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新增登记166家私募 行业马太效应或进一步加剧
摘要 来源:微信公众号公私风云国际金融报记者夏悦超10月12日,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9月份新增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共计166家,环比增加1家。这也是年内新增登记私募数量第三次回落至200家以内。未来,这些新增私募能否抓住机会大力发展产品?月度新增连续跌破200家今年下半年以来,受A股市场
来源:微信公众号公私风云 国际金融报 记者 夏悦超
10月12日,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9月份新增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共计166家,环比增加1家。这也是年内新增登记私募数量第三次回落至200家以内。未来,这些新增私募能否抓住机会大力发展产品?
月度新增连续跌破200家
今年下半年以来,受A股市场震荡和外围市场下跌等因素影响,新增登记私募数量相比上半年有所回落。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年内1-8月份新增登记私募数量分别为493家、253家、342家、239家、159家、264家、244家、165家。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9月份新增登记166家私募包含三大机构类型: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05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59家)、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2家)。继5月份和8月份之后,9月份是月度新增私募登记数量年内第三次回落至200家以内。
具体来看,在9月份新增登记的私募中,共有63家私募在今年成立,占比近四成。其中,于9月29日完成登记私募的建信金投基金管理(天津)有限公司成立时间为2018年8月10日,成为9月份最“年轻”的私募管理人。
天眼查数据显示,建信金投基金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大股东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为中国建设银行全资子公司,也就是说,建信金投基金是建设银行债转股实施机构设立的私募基金子公司。
另外,2家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分别为荷宝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和安盛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均为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管理机构。截至9月底,国内已有14家QDLP管理机构获得其他类私募牌照。
最高注册资本来自湖北
由于受年内多家私募“爆雷”等负面消息影响,在今年8月份,全国各地对私募工商注册监管趋严,主要集中在湖南、福建等省份。所以,这些省份在9月份新增登记私募数量较少。
从9月份新增登记私募注册地所属地区来看,总共包含了上海市、浙江省、北京市、广东省、江苏省、湖北省等25个省市自治区。其中,私募管理人在上海市注册并登记的数量最多,为26家;浙江省、北京市、广东省紧随其后,分别为22家、21家、18家。
恒丰泰石总经理韩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私募基金管理人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是由于这些一线城市既是投资管理优秀人才的集中地,又是高净值客户的集中地。其实,私募基金管理人做投资本身不会受到太大的地域影响,在三四线城市做投资也可能像巴菲特一样业绩领先,但这不会成为普遍现象。
虽然9月份新增登记私募注册地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但《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注册资本和实缴资本最多的为湖北农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天眼查数据显示,湖北农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时间为2015年4月9日,法定代表人姚东,注册资本金为5亿元,实缴资本金为4亿元,实际控制人为荆门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湖北农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5个多月的申报审核攻坚战中,农谷投资始终与中基协保持紧密联系,董事会、管理层不断对公司内控制度和部门架构进行完善,严格按照中基协要求提交、补充资料。本次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的落地,标志着中基协对农谷投资的认可。
新发产品未来前景几何
新增登记私募数量减少,而大型私募却一直延续增长,行业马太效应或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私募新发产品陷入好做不好卖的难题。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私募新发产品数量月均破千,1月份数量更是达到2229只,但自下半年以来,私募新发产品数量逐月锐减。到了9月份,仅有530只私募新产品成立,相比去年同期减少近八成,且创下年内新低。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私募新产品发行难主要原因来自市场行情走弱、私募实控人失联、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等方面。
万霁资产董事长牛春宝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私募发行随着行情低迷而减少是正常现象,但对于投资者而言,市场下跌反而是介入优秀私募产品的机会。目前困扰私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优秀人才匮乏;二是资金募集困难,尤其是行情下行阶段。此外,FOF(基金中基金)还应该得到大力发展。
对于新增登记私募管理人逐月趋少,而千合资本、淡水泉、景林等百亿级私募依旧保持规模上涨趋势的现象,牛春宝表示,任何行业都是“一九”行情,私募行业中最终能够保持长赢记录的只是少数。自2015年以来,私募行业已经受住三年熊市考验,对后市业绩应该保持乐观。
韩玮认为,马太效应本身属于大多数行业的普遍现象,在私募基金行业也不例外。一方面,大型私募可以带给投资者一定的安全感,并且容易形成从众效应;另一方面,大型私募有更多的资源用于租用豪华的办公场所、扩大市场宣传、组建兵强马壮的团队,这些都会加剧私募行业的马太效应。
中小私募基金管理人虽然会常常面临经营成本高的困扰,但“规模是业绩的敌人”,在守法合规的前提下,通过长期业绩跑赢大型私募基金管理人,就有可能实现逆袭。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常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