰期压降近9成。三是行业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资管业务回归本源,截至2020年6月末,资管产品配置到实体经济的资产余额39.6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2.4万亿元。
为更好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范一飞强调,要从四方面继续推进资管行业转型升级,其一是持之以恒推进整改转型。7月31日出台的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是疫情冲击下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做出的政策安排,不涉及资管业务监管标准的变动和调整。金融机构是资管业务转型升级的第一责任人,要主动完善整改计划,尽早完成整改任务,巩固防风险成果;资管行业要有序落实破刚兑、去通道、限嵌套等监管要求,加快新产品拓展,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其二,将推进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相结合,提高监管有效性。范一飞透露,资管新规明确了资管业务是持牌业务,无牌照不得经营,但在实践中仍有部分机构“无证驾驶”。“以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为例,据统计,我国有超过5000家财富管理公司,主营业务是代销基金等金融产品,其中相当一部分存在无牌销售保险、公募基金及设立资金池等问题,给金融稳定带来严重威胁。”
对此,范一飞指出,一方面要以对业务的实质性监管为核心,坚持审慎监管,严格市场准入,财富管理公司从事相应销售业务必须向金融管理部门申请牌照。另一方面,借鉴国际经验,以保护投资者权益为出发点,加强行为监管,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完善信息披露要求,进一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适应性和前瞻性,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公平竞争。
其三,需塑造信义文化和专业精神,培育良好的行业风气。范一飞认为,忠实和专业是资管机构的两大基因。资管机构首先应当忠实为客户服务,为此要在发行、销售、管理等各环节自觉践行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管理人行为规范,不断提升合规意识和风险管理,严格防范利益冲突和道德风险,杜绝欺诈和损害客户利益。资管机构还应当提供专业化服务,为此要切实提高专业能力,全方位把握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变化,研发符合财富管理需要的产品,从依靠牌照和渠道,提升为依赖资产管理、投资研究和资产发掘能力,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其四,构建合作共赢的资管生态体系,促进国内国际资金双循环。范一飞建议,一方面,应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探索通过科技赋能,提升资管机构的信息化服务能力,注重发挥不同类型资管机构的禀赋优势,强化合作和协同,构建资产多元、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资管行业生态体系。
另一方面,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鼓励资管行业增加权益性资产和另类资产配置,坚持长期投资理念,适当拉长考核周期。加快推进我国养老第三支柱建设,加大养老型资管产品创新,培育和发展长期资金,为我国直接融资体系的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同时,落实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政策措施,通过竞争促进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繁荣,推动形成以国内资金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资金循环双促进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