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保董事长罗熹:发挥保险国企担当 精准发力脱贫攻坚

来源:金融时报 2020-09-30 15:12:59

摘要
专访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熹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金融业精准扶贫正鼓足干劲全力冲刺。2020年,保险业把稳定脱贫、防止返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以下简称“中国人保”)作为金融央企,积极探索“保险+”扶贫模式,从产业、健康、民生、融资等方面精准发力定点

中国人保董事长罗熹:发挥保险国企担当 精准发力脱贫攻坚

  专访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熹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金融业精准扶贫正鼓足干劲全力冲刺。2020年,保险业把稳定脱贫、防止返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以下简称“中国人保”)作为金融央企,积极探索“保险+”扶贫模式,从产业、健康、民生、融资等方面精准发力定点扶贫县的痛点、难点。近日,《金融时报》记者就保险扶贫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及保险业如何建立防返贫长效机制的问题专访了中国人保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熹。

  中国人保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熹

  《金融时报》记者:中国人保开展扶贫工作的思路和模式是什么?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

  罗熹:中国人保的扶贫工作精准对接国家“五个一批”工程和“两不愁三保障”重点环节,聚焦产业、民生和社会治理三大领域,贯穿深度贫困地区和定点扶贫地区两大重点区域,辅以广覆盖的基层服务网络,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式保险扶贫体系,探索出“保险+产业”“保险+健康”“保险+民生”“保险+融资”等扶贫做法。

  一是通过创新开发农业保险产品,夯实贫困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基础。一方面,以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为着力点,积极开发特色农业保险产品,推动农业保险从“保成本、保自然风险”向“保收入、保市场风险”转变。同时,将保障范围从种植业养殖业扩大到扶贫重点产业“光伏扶贫”。另一方面,重点解决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首创保险资金支农融资新模式。截至2020年上半年,“支农支小”业务累计放款305亿元,覆盖全国30个省224个地市222个贫困县,带动贫困户40多万户,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二是通过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助力补齐民生短板、提升脱贫质量。在健康扶贫方面,构建了包括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贫困人口补充医疗在内的多层次健康扶贫保障体系。通过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取消封顶线等措施,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在助力政府为贫困群众提供兜底保障方面,开发了业内首款政府扶贫救助保险专属产品“防贫保”,并逐步将保障人群延伸至临贫易贫边缘人群,助力解决因疾病、自然灾害、意外或子女就学等原因造成的致贫返贫问题。

  三是通过参与创新贫困地区基层治理模式,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机制。在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积极拓展保险服务,通过建立市场化的风险分散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化解社会纠纷,维护群众权益。中国人保还积极对接政府职能转变,有效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合力,协助提升社会治理的协同性。比如,在甘肃甘南通过对藏民提供人身、财产等综合性保障,助力甘南藏区打造全国民族地区脱贫和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的示范地。

  四是通过完善广覆盖的农村基层保险服务网络,提升保险服务水平和贫困群众可及性。通过建设基层服务团队,中国人保的农村地区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100%的县、98%的乡镇和54%的行政村,基层服务网点共计33万多个。“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所在的云南、四川、甘肃、青海、新疆五省已实现县级机构全覆盖。我们选派了优秀扶贫挂职和驻村干部2000多人奔赴扶贫一线,不断输入人才,协助贫困地区改善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持续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金融时报》记者:如果说产业扶贫打通了“致富主干道”,那么消费扶贫则接力了“最后一公里”。中国人保是如何利用消费扶贫打通扶贫产品销路,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的?

  罗熹:消费扶贫是连接整个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一环。中国人保深挖保险功能,着眼脱贫致富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连接的消费扶贫“三张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织密消费扶贫“资金网”。在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销售端,实施扶贫产品预购机制。公司在春耕开始前,就发动全系统购买贫困县的特色产品并预付资金,提高了贫困群众生产积极性,实现了贫困地区按消费扶贫订单安排生产计划。在农产品生产端,提供融资支持。中国人保通过“政府增信+支农融资+保险保障”整合多种金融手段,为消费扶贫产品加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织牢消费扶贫“品质网”。中国人保不断提升消费扶贫产品附加值,联合电商企业,深入消费扶贫产品的生产一线,指导改进生产技术,推动产品多样化,挖掘产品营销特质。公司还为消费扶贫产品提供产品质量保证保险,让消费者建立品牌信任度。

  全面压缩中间环节,织实消费扶贫“电商网”。中国人保自主开发“农产品服务电商平台”,并为扶贫县政府的地方消费扶贫电商平台提供资金、技术和人员培训。在供应端,地方电商平台在县农业局、供销社及中国人保扶贫干部的协助下,直接对接贫困户、合作社和生产企业;在销售端,中国人保“农产品服务电商平台”对消费者和公司员工提供服务支持。与此同时,协助地方政府完善消费扶贫电商综合配套,实现消费扶贫产品的全国配送。

  《金融时报》记者:粮食安全和脱贫攻坚是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两大主题,脱贫攻坚是重中之重,保障粮食安全是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中国人保如何有效发挥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统筹兼顾粮食安全和脱贫攻坚?

  罗熹:我国的贫困地区和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主要从事农业产业。分散风险、管理风险、发挥保障作用和参与社会管理是保险机制的基本功能。农业保险作为具有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优势的工具,不仅可以分散与防范自然灾害风险,也具有防范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的比较优势;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持续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筹措救灾资金的负担。因此,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转型是我们服务“三农”经济、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贫困户全面脱贫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

  中国人保开办农业保险时间最早,经验丰富。我们将保障粮食安全、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助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充分发挥农险的风险规避和分摊机制,稳定农业生产,稳住农民的种粮信心,兜住农业安全的防线。高效、及时的理赔服务是体现农业保险保障粮食安全价值的重要形式,农险赔款使农户及时获得了再生产启动资金,有效防范了农业生产中断的风险,保障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基本稳定。今年长江中下游流域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暴雨洪涝灾害,中国人保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积极开展灾前预警,以及受灾地区查勘定损和赔付工作,极大程度地降低灾害对农户造成的损失。

  农业越发展,保险越重要。中国人保会继续瞄准乡村产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等目标,开发更多符合农民需求的产品,做好理赔服务。我们会把国家的惠农政策通过农业保险落实到农民身上,有的放矢做好保险扶贫工作,通过保险机制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履行中央金融单位的社会责任。

  《金融时报》记者:目前,全国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保险助力扶贫工作已取得巨大成效。为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您对保险业建立防返贫长效机制有哪些建议?

  罗熹:一方面,建议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多层次、普惠性的农业保险体系。产业扶贫是贫困人口脱贫和有效防止返贫的重要途径和重要着力点,保险的着力点是为贫困地区挖掘特色资源、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激活产业脱贫动力提供风险保障。保险业可以在保持对脱贫地区的保险扶贫力度的基础上,服务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逐渐完善保险支持乡村振兴的风险保障体系,把保险服务嵌入农村全产业链,从农业生产环节向产业链上下游的加工、储存、流通、贸易直到终端消费等各环节延伸,服务脱贫地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构建。加大普惠金融发展力度,进一步深化银保合作,为扶贫小额信贷发放提供保险增信支持,协助相关产业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共享发展成果。

  另一方面,建议将保险机制广泛纳入脱贫地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2020年绝对贫困消灭之后,中国的贫困性质将转向相对贫困。相对贫困的次生性、多维性和分散性的特征使贫困分散在社会各层次和各领域,衍化为政府多部门的治理问题,更加需要借鉴脱贫攻坚中积累的实践经验,集合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治理,建立常态化的贫困治理体制。在这一过程中,保险业可以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功能,针对就业、教育、医疗、绿色发展、应急管理等领域多元化保险需求创新产品服务;还可以充分发挥在风险管理和客户数据资源积累等方面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政府的动态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建设。相关部委和各地政府可以考虑将防返贫保险等保险扶贫模式纳入政府防返贫帮扶机制,作为配套制度为脱贫不稳定的人口和边缘易致贫的人口提供兜底保障。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