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的新闻出来,第一反应:“不错,桥又拓宽了,那资本得跟上罗。”都说高考是“万军过独木桥”,现在要将桥面拓宽一些,那修桥经费得有吧?每年的财政投入虽然在增加,但是僧多粥少,民间资本得进来吧?
教育产业资本化似乎生来就带有原罪。“百年树人”与“资本逐利”似乎天然就站在了对立面。越来越多的声音跳出来,指责资本的蛮横无理。因此笔者时常陷入困惑,一个产业的良性循环难道不应该是“利”与“益”互相促进吗?夫子温饱,方能惠泽桃李。都说高考是“万军过独木桥”,那先来看看这独木桥有多窄。
先说一下毛入学率的概念。毛入学率是指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从图上可以看到,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普及水平一路提升,效果显著。可是仍然不够。2017年,我国高校毛入学率达到45.7%,即在2017年,我国仍有一半的适龄人口未接受高等教育。这是什么水平呢?1971年,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7.32%。即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仅接近1971年美国的水平。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在2012年的时候,美国高校毛入学率就已经达到90%。随着人口老年化加剧,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显著提高,因此将高等教育普及化显得尤为迫切。
再回到开头提到的“100万扩招”。扩招方向包括应届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从下图可以看到,这几年成人高考人数持续在200万上方小幅浮动,更多的增量来自于应届高中毕业生,即普通高等人数。过往几年,普通高等人数每年的绝对增量在10—20万波动;而2019年扩招100万,无疑是”独木桥“的一次大面积扩建!
扩建当然需要资金。前面我们提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3年的17%提升至2017年的45.7%,除了财政经费的持续投入,民间资本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若要将民办高校的发展做个阶段性划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野蛮生长;②内在管理;③强者恒强。
野蛮生长(2002—2008)——国家于2002年首次颁布《民促法》,2002年底,全国民办高校共计133所,在校人数约32万人;到了2008年,民办高校增加至640所,在校生人数达到401万人。
内在管理(2008—至今)——野蛮生长给民办教育留下了一些弊端,比如举办者不清晰,管理效率低下等。于是民办高校步入了十年的稳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民办高校更关注自身的运营能力,由此诞生了一批优秀的教育集团。
强者恒强(现在—)——为什么说未来民办高校会进入一个胜者为王的时代呢?内因来看,从野蛮生长到精细耕耘,十多年的时间已经培养了一批具有管理能力的教育集团;外因来看,政策推动,修订后的民促法明确高等院校可以设置为“营利性”,举办者更清晰,产权关系更明确, 可以说,万事俱备,此时借着”扩招100万“这一把东风,何愁这熊熊烈火燃不起来?
回到前文,看这民间资本陪伴高校教育一路欣欣成长,仍然不愿意脱下这有色的眼镜吗?可能有人会说,那不就是享受个“毛入学率提升”的增长红利吗?想象空间不够。那就错了,优秀的高校集团未来的头部优势会非常明显。家长焦虑自家孩子挤不过这“独木桥”,政府说“得嘞,咱政府民间一起合力把这桥拓拓。”可是,拓宽了桥大家又会有新的焦虑:“桥后的路好不好走啊?”社会的节奏这么快,家长总会希望孩子能多学点技能。多样化的需求就需要灵活的民间资本,全方位无死角进行补充。优秀的教育集团懂得倾听家长焦虑,积极实行校企合作,给孩子技能加成,让知识从书本走向实操。所以说,未来的民办高教会进入“强者恒强”的时代,因为头部的优秀集团最会解决家长的焦虑。
事适于时者其功大。教育东风已起,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