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原标题:说好的无论涨跌都赚钱呢?!现在却“卖身”求存,量化私募正在经历这些痛......
痛,应该是今年不少量化对冲私募的共同感受......
首先
业绩之痛
先看看下面这张图:
来源:格上研究中心
阿尔法策略是国内量化对冲基金的典型代表。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上半年私募行业平均收益为3.49%,股票策略今年以来表现最佳,收益达5.37%,而宏观对冲、管理期货和阿尔法策略收益为负。其中,上半年阿尔法策略收益垫底,平均收益为-3.19%,其正收益占比不足10%。
是呀,说好的无论涨跌都能赚钱,但如今却遭遇了滑铁卢,你知道量化对冲私募心里有多痛吗?一家知名量化投资私募是这么说的:“近期的行情对于大部分量化投资机构来说,如同钝刀割肉,痛的绵延悠长。”
很显然,在“漂亮50”与“垃圾3000”分化的日子里,量化对冲私募的日子不好过。今年1月至6月,以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代表的价值蓝筹涨幅显著,上证50指数半年上涨11.5%,沪深300上涨10.78%,而同期以中证500指数以及创业板指为代表的中小盘成长则下跌较多。市场中所有股票平均跌幅高达11.12%。
业内人士:
在“一九分化”极端行情下,量化选股最近几年采用的反转、市值、成长等因子出现阶段性失效。在一个“一九行情”的市场中要去精选股票组合并战胜大盘指数,对于参与抱团并集中持股的传统价值投资者有可能做到,但对于以覆盖面宽、持股分散、以统计特性取胜的量化选股方法则很难实现。
格上研究中心认为,期指受限也是阿尔法策略业绩不佳的一大原因。
其次
生存之痛
私募生存靠什么?当然是规模!
然而,今年上半年,整个证券私募的规模都在萎缩。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证券投资私募基金实缴规模缩水4903亿元。上半年收益整体不佳的量化对冲基金日子更是难过。一家知名量化对冲私募的销售负责人坦言,今年代销渠道募资相当惨淡,特别是3月份之后,代销渠道募资规模呈断崖式下跌。该人士说:“不光是我们,就是其他几家老牌私募也是如此”。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在此背景下,部分中小型量化对冲更是在考虑“卖身求生存”。
某私募中介机构负责人透露,经过过去几年的发展,一些量化对冲机构已经初具规模,团队也有二三十人,但今年由于策略失效,部分这类公司现在遇到了非常大的生存困难。“就好比一个孩子好不容易长到了小学阶段,现在一下子又要回到婴儿阶段”。
因此,一种新的趋势正在量化对冲私募基金行业中出现——回归自营。上述私募中介机构负责人表示,就其近期接触的一些案例来看,一些量化对冲团队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与上市公司或大型国企财务公司“联姻”。对于量化私募团队而言,通过上述方式获得自营资金,再利用配资等形式加杠杆做大规模,从而解决生存问题。对于“买方”而言,较为成熟的量化对冲团队拥有丰富的金融工程经验以及曾经生效过的策略,这些亦为他们所需要。而且,面对强势的“买方”,目前量化对冲团队的议价能力并不强,有的成熟团队甚至以5倍的PE就把股权卖了。“现在,大概是优秀团队股权最便宜的时候了”,该人士感慨到。
最后
行业洗牌之痛
毕竟,曾经的量化对冲也“阔”过,例如,从2012年至2014年底前,A股大盘持续低迷,创业板持续走牛,不少量化对冲基金的策略是买入一揽子高弹性的中小创股票,沽空沪深300,因此业绩表现不俗。出众的业绩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促使一批优秀的量化对冲基金规模开始做大。
而且,从国外历史看,2006年之前,美国量化交易的发展仅仅存在于少数投资团队,其交易量对市场的影响较小,但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美国证券市场30%以上的交易量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在股票市场,从大盘研判、自动选股,再到资金和风险管理,均由计算机完成。 而在中国,虽然量化交易经历了近年比较迅猛的发展,但总体的体量以及占比相对海外来说还是很小。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些中小投资团队“卖身”求生存,正是量化投资经历一轮“洗牌”的缩影。在过去的几年中,各种量化选股模型或多或少的包含了小市值因子、反转因子等,表现出惊人的超额收益,但今年上半年市场行情及量化选股策略的整体业绩表现证明,即便量化投资的发展前景继续被看好,量化选股轻松赚钱的阶段将成为历史。在未来量化投资的发展过程中,一批粗放型机构将被淘汰,而存活下来的机构将更加精益求精。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