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市场回归价值投资 私募大多“只看不出手”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17-08-21 00:49:00

摘要
小资金抽身观望大资金艰难转型定增市场回归价值投资中国基金报记者赵婷房佩燕吴君定增市场出现萎缩,各路参与者的状态也在发生变化。记者采访北上广深多家私募基金了解到,定增项目价格上演一九分化格局,短线套利机构逐渐被淘汰。回归价值投资记者了解到,现阶段私募参与定增主要呈现两种状态:小资金在观望,大资金则在多

  小资金抽身观望 大资金艰难转型 定增市场回归价值投资

  中国基金报记者 赵婷 房佩燕 吴君

  定增市场出现萎缩,各路参与者的状态也在发生变化。记者采访北上广深多家私募基金了解到,定增项目价格上演一九分化格局,短线套利机构逐渐被淘汰。

  回归价值投资

  记者了解到,现阶段私募参与定增主要呈现两种状态:小资金在观望,大资金则在多方寻求转型。

  在定增市场整体萎缩的环境下,定增项目和参与的机构开始分化,好公司价格溢价,差公司无人问津。一些机构被淘汰,留下来的参与者更看重基本面,回归价值投资参与定增。

  江苏汇鸿升总经理王胜华表示,定增市场在新规发布后热度减弱,报价资金明显减少。未来定增市场将回归长期价值投资而非短期投资套利的定位,理性价值投资者会留在这里。

  前海梧桐并购定增基金总经理杜朋分析,很多私募退出了定增投资,原因有两点,一是定增退出的期限加长,追求短期收益的资金退出;二是折价越来越少,以折价判断项目的投资逻辑被打破,这部分资金也退出了。“依靠价值投资来判断项目、判断股票价格的思维也在确立,这也是监管机构引导投资者向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目的。”杜朋说。

  银叶投资秦怀宝也持类似观点,他表示,中小创跌下来之后,博短线的或投机的机构少了,留下来的更多的是看中上市公司基本面,本着价值投资的理念参与定增的机构。

  “有项目我们还是会看,但要谨慎得多。现阶段参与定增看的是企业成长的价值,而非波动的价格。如果公司足够好,折扣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秦怀宝说。

  对于定增项目的分化,北京一位私募投资总监表示,新规刚出来时,有过明显的供需失衡,但现已慢慢恢复,优秀项目仍然会受到资金的追捧。

  秦怀宝强调,定增市场这种一九分化格局上还会保持一段时间。

  私募大多“只看不出手”

  谈到定增,大多私募基金给出的关键词是“谨慎”,反映到行动上就是是“只看不出手”。不少私募称有定增项目还会看,但从减持新规出台后,并未再拿新项目。

  王胜华表示,对于新规后的定增市场,现阶段仍然保持谨慎。一方面,在存量定增项目发完之后,不确定市场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另一方面,当前市场轮动较快,且持续波动震荡,行情特征不明朗,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选择行业板块与定增标的的难度。

  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定增市场。王胜华表示,目前仍然保持对定增市场的关注,对定增市场出现的变化也在进行跟踪分析,保持对定增项目的储备,以便在定增市场出现明显机会时,能够迅速布局。

  沪上某中型私募基金投资经理表示,新规后没有再拿新项目,但还在关注定增,如果发定增的上市公司较好,会主要在二级市场上关注。在他看来,新规之后的定增市场对上市公司也进行了自动筛选,现在还能发定增的上市公司资质基本都在中等以上。

  北京某百亿私募定增投资经理称,作为参与机构,考虑到锁定两年的期限,选择标的必须非常慎重。衡量标的的重要指标就是拿两年会不会亏。该投资经理直言,现在的定增市场更加考验参与者的定价能力。他们公司今年在定增业务上没有拿到新资金,存量资金做得比较谨慎,投出去的并不多。

  不过,也有参与者大胆出手。杜朋就透露最近完成了几个定增项目的投资,主要是看中了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投资的项目折价率有高有低,很多项目的折价率都低于7%,少量项目折价率较高,达到15%,平均在10%以内,和业内近半年的平均折价率差不多。

  多角度开发 掘金新领域

  在以往的操作模式中,私募往往将定增视为一个套利策略,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一二级市场股票价差、和上市公司的关系等套利,因此也出现了一些以参与定增项目为主业的大型私募基金。

  其实,将定增作为投资策略之一的私募大多相对从容,未投的资金转向其他领域,已投的项目不能退出就展期,此前大多产品采取“2+1”或“3+1”模式,已预留了空间。

  但套利空间被压缩,定增投入较大的机构也在寻求转向。但这些以定增为主要业务的私募抽身并不容易。北京某中型私募总经理表示,最近没有再参与定增,已经转向股权市场。因为股权的估值较低,参与的项目也比较多。

  据了解,有北京以定增为特长的私募基金将旗下的产品清盘掉了几个,转去做影视基金。而华东几家主做定增且资金量较大的机构,有些选择配置可转债、私募EB,有些选择寻找股权投资的机会。

  “定增项目属于一级半市场,如果转到二级市场搏杀,团队并无优势,而可转债这些品种的容量也有限,转型并非易事。”有私募业内人士表示。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