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want you!2016首届中国波特菲勒奖评选正式开始!基金、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资管能力孰优孰强?请点击【投票】,选出你心中的最强机构!
私募基金规模追赶公募 产品备案趋于稳定
本报记者刘泉江从资管规模的角度看,私募基金的扩张速度似乎可以称得上“弯道超车”。最新的数据显示,私募行业资管规模仅以微小差距落后公募基金。而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私募机构在监管升级的背景下“优存劣态”,行业发展正不断趋于稳定。
行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张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私募基金行业认缴规模为8.57万亿元,较二季度末规模(6.83万亿元)增长25.48%,其中证券类私募基金认缴规模为2.4234万亿元,较二季度末(2.2911万亿元)增长5.77%。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6年9月底,我国境内各类型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合计为8.83万亿元。这意味着,伴随着今年以来私募行业管理规模加速扩展,私募管理规模与公募规模的差距越来越近,并开始有了反超的势头。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国内高净值客户数量的增长与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的扩张密不可分。“在经历去年A股市场的多次‘异常波动’后,不少高净值客户意识到个人直接投资的局限,更倾向于将资金交给专业的管理机构进行投资,而随着私募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再加上整个行业的不断成熟,投资者对私募行业的认可度逐渐提高。”格上理财研究中心在发给记者的邮件中分析称。
此外,在今年二级市场整体表现欠佳的市场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将资金投向股权基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私募行业整体管理规模的大扩张。
新备案管理人缩水近半
资管规模在提高,但私募管理人的数量却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管理人共有17719家,其中证券类私募管理人7982家,占比45.05%,股权类私募管理人8022家,占比45.27%。
事实上,今年以来私募管理人数量已连续两季度出现负增长,其中三季度私募管理人数量较二季度末减少了6853家,减幅达26.50%。从内部结构来看,股权类私募管理人减少数量居首,证券类次之;而从单月私募管理人数量来看,受私募备案新规影响,今年7月份私募管理人数量同比减幅最大,达到31.66%。
业内人士认为,私募管理人数量连续负增长,一方面源于新增备案管理人的锐减。从新增私募管理人数量来看,受备案新规影响,今年新备案私募管理人速度相较往年明显放缓。截至三季度末,今年新备案私募管理人共975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4296家,减幅达93.62%。
产品备案环比增六成
不过,管理人数量的连续下滑并并没有影响私募产品备案数量的大幅上涨。据业内机构的统计显示,截至三季度末,私募行业备案的私募基金总数为47462只,比二季度末增加了10773只,其中,证券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分别占比58.81%、27.43%。
这其中,2016年三季度备案产品较二季度增长4327只(包含证券和股权),增速达到67%。值得注意的是的,三季度中7月份备案产品数多达5004只,占整个季度的46.6%。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7月15日,募集新规正式开始实施,不少有产品发行意愿的机构为避免受新规影响均积极赶在新规实施前发行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7月产品备案量的增加。
此后9月份的产品备案规模似乎印证了这一判断。数据显示,9月份私募基金产品备案数量合计为1048只,较8月份减少45%,备案数量呈大幅下降趋势。其中当月成立备案的产品有667只,剩余381只均为9月之前成立的产品。
“在经历了协会新规以及‘保壳’行为对私募产品发行的刺激以后,私募产品的单月备案量逐步趋于稳定。”格上理财研究中心人士向记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三季度末,共有46家私募机构管理的产品数超过了70只,有18家机构备案产品数超过了100只。
北上广机构减少均逾千
事实上,三季度针对私募管理人进行的第二次清理整顿还对私募管理人的地域分布产生了一定影响。数据显示,相比于二季度末,三季度各省份的私募机构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9个省份的机构减少数量超过了100家。
作为主流地区的北上广减少的机构数量均超过了1000家。不过,数量减少后这三个地区的机构数量仍排在各省份的前三位。截至三季度末,北京地区的机构数量超过了4000家,上海赶超广东成为排名第二的地区,二者机构数量均接近4000家,排名第四的浙江机构数量超过1200家,与第三名之间的差距由二季度的3642家减少为2659家。
此外,与二季度相比,三季度私募行业中私募管理人的企业性质组合并未发生较大变化。高达98.91%的私募管理人都是内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0.61%)和中外合资企业(0.47%)占比均不足1%,中外合作企业占比仅为0.01%。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