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楚丹 深圳报道
导读
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这四大行业,是产业资本“多空交战”的决战地。
7月17日的5%的跌幅仍然历历在目,创业板在随后的一个月内(7月18日-8月18日间)持续反弹。根据数据显示,创业板涨幅近10%,中小板上涨超过6%。
然而面对回暖的行情,产业资本在行动上出现分化,“向左走,向右走”同时进行。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中小创产业资本在此期间净减持规模仅为2320万,这显示出中小创产业资本对未来走势上产生分歧。
由于股东掌握更多公司的信息,产业资本的动向向来为二级市场的重要信号。多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中小创依然承压,行业表现差异较大。
中小创的分岔路
8月21日,创业板以1829.22点位收盘,即将回到7月中旬大跌的起点(7月10日1831.37),完成了V的路线。而距离7月17日5.11%的今年最大跌幅,恰好过去一个月。
一个月内(7月18日-8月18日间),创业板上涨9.98%,中小板上升6.58%。
在缓慢爬升的一个月里,有公募基金已旗帜鲜明表示“开干”创业板,认为创业板指数已基本完成探底过程,趋势上逐步确认了反转。眼下中小票基金有加仓趋势,但产业资本则出现重大分歧。
根据Wind对7月18日-8月18日间上市公司增减持行为统计,一共有290笔增持,涉及151家上市公司,合计增持48.65亿元。而减持规模则稍大,共有318笔减持,涉及134家上市公司,累计减持48.88亿元。两者规模颇为接近,亦即是说一个月内产业资本净减持只有2320万元。
在华南一家中型私募的投资经理眼中,由于受减持新规影响,市场上的减持压力有所缓解,但减持需求或许比数据要更大。
“主要因为部分中小创企业外延式并购的业绩承诺让人堪忧,有些并不达标,部分上市公司基本面并非那么优秀;另一方面估值整体依然较高。所以我认为目前上市公司趁反弹套现的动机要更大。”该人士表示。
深圳一家中型私募合伙人表示,部分个股确实出现估值洼地,实际控制人与高管较为看好“具备高成长性的公司会继续上升,股东也会持续增持”,但他亦强调中小创估值整体仍然偏高。
根据Wind统计,在近一个月内,共有13笔增持超过1亿规模,其中长盈精密(300115.SZ)的员工持股计划增持量规模最大,参考市值为3.2亿元。其次为成都路桥(002628.SZ)的股东四川宏义嘉华实业有限公司,增持2.40亿。
而在减持方面,共有12笔减持超过1亿规模,其中科伦药业(002422.SZ)高管减持量最大,达3.78亿;国轩高科(002074.SZ)股东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则减持2.96亿元,排在第二。
而从行业分布来看,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这四大行业,则是产业资本“多空交战”的决战地。该四大行业均入围增持与减持规模前十大行业中。其中,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增持笔数27次,减持21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持21笔,减持27笔;通用设备制造业增持19笔、减持22笔;医药制造业增持与减持各有17笔。
兜底增持回归理智
“近期我们暂时没看到大规模增持的状态,大家行为分化比较大。”前述中型私募合伙人表示。
在他看来,如果每笔增持规模较大,且由大股东增持,在市场上会更有说服力。“毕竟大股东对基本面最为了解,尽管他们对市场波动、估值波动不一定专业,但他们对业绩情况比较清楚。能够切实拿出真金白银的大幅增持,说明业务没有问题。”
上海一家中型私募合伙人亦有同样的表示,“不是以市值管理为动机的增持,一般都体现股东和高管的信心,这类公司的股价表现往往会超越市场。”
以威华股份(002240.SZ)为例,公司在近一个月内涨幅29.02%。公开资料显示,创金合信永泰3号资产管理计划在此期间进行了6次增持,累计超过1亿市值,该资管计划为公司控股股东深圳盛屯集团持有;两名高管也在8月参与增持。
相比较来看,今年上一轮增持潮中,“兜底式增持”的股价表现,却差强人意。
据了解,上一次的增持发生在上半年。5-6月期间为产业资本“净增持”阶段。根据平安证券分析师测算,5月净增持为12.31亿元,在6月净增持达到38.84亿元的高点,在经历了两个月的净增持后,7月产业资本转向了净减持。
其中在6月份,中小创板块大规模出现“兜底式增持”,即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或大股东呼吁员工进行增持,并承诺兜底。
“那一波增持我觉得是‘被动增持’,即市场跌太多,上市公司有股权质押等原因不得不维持股价。”前述深圳中型私募合伙人表示。
前述上海私募合伙人也有相似的表示,“我们认为,当时金融‘去杠杆’导致市场利率上升,委外资金、通道业务、杠杆业务被从严监管,导致很多资金出逃,市场下跌迅速,上市公司只能推出兜底增持计划维稳股价。”
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6月以来,共有22家上市公司进行兜底增持。而进行兜底增持的多集中在中小创上。
但从股价表现来看,截至8月18日,上市公司股价分化较大,4家上市公司涨幅超10%,5家跌幅超10%,平均涨跌幅为-1.44%。
最近一家上市公司——科融环境(300152.SZ),7月底公告称“凡于2017年7月24日至7月26日期间净买入的科融环境股票,且连续持有12个月以上并在职的员工,若因在前述时间期间增持科融环境股票并在特定期间内减持造成的损失,董事长毛凤丽将以个人资金予以补偿;若有股票增值收益则归员工个人所有。”公告以后公司股价直奔涨停。
但根据8月以来的股价数据来看,科融环境累计跌幅为2.30%。
前述华南私募基金经理表示,从过往案例来看,兜底增持公告发出后,当天股价会涨停,短期增强投资者信心,走势不错。“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市值管理的手段,有些公司基本面较弱,在当时急跌得环境下,如果不采取手段可能会跌的更惨。后来监管层从严监管兜底增持行为后,投资者对兜底增持的炒作也减少了。”
平安证券分析师谈道,大多数上市公司在发布兜底增持公告当日能取得不错的正收益,市场的即时反应较为正面。但是从1周,甚至是1月后的涨跌幅来看,上市公司之间的表现涨跌分化差别较大,和股权质押比例以及增持规模的相关性较弱。
该分析师表示,公司在兜底式增持提出的信心底气和员工的参与程度幵没有有效扭转股价的走势,市场在经历了最初的兴奋期后,对于缺乏真金白银的“兜底式增持”行为终是回归理智。
“清仓式”减持恐惧症
随着中小创回暖,仍然有大量产业资本趁机“套现”减持,其中不乏清仓式减持。
8月17日绿盟科技(300369.SZ)董事长与其他3名PE清仓式减持。根据公告显示,董事长沈继业所持股份总数8285.58万股,所持流通股数1499.84万股,计划减持1499.84万股。另外3家PE亦减持完所持流通股数。
杭氧股份(00243.SZ)8月15日公告称,因个人资金需求,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毛绍融、董事兼副总经理赵大为拟6个月内合计减持公司不超67.23万股股份,两人现合计持有公司268.91万股,其中无限售流通股67.23万股。
尽管上述两家公司在减持后股价表现平稳,但多名业内人士表示,市场资金对减持仍然“风声鹤唳”。
8月8日中泰化学(002092.SZ)发布公告称,持有9.5%股份的股东浙江富丽达计划自公告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减持4.07%的股份。下午开盘后,中泰化学股价断崖式下跌,随后触及跌停板。
北京文化(000802.SZ)受益于《战狼2》的火热票房,股价曾一度暴涨,但公司在8月7日公告称,多名高管计划减持。次日公司股价下跌 9.79%,一度跌停,创下16个月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
前述华南中型私募基金经理表示,股价闪崩的原因有很多,但综合近期出现闪崩股特点来看,减持也是重要原因。“现在市场资金依然比较脆弱,公司发布减持公告后,股价短期内都会承受压力,尤其是控股股东发布的减持计划,会对市场有比较大的影响。”
平安证券分析师表示,从北京文化到中泰化学的闪崩,显现出市场资金对于重要股东减持股票的敏感和谨慎,特别是在股票价在前期大涨的情况下,容易被市场解读为股东积极套利的信号。
而值得注意的是,A股市场在 2017年下半年以来的解禁规模加大。根据平安证券测算,7月解禁规模模为2468.35亿元,8月为2162.32亿元。
前述华南中型私募基金经理谈道,“虽然有减持新规,但接下来市场还是要承受解禁压力。对于中小创板块来说,建议应专注精选行业以及个股,整体板块预计还要面临调整。”
(编辑:杨颖桦)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