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声 股票基金的春天来了
摘要 10月9日,A股开门红。收盘后,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EarlETF作为崇尚「只投基不炒股」的基民,很欣喜的看到,此次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对于股票基金,看来春天是来了。更高规格的文件作为老股民,政策文件一定要看懂。今次的《意见》开首,就强调了背景:
10 月 9 日,A 股开门红。
收盘后,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
EarlETF 作为崇尚 「只投基不炒股」 的基民,很欣喜的看到,此次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对于股票基金,看来春天是来了。
更高规格的文件
作为老股民,政策文件一定要看懂。
今次的《意见》开首,就强调了背景:
《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国发〔2005〕34 号)印发以来,我国上市公司数量显著增长、质量持续提升,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也要看到,上市公司经营和治理不规范、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仍较突出,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上面这段文件,成就和问题的描述固然重要,但关键是要看懂两个文件的差异。
今次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10/09/content_5549924.htm),是对 2005 年《通知》的一个大升级,升级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 「级别」 的提升。
是的,2005 年的《通知》(http://www.gov.cn/zhuanti/2015-06/13/content_2878965.htm),主体其实不是国务院,而是证监会起草了《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国务院表示同意,并转发给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要求 「认真贯彻执行」。
不过,这个 「认真贯彻执行」,还是比较粗放的。只是用一个段落,给几个核心部门框定了基本的职责。
但是,今次的《意见》可就不同了。
首先,这次的《意见》,主体是国务院,比起当年证监会的级别,自然是大大提升了。
另一方面,今次可是精确的责任到人了。
就以下面会提及的 「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 的那条,就明确了证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发改委和银保监会等单位负责,这种的执行力量,显然要比当年那份大多了。
发展股基为融资
今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 「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
笔者查了下全文,用到 「大力发展」 这个词汇的,一共两处,一处就是关于权益类基金,另一处则是在 「支持优质企业上市」 下关于创业投资的:
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培育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支持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 「小巨人」 等企业发展壮大
能被用上 「大力发展」 的字眼,这对于股票类基金,显然是个好消息,说春天到了,并不为过。
当然,普通基民不要太激动,得明白这个条款的初衷。
是的,这条条款是在 「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这一章节下的 「完善上市公司融资制度」 条目中的。
这意味着,国务院是从推动资金入市,支持上市公司融资的角度来考量的,所以后面还会提及对机构投资者要设立长周期考核机制,吸引长期资金入市。
当然,这样的考量虽然初衷不是为了基民的钱包,但是要维持资本市场和权益类基金的长期良性互动,还是得搞好 A 股的——尤其是整个文件就是要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对基民是长期、间接的利好。
股基占比不足五分之一
为什么权益类基金要大力发展。从需求端,自然是有主意承接大量企业的上市;而从供给端,则反应了中国基金行业发展大么多年的现状:股票类基金产品占比依然有限。
下表是 Choice 金融终端统计的中国基金的类型分布,可以看到在 18 万亿的基金规模中,大头是 7.5 万亿元的货币基金(余额宝功不可没)和 5.3 万亿元的债券基金。
与之相比,股票基金 1.4 万亿和偏股混合基金 2.1 万亿元加起来占比不过19.84%还不到五分之一,的确是有点弱。
如何吸引更多的资金提升风险承受能力,从货币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向股票型和偏股型基金迁移,这无疑是未来证监会要思考的大课题了。
几个猜想
如何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
证监会的官网虽然周五晚上就公布了《证监会坚决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不过更多是 「表态」,对权益类基金是一字未提。
所以,笔者这里做几个猜想:
① ETF 允许 T+0
关于允许 ETF 享受 T+0 特权,其实业内憧憬许久了。
不可否认,中国的股市 「炒」 文化盛行,要彻底关注交易者的手,不让他们短线交易,恐怕很难。
不过,堵不住,可以疏导。
即使要 「炒」,引导资金去「炒」 投资大蓝筹的沪深 300ETF,总比让资金去炒那些 ST 或者垃圾股要好。
这些年证监会和交易所都在大力发展 ETF,若是能先给 ETF 或者哪怕只是沪深 300、上证 50、上证指数等蓝筹 ETFT+0 的特权,估计都能极大刺激 ETF 的规模,把那些把 A 股当作 「赌场」 的游资(或者称之为「赌资」),变成支持蓝筹指数化交易的长期资金,也是挺好的。
② 大力发展偏股封闭配售基金
今次蚂蚁集团为了上市,找五家基金公司定制了 600 亿规模的 「蚂蚁打新」 基金。
这批基金最高可获得 10% 的蚂蚁集团的战略配售,有 18 个月的封闭期,并且股票投资不低于 60%。
虽然业内对这个模式,不乏质疑。
不过在笔者看来,放在 「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 的背景下,这是一个好创新。
毕竟,600 亿元 ×60%=360 亿元,未来 18 个月中,这批基金就可以锁定至少 360 亿元的资金投向 A 股,对于 A 股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别忘了,2018 年那批 「战略配售」 基金,还要不到 1 年就要到期了,他们的总规模可有 1150 亿元。
虽然这批基金因为 CDR 的无疾而终而收益迄今很一般,但是好歹也赶上了蚂蚁集团的战略配售,所以在封闭期结束前,说不定收益还会有小惊喜。
如果有惊喜,那么其实证监会继续 「续作」 类似的战略配售基金,挑选一批基金公司,再来发行个 5-10 只,规模来个 1000 亿元甚至 2000 亿元,通过 18 到 36 个月封闭期为代价获得参与战略配售的资格,然后未来多多参与各类科创板、红筹股回归、中概股回归等发行的战略配售,同时参照这次的 「蚂蚁打新」 基金设定 60% 的股票投资下限,同样可以锁定不小的资金参与 A 股。
③ 大力发展基金投顾
过去十几年,中国的偏股型混合基金其实表现并不差。
以中证偏股基金指数为例,2007 年 12 月 31 日为指数基期,基点为 1000 点。而最新的指数收盘值为 10285.54,从 1000 到 10000,十倍啊!年化回报正好 20%。
但为何偏股类基金规模始终很难上去?
关键在于基金的表现和基民的体会往往是错位的。
基金的净值,是时间加权法,而基民的收益却是资金加权法——基民往往是低位不肯买,高位冲进去,再加上可能老师热爱买过去一段时间最强 (往往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相对疲弱的),最后就是基金大赚基民小赚甚至不赚。
基金投顾这东西,投 + 顾。一方面是要帮基民精选基金和配置,另一方面也是通过投资者教育让基民能够更好的耐心去持有,不冲动也不恐惧。
若基金投顾能做好,让基民的赚钱效应真正彰显,倒真是有助于权益类基金真正的大发展。
好了,猜想到此。
作为一个只投基不炒股的资深基民,总是希望中国的基金市场越来越好,大家有钱赚有钱花。
但愿,这样的好日子快些到来,并像美国 1980 年后的大牛市那样能够长长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