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大会》的启示:传播力也是重要的选股维度(少数派投资)

来源:证券之星 2020-10-14 10:21:47

摘要
乘着十一长假,把之前陆续观看的《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短视频又从头至尾串起来完整地看了一遍。在收获欢笑的同时,我忽然之间意识到:脱口秀大王的评选过程很可能是一个比选美理论更加适合类比选股的叙事。早在1936年,凯恩斯用“选美比赛”这个比喻将我们现在所说的心智理论引入了经济理论,用它解释股市等投机市场。凯

乘着十一长假,把之前陆续观看的《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短视频又从头至尾串起来完整地看了一遍。在收获欢笑的同时,我忽然之间意识到:脱口秀大王的评选过程很可能是一个比选美理论更加适合类比选股的叙事。早在1936年,凯恩斯用“选美比赛”这个比喻将我们现在所说的心智理论引入了经济理论,用它解释股市等投机市场。凯恩斯认为,人们在决定进行哪些投资时,考量的是其他投资者的想法或其他投资者会怎么配置自己的投资。这些模式从主观分析角度揭示其他人正在做什么或将要做什么,但没有考量公司基本面那些实在的证据。选美比赛要求从刊出了100张漂亮女性照片中,竞猜者需要将自己心目中最漂亮的六张面孔的名单邮寄给报纸。谁的名单与所有投票选出的最受欢迎的面孔最为匹配,谁将赢得比赛的大奖。凯恩斯指出,最佳策略不是根据自己的看法选择六张最漂亮的面孔。相反,更合理的做法是猜测其他人会觉得哪六张面孔最漂亮。但是如果我们将心智模型带入下一步的话,这也不是最佳策略。一个人应该做的是猜想其他人会猜想其他人觉得哪张面孔最漂亮。个人认为:选美竞猜是一个纯主观思维活动,但它没有勾勒出人类思维活动的依据与路径。
那为什么说脱口秀大王的评选是一个比选美理论更加适合类比选股的叙事呢?
让我们先来比较一下三者的异同。共同点在于:作为三则不同的叙事,都可以象流行病学中病毒扩散一样传播,这一模型在图表上显示为先急剧上升,后急剧下降的驼峰形态。差异在于:首先,选美比赛在竞猜者眼里是没有统一标准,或者是标准过于单一,以致人们不能区分漂亮与更漂亮。这一点不同于《脱口秀大会》与选股,后二者还是有相对统一的标准。我对《脱口秀大会》的评选标准的概括是:
强大的脚本,即含有正能量的价值观与能够激发更多受众共情的叙事、叙事的结构重复递进;娴熟的技巧、表演形式的多样化,比如:音乐要素的引入、情绪对比的夸张、肢体语言、临场现挂能力,受众节奏的把控等。总之,能够增加受众的视觉与听觉的冲击,甚至能够标签化。选股的标准概括起来则更简单:价格是对公司未来收益的体现。我们要警惕反应过度的“指标暴政”,但仍需要坚持理性投资,因为我们从巴菲特等投资大师身上发现了理性投资的可复制性。其次,投票的规则是不一致的。相比于选美比赛,《脱口秀大会》的演员比试中增加了一个领笑员爆灯的环节,而这个环节是发生在表演过程中,时间序列上通常略领先于观众投票。这里就涉及到心理暗示问题——人类个体会下意识的模仿和回应他人。人类心理容易受到暗示的观点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是截然相反的,后者认为理性经济人一举一动都经过精心计算,但人们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提出以前的19世 纪末就早已认知到人类容易受到抽象或细微事例的影响,并且在群体心理的认知中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当领笑员是个名人的时候,更是推波助澜。选股的过程也是一样,当你通过理性的指标初步筛选出潜力品种时,你甚至会主动搜索资料库中的卖方报告,而当你发现其中的头部研究员在报告中给予同等观点时,你就会更加肯定自己的“研究成果”。再次,娱乐叙事与经济叙事传播能力不同,前者在时长上比较短暂,通常影响数周数月,但一时的影响规模较大;经济叙事则一时影响规模较小,但因为广泛涉及个体的原因,未来可以继续通过经济叙事的复制与变异,可能产生更大规模的影响。当然,凡事也有例外,比如:选美叙事由于由凯恩斯引入经济叙事的名人效应,也能长远传播。那么,《脱口秀大会》的叙事传播对于选股有什么启示呢?今年4月中旬,天风证券金融工程出了一篇关于《基于净利润断层的选股策略》(净利润断层可以视为净利润惊喜与价格断层两部分),这篇报告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因为依据报告中的回测结果,这不仅是一个长期致胜的策略,甚至可能是一个长期最优策略,至少从长期收益率上看,似乎没有什么公开业绩能够与之匹敌。经过一番研究,内部比较统一的认知是:市场对公司业绩的变化存在反应不足。
但是在还原研究路径的过程中,由于底层数据来源的不一致,回测的结论虽然是大方向上能够显著超越市场,但也存在着不同数据源回测结果差异较大的问题。有鉴于此,我采用一个偏客观的第三方数据源,即选取每期净利润预报中预告增长的下限(同时考虑绝对值与相对值)大于某阈值的品种替代“净利润惊喜”品种,然后再用“价格断层”挑选出最后入选品种。意外的是,这种偏客观的做法也显著落后于以统计研究报告题目中出现的“超预期”词频作为挖掘“净利润惊喜”品种的回测结果。
因为回测时长已经长达8-10年,这让我意识到,分析师的主观集合竟然是一份优质的初选名单。但我仍然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看了《脱口秀大会》后,我忽然意识到:
叙事的传播能力(规模)在同一时间点上是不同的。
每个脱口秀作品是通过其内容与表现形式的优劣造成传播能力的不同;而选股的区别在于:
虽然在未来收益预期的选择标准上是一致的,但个案可以通过更久远的叙事形成传播能力的不同,最终通过价格形成不同的收益率。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在其新著《叙事经济学》提出了叙事经济学的7个构想,其中第6个构想就是:
“经济叙事的传播力取决于重复概率。”
这说明叙事被带入谈话的次数越多,则流行的概率与规模也越大。在净利润断层回测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这样的现象,同一品种的“超预期”这个词频越高(或者说“超预期”报告中的某一品种出现的词频越高),依此选股的总体表现也相当亮眼。
而这些品种往往正是你通过各种媒体获取信息最高频的个案,从而验证了上述“重复能够增强经济叙事传播力”的构想,进而可以推出:传播力也是一个选股的重要维度。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