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赚钱有多难?一季度两次大跌私募回撤加剧

来源:中财网-基金新闻 2018-04-09 09:26:49

摘要
一季度收官,市场两度大跌,风格转换,创业板上涨8.43%,上证综指跌4.18%,不少投资人士纷纷感慨“赚钱难”。今年究竟赚钱有多难?根据朝阳永续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两次大跌私募回撤加剧,百亿私募或在第二次大跌中已有所减仓。整体来看,有过半的私募基金没赚钱,规模在50-100亿的私募亏损最多,股票多头策

一季度收官,市场两度大跌,风格转换,创业板上涨8.43%,上证综指跌4.18%,不少投资人士纷纷感慨“赚钱难”。今年究竟赚钱有多难?根据朝阳永续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两次大跌私募回撤加剧,百亿私募或在第二次大跌中已有所减仓。整体来看,有过半的私募基金没赚钱,规模在50-100亿的私募亏损最多,股票多头策略平均收益为-2.03%。

私募面临回撤压力增加

回撤控制是私募得以长久生存的重要因素。随着A股市场今年以来的波动加大,一季度两次大跌是的不少私募回撤加剧,陷入被动境地。

据朝阳永续数据统计,在A股两次大跌中(2月初和3月23日美国提出贸易战以来),便有310家私募回撤超10%。如果再往下,私募管理的压力就会陡增,不仅面临客户赎回、仓位操作等压力,一些产品甚至面临清盘危机。

数据显示,2月1日至15日,受市场情绪波动影响,大盘大幅调增,沪指下调8.09%。在此背景下,私募平均回撤4.77%,其中百亿以上规模的私募平均回撤最大,达到5.3%。

朝阳永续数据统计,2月初两周时间里,有21家回撤超过20%,全是十亿规模以下的私募。

10亿规模以上且回撤超过10%的私募则有16家,几乎全是去年表现良好的价值型私募选手,包括去年私募黑马希瓦资产和北京恒宇天泽投资等4家百亿私募。

据了解,在过去两年的蓝筹股牛市中,上述不少价值股票型私募凭借对大蓝筹的“买入并持有”策略赚的盆满钵满。因此年初时,不少大规模的百亿私募依旧延续过去两年的投资策略,也有不少风格激进的小私募满仓家杠杆大蓝筹,在2月初面对急速下跌的市场,纷纷遭遇较大的回撤。

50-100亿的私募一季度亏最多

今年究竟赚钱有多难?根据朝阳永续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有过半的私募基金没赚钱,规模在50-100亿的私募亏损最多。

根据朝阳永续统计数据,在超万只的阳光私募中,净值更新到3月末的有4162只产品,这其中,有1908私募基金产品取得正收益,占比45.84%。

总体来看,50-100亿的私募一季度的赚钱效应最差,平均收益为-4.55%,10亿以下的私募基金从平均收益看则是亏损最少,100亿以上的私募排在其次,平均收益为-0.89%。也就是说,行业中较大和较小的私募反而在一季度表现较好。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主要由于一季度市场风格不定,短期轮动明显,规模较小的私募更为灵活,船小好调头,因此相对表现好一些。而大私募投研实力雄厚,大多投资风格谨慎,因为在市场出现大的波动时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业绩稳定性。

从大型私募的具体表现来看,业绩受到一季度市场风格轮动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去年以白马蓝筹为主要投资风格的私募基金赚的盆满钵盈,但一季度白马蓝筹股回调,创业板大涨。去年业绩排名靠前的多家大型私募基金一季度甚至未能取得正收益,如去年因业绩突出,规模大增的私募基金,今年一季度收益整体为负,纳入朝阳永续统计数据的产品今年以来尚未赚钱。还有百亿私募旗下的产品亏损达28.5%。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大型私募往往不会参与短期轮动,进行大规模的调仓换股,另一方面大型私募大多会坚守自己风格,即便是市场风格和自己的投资风格不符合,也不会风格漂移,同时,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影响到收益率。

不过,因为成立时间、投资经理的不同,同一家私募旗下产品的业绩有不尽相同,如去年同样以价值投资在市场上名声大噪的高毅资产,尽管市场风格转换,亦有产品今年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股票多头策略平均收益-2.03%

分策略来看,各个策略中,5类策略获得正收益,7类策略收益为负。赚钱效应最高的是管理期货策略,一季度平均收益2.27%,排在其次的是股票市场中性,平均收益2.21%。

赚钱效应最差的是新三板和定向增发策略,收益分别为-3.71%、-3.03%,此外,股票多头策略也显示出了比较低的赚钱效应,平均收益为-2.03%。

私募后市展望:聚焦成长风格

鼎锋资产:减税政策刺激芯片行情,独角兽回归引领成长股风格

1.在中美贸易战博弈中,市场的政策面博弈趋势,尤其是在电子半导体领域行情热烈。半导体是政策领域重点扶持、金融领域鼓励带杠杆,且进口替代空间很大的行业。

2.独角兽回归加速,市场制度演进将更有利于成长型公司表现。与之同时,A股的上市节奏也进行了微调:上市节奏显著放缓,有利于新兴行业中小市值公司的表现。A股机构投资者配置结构的调整也将使得成长股占优的市场风格持续下去。A股存在着鲜明的领先型机构配置引领市场的现象。每年一季度的领先机构的仓位配置完全反映了全年的市场风格。当前,一季度领先机构对于创业板的配置达到了 32%,而市场全体基金对于创业板的配置仍然在10%左右,显著低于历史水平,更低于领先基金的水平。未来,随着公募对于创业板配置比例的提高,市场以成长为主的风格将有望得到延续。

泰旸资产:分化将更加显著,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依然有望保持强劲增长。

2月份以来市场风格大逆转,主要原因是政策导向的变化,国务院和证监会近期加速推出了新兴产业独角兽优先上市及海外红筹企业回归A股的政策,同时放开创新企业IPO估值,在此背景下新兴产业的估值显著上升。长期而言,有利于提升A股创新型上市公司比例和质地,同时加速淘汰劣质公司,从而推动A股国际化和更具代表性。

近期中美贸易战成为市场焦点,市场非常担心影响相关行业和公司,但实际上中国可以通过增加或转移进口、开放市场等方式与美国达成协议。另外,市场似乎过于担心经济增长的持续性,3月份官方PMI 51.5,从2月份的50.3显著反弹。

4月份即将披露一季度报告,目前已经看到一部分消费电子、制造业公司由于汇兑损失和成本压力而导致业绩低于预期。对此,我们依然保持警惕,在贸易战的压力下首先受损的还是那些仅仅依靠成本优势的公司。我们预期一季度整体盈利仍然乐观,但分化将更加显著,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依然有望保持强劲增长。

弘尚资产:波动加大,精选个股是核心。

我们认为市场经过这几年的调整,已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市值因子将不再是构成正收益的决定性因子。今年更关键在于个股的选择,关键是有业绩支撑,而不是市值大小。我们认为今年大盘蓝筹和优秀中小市值成长股都有良好的基础,对大盘蓝筹而言,估值目前基本仍处于合理区间,今年国际资金会源源不断加码中国,预计绩优大盘蓝筹仍将有较好的投资收益;对成长股来说,经过前两年的下跌,部分优秀成长股估值已相对合理,加上近期中央支持新经济发展,推动引导独角兽企业在A股上市,之后会有一揽子的扶持措施,预计代表新经济的成长股在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的均衡偏好背景下,应该会有不错的表现。

展博投资:布局“中国未来”的最佳时点。

这几天市场上对贸易战的讨论很多,在贸易战刚开始阶段,投资者往往很难判断贸易战最终对经济的影响和对市场的冲击程度。随着中美双方博弈的深入以及最初恐慌情绪的消化,我们对贸易战的理解逐渐清晰,我们认为中美贸易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从而引发全球最发达国家与潜在最大对手的竞争加剧,而中国国力的提升是改革开放40年来,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综合实力的全面崛起,而并不是简单的单方面依赖出口的结果,与历史上其他国家发生贸易战时的国情基础有本质的不同。因此即使中美贸易战会对目前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产生一定的压力,但长期看并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的长期前景和崛起趋势,反而会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速度的加快。

回到投资上,现阶段我们认为,首先过去两年大部分行业的重新定价过程已经从低估到合理,所以寻找仍未完成这个过程的行业将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其次,即使部分行业已经完成了到低估到合理的定价过程,但本质上这仅仅是从对中国经济预期从悲观到稳定的一个修复,并未充分体现对未来更大发展空间的预期,这些企业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代表了进口替代、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方向,更代表了中国的未来,因此这些行业和公司在今年也将是我们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向。

北京和聚投资:保持谨慎,聚焦真成长

二季度整体持谨慎态度,依然坚守真成长。2017年是A股这么多年以来波动率最低的一个年份,作为权益市场,波动性是最基本的特点,总体而言,2018年是市场回归正常波动率的年份。当前A股市场仍然是一个以存量资金博弈为主的市场,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制约下,我们对二季度整体市场持谨慎态度,并做好迎接剧烈波动的准备。近期大蓝筹以及周期股连续回调,背后的原因是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投资者在卖出大蓝筹,换进成长类股票,从某些特殊交易日基金净值的涨跌幅来判断,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中,也不排除市场的风格会进一步往极端演化,包括其中的部分伪成长可能会出现鸡犬升天的情况,但我们依然会聚焦在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成长股。我们判断今年总体还是一个结构性机会的市场,只是2017年全年排名涨幅前50名的股票是大家最熟悉的 中国平安(601318)、 贵州茅台(600519)、 伊利股份(600887)等,而2018年我们相信涨幅前50名的股票会是一些细分领域龙头的 中盘成长股。

当前的流动性(利率)环境也更有利于成长股估值提升;国内实体产业政策同样向成长板块倾斜。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