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泄露还是系统误发?亿联银行“催款短信”背后的真相是?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20-09-30 10:48:08

摘要
(原标题:信息泄露还是系统误发?亿联银行“催款短信”背后的真相是?)9月以来,多名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控诉亿联银行无故发贷款逾期短信,他们根本没有在该行贷过款。亿联银行方面给出的解释是,“还款提醒”系系统误发。而对于这样的解释,消费者并不买账。他们发现,收到此类短信的人群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曾开通

(原标题:信息泄露还是系统误发?亿联银行“催款短信”背后的真相是?)

9月以来,多名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控诉亿联银行无故发贷款逾期短信,他们根本没有在该行贷过款。

亿联银行方面给出的解释是,“还款提醒”系系统误发。

而对于这样的解释,消费者并不买账。他们发现,收到此类短信的人群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曾开通过美团月付,巧的是美团点评旗下的吉林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是亿联银行的第二大股东。

“误发门”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误发还是信息泄露?

“您合同号尾号为xxxx的贷款与9.2日存在逾期未还金额。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我行将上报该笔贷款逾期相关信息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请您在后续还款中务必注意还款日期,珍惜信用记录。”

近日,多位消费者都收到了这样的提示短信,然而他们从未在亿联银行签过贷款合同,还有的消费者甚至表示自己今天是第一次听说亿联银行。

对于大面积的投诉,亿联银行表示:“9月5日我行向您发送的‘亿联银行还款提醒’系系统误发,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但这样含糊其辞的解释并未赢得消费者的认同,有消费者质问:“什么叫误发?我的借贷在其他平台,哪个平台泄露了我的个人信息给你们?”

经过层层剥茧后,收到短信的多位消费者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曾开通过美团月付。巧的是美团点评旗下的吉林三快科技有限公司为亿联银行的第二大股东。

《国际金融报》记者拨打了亿联银行的客服电话,该客服人员表示,如果在京东白条、美团月付等平台申请过借贷的话,由于亿联银行与这些平台都有合作,并且是借款的实际放款人,因此由亿联银行来上报征信系统。

而对于是否误发,该客服人员称:“这个信息都是由银行系统发出,原则上不会出错,建议上贷款平台核实。”

从投诉者上传的短信照片来看,亿联银行发出的短信里还提到“将从您的工商银行卡(xxxx)自动扣款,您在亿联银行手机APP的借款本期应还款为xxx元,请在扣款钱存入足够金额。”而该投诉者表示,卡的尾号和自己的也对不上。

对此,客服人员对记者表示,没有接到银行发错短信的通知,会向上级部门汇报这样的情况。

基于“误发”情况,许多客户怀疑是否是信息泄漏。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从亿联银行此次事件来看,初步判断并非标准的信息泄露事件,而是由信息管理不当导致的结果。

在苏筱芮看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第三章提出消费者金融信息保护,从消费者金融信息安全权角度进一步强化了信息知情权和信息自主选择权,亿联银行“未知的还款提醒”,涉嫌在消费者金融信息保护层面上侵犯消费者权益,应当立即整改。

从金融消费者角度来看,网上发帖“吐槽”不能解决问题,苏筱芮建议先与银行机构充分沟通,以寻求一个折中的争议解决方案,如无法解决,可充分收集侵权证据,依规依流程向上级监管部门进行投诉。

与股东应有边界意识

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5 月, 中发金控、吉林三快 (美团点评)等7家民营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亿联银行,成为东北的首家民营银行。该行在成立之初便确立了 “数字银行,智慧生活”的战略定位与“打造普惠大众,赋能生活的智慧银行”的发展愿景。

记者注意到,亿联银行在开业当年亏损5697.2万元,2018年亏损扩大至1.49亿元,至2019年扭亏为盈。截至2020年6月末,该行总资产规模34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91亿元,净利润1.42亿元。

作为民营银行,走出一条特色路线非常重要。据了解,亿联银行与美团、京东、百度等多家平台建立了广泛连接创新金融服务。对于自己的特色定位,亿联银行行长张其广此前表示:“民营银行通常积极拥抱金融科技,部分民营银行还有互联网巨头作为股东支持,在开展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二者皆是我国多层次金融服务供给体系的有益补充。”

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股东优势挖掘客户资源方面,张其广介绍,该行的主要股东包括中发金控与美团点评,美团点评拥有700万合作小微商户和8亿注册个人客户,该行第一款线上贷款产品——亿联易贷,就是面向美团白名单用户的消费贷款产品。此后亿联银行又与美团合作了面向小微商户的生意贷产品。

“美团点评与亿联银行是合作伙伴关系,针对各自的用户信息管理应当拥有边界意识,不得随意共享。”苏筱芮说,上述短信事件也暴露出相关公司在信息管理工作的缺陷与不足,若不妥善处理,很容易在用户群体中“招黑”。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