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保本理财清零,养老理财遭监管指导

来源:和讯名家 2020-09-17 11:02:57

摘要
导读:过去一年,保本理财产品退出速度加快。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银行半年报以及近期各家银行理财的数据发现,不少银行保本理财已然彻底清零,国有大行和少数股份制银行仍有较大规模的保本理财存量,并且在继续续作老产品,但总体规模上均在逐步压降。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记  者丨方海

  导读:过去一年,保本理财产品退出速度加快。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银行半年报以及近期各家银行理财的数据发现,不少银行保本理财已然彻底清零,国有大行和少数股份制银行仍有较大规模的保本理财存量,并且在继续续作老产品,但总体规模上均在逐步压降。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方海平

  编   辑丨林虹

  资管新规落地两年多,银行理财仍处于平稳转型过程中。

  各大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在持续清退中,过去一年保本理财产品退出速度加快。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银行半年报以及近期各家银行理财的数据发现,不少银行保本理财已然彻底清零,国有大行和少数股份制银行仍有较大规模的保本理财存量,并且在继续续作老产品,但总体规模上均在逐步压降。

  受到利率环境和资本市场的影响,转型中的银行理财也面临一定压力——因为收益率的持续下行、净值波动等原因,其承担着客户流失风险以及投资者沟通和教育的重任。

  此外,银行理财领域也开始出现诸多“新气象”,一些主题型理财产品或特色产品逐渐问世,比如养老理财,不过记者也获悉,由于相关政策尚未正式推出,部分银行的养老理财产品被监管指导。

  多家银行保本理财清零

多家银行保本理财清零,养老理财遭监管指导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000681,股吧)

  保本理财的逐渐退出,是资管转型下的一个必然趋势。代客理财产品和存款储蓄产品将严格区分,从产品端来看,资管新规最核心的要求是,产品不得刚兑保本保收益,必须是净值波动、风险实时出清、投资者自负盈亏。

  保本理财纷纷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根据银行半年报以及记者获得的部分银行理财发行数据,截至目前,已经有多家银行保本理财彻底清零。

  半年报中,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邮储银行、杭州银行兴业银行(601166,股吧)等多家银行明确表示保本理财已经清零。

  截至7月末的银行理财数据也显示,渤海银行、浙商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600015,股吧)等银行保本理财数量和规模余额为0。

  其他银行中:

  截至7月末,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存量仅1只保本理财,规模余额仅为2亿;

  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和中信银行(601998,股吧)分别尚有2只,当月保本理财规模分别减少1761万和1.78亿元,截至7月末的存量规模分别仅为3.48亿和21亿元。这些银行7月份都未新发保本理财,也未续期老的保本理财产品。

  与此同时,多家国有大型银行和少数股份制银行由于存量保本理财规模较大,仍在继续通过保本理财募资,既有续期老产品,也有发行新产品。但是所有银行保本理财的总体存量规模均处于减少趋势中,即净募集金额为负。

  7月份,工行保本理财总募集986.68亿,净募集-258亿元。建设银行(601939,股吧)、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农业银行(601288,股吧)等大行情况亦类似,当月净募集额分别为-156亿、-302亿,-247亿元。这些大行目前均还有数千亿保本理财余额。股份行中,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平安银行(000001,股吧)和浦发银行(600000,股吧)7月份在继续通过保本理财募资,净募资额分别为-21亿、-43亿和-92亿元。

  养老理财遭监管指导

多家银行保本理财清零,养老理财遭监管指导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

  近两年,随着养老概念在资管市场的快速升温,各类资管机构发行养老产品的积极性高涨。尤其是在第三支柱的相关政策开放之后,保险、基金等纷纷推出诸如个税递延商业保险、养老目标基金等明确定位于养老市场的资管产品。

  去年年中,人社部曾表示,拟考虑采取账户制,并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都可以成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产品,通过市场长期投资运营,实现个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随后银行机构亦纷纷积极发行养老理财产品。

  近期,记者从多家银行获悉,监管机构针对养老理财产品对银行提出窗口指导,具体口径各家银行不同,但总体上均是要求现阶段不要强调银行理财的养老属性,具体要求包括产品中不能包含“养老”字样、不能公开宣传此类产品等。

  “可能是担心给投资者造成安全保本的误导。”一位银行人士对记者说。

  另一家城商行人士也告诉记者,事实上,目前银行发行的养老理财与其他类型理财并无实质区别,更多是一种“噱头”,一方面是吸引投资者,另一方面是借机推行长期限的产品。“应该是要等待监管有更加明确和统一的政策之后再鼓励发行。”他说。

  理财转型承压

多家银行保本理财清零,养老理财遭监管指导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持续深入,公开数据显示,目前符合新规要求的净值型产品占比已经超过一半,部分银行甚至达到70%、80%。从发行量上看,近几个月,银行理财新发行产品数量有所下降。普益标准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月、8月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分别环比下滑21.46%、44.58%。

  银行理财转型启动以来,新发行的产品中以开放式产品为主。今年截至目前开放式净值产品的发行量较年初增幅达到84%, “定期开放式产品的好处就是可以滚动发行,现在期限基本都覆盖到了,可以滚动起来。”对于新发产品减少的情况,一位银行资管人士对记者如此表示。

  从市场环境来看,对银行理财而言,当前最大的客观环境即收益率下降。银行理财作为以固收为主要类型的资管产品,在市场利率下降的大环境下,收益率持续下降亦是大势所趋。事实上,自 2018 年初开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已经在连续下行。根据普益标准的监测数据,以全市场 1 年期理财产品为例,从年化收益率 5%左右,一路跌至目前3.55%左右,创下 2010 年以来的最低。今年 8 月份,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75%,较上期降低 0.03 个百分点,也创下近45个月来的新低。

  从新的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的运作情况来看,今年尚在转型过渡期中,但由于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导致一些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净值数据也出现较大幅度波动,这也是理财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压力。

  “我们有一款新产品今年7月中旬进入开放期的时候净值是跌破了1的,赎回的客户就是按照低于成本价格赎回的,有一些亏损,这没办法。”

  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不过也没接到投诉,客户也都接受了这个情况。”

  银行理财新产品收益下降和净值波动的问题,虽然使得银行一定程度上面临客户流失的风险,但这也是转型过程中势必要面对的局面,也是投资者教育中不可缺失的过程。

  事实上,近两年来,监管对银行理财的设计、销售和管理的合规性始终保持严格态度,去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银行保险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整治中,也专门针对银行理财保本保收益的行为提出警示。

多家银行保本理财清零,养老理财遭监管指导

  本期编辑 刘巷

多家银行保本理财清零,养老理财遭监管指导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