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筹恒强A股趋稳逾百股紧急停牌或藏玄机

来源:网易财经 2018-02-06 09:26:49

摘要
2月5日,这轮发酵于信托去杠杆传闻和股权质押平仓等多重打击的恐慌性下跌,目前来看已渐趋企稳。A股市场应对此类情况的经验似乎也越发成熟。先是有信托人士纷纷表态并没有突发的去杠杆情形;接着,沪深交易所也借召开股权质押培训会的场合,提到股权质押触及平仓线后不会被立即平仓。二级市场对此也给出了正向反馈,2月

2月5日,这轮发酵于信托去杠杆传闻和股权质押平仓等多重打击的恐慌性下跌,目前来看已渐趋企稳。

A股市场应对此类情况的经验似乎也越发成熟。先是有信托人士纷纷表态并没有突发的去杠杆情形;接着,沪深交易所也借召开股权质押培训会的场合,提到股权质押触及平仓线后不会被立即平仓。

二级市场对此也给出了正向反馈,2月5日,在上周五美股暴跌情况下,上证指数仍然坚守住3400点,最终上涨0.73%。

不过也有两个现象为恢复中的A股带来一点阴影。

首当其冲就是个股结构性分化依然明显,以上证50为首的蓝筹白马股强者恒强,而部分业绩不佳的中小盘股走势及成交继续低迷,有代表性的创业板指数又逼近近年来的新低。

另一个则是“闪崩”个股紧急停牌的情形再次大量上演。仅2月5日当天,就有57只个股宣布停牌,其中就不乏前期大跌、股权质押率较高或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有资管计划的公司,它们停牌的背后是否另有玄机引起了投资者的格外关注。

A股震荡后企稳

A股市场始于去年12月28日的趋势性上涨,短时终结于今年的1月29日,刚好满一个月时间,此后连续四个交易日的下跌,让众多投资者感受到了一把“俯冲”的不适。

四个交易日里,上证指数跌去了3.12%,深圳成指跌去了6%,连相对强势的上证50指数也下跌了近1%。特别是2月的首个交易日,有240多只个股(含ST)跌停,跌幅超过5%的达到千余只,不少个股“闪崩”。

当日盘后,一位资深股民曾向某记者讲述了他的经历感受:1月29日市场刚下跌时,他以为只是正常的涨多回调,还一度预判市场风格将发生转向,小盘股或有机会,但现实并非如此,2月1日的大跌更是让他迷惑,“如果说前两天大跌的个股集中于短期涨幅较大的白马股、高估值题材股和不达预期的绩差股,但那天有些业绩不错的股票也出现了闪崩,比如广汽集团(601238.SH),去年三季度每股收益1.38元,动态PE只有十几倍,但仅仅用了1分钟时间,4588手卖单,不超过1000万元的成交额,就将其股价从平盘打到了跌停”,该股民说,正因为这种表现,他重新审视起市场趋向。

不得不说,本周一A股市场上证指数收出较大阳线对投资者情绪的恢复起了不小作用,金融、钢铁、煤炭等大市值板块一举顶起大盘。国元证券、中泰证券、申万宏源等多家机构均在研报中表达了对后市的乐观预期。

天风证券更是提出要敢于在下跌中买入,其在研报中称,近几天市场的恐慌情绪主要是对股票质押新规和结构化信托监管所涉及的范围和规模缺乏充分了解。事实上经分析测算,这两项监管措施所产生的短期直接冲击并不大。而业绩“地雷”也主要集中在中小股票,龙头股的业绩仍然保持较好增长。

2月1日,市场上确实有一则关于信托资金降杠杆的消息大面积发酵。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较受认同的原因是随着股价下跌,部分质押的股权已触及或达到平仓线从而引出大量抛盘。

2月1日,除了广汽集团外,融钰集团、德美化工、南洋股份、盛洋科技、印纪传媒、纽威股份、航天机电等十余只个股也出现了闪崩跌停,这些个股中有的是信托计划重仓股,有的是股权质押“濒危”股。

不过,随后多家信托公司站出来“澄清”近日并未接到监管层有关于降杠杆的最新指示。

2月1日当晚,一位信托公司股票配资业务负责人就在券商电话沟通会中表示,近些年信托行业在配资业务上无论是规模,还是涉及的公司机构数量,都已呈大幅下降趋势。

据他了解,在大的降杠杆形势下,现存带有杠杆的产品从体量上已比2015年小很多,整体杠杆比例在1:1-1:2之间,当日A股市场下跌主要是投资者情绪上的一种恐慌反馈。

尽管如此,由前述传言引发的连锁反应还尚未停止。

近几个交易日,已有部分上市公司相继公告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触及平仓线。

2月2日沪深交易所特意就此召开了培训会,会议精神在提出控风险的同时,亦明确质押股触及平仓线后不能立即平仓,以积极沟通为优先原则,对于无力追保,质押实际逾期的情况,券商也要按流程办理,遵循减持最新规定,即竞价减持,三个月内不超过总股本的1%,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2%。

这两项动态经过周末的传播逐渐缓解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也被市场人士认为是A股市场在美股大跌情况下,表现相对稳健的主要原因。

机构淡定、紧急停牌惹争议

事实上,相对于普通投资者,各方投资机构心态一直较为平和,尤其受访的多家公募基金和大型私募基金都比较淡定。

如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在2月1日盘后总结当日市场走势时就指出,下跌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经过前期快速上涨,部分获利盘了结带来抛压,同时,连续几日的调整,让市场担忧“阶段性顶部”已过,急于兑现收益加剧了盘面波动。

另一个原因则是业绩披露季“地雷”频出,让投资者情绪遭到打击。

该机构甚至认为,长期看,市场对“绩差股”的“出清”有利于A股市场长远健康发展。

星石投资首席策略师也明确提出短期调整利大于弊。汇丰晋信动态策略基金经理郭敏指出,这轮下跌合情合理,业绩不及预期是下跌的主因,流动性因素可能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恐慌。

上周末,某记者与多位基金人士沟通了解到,对个股闪崩的成因,他们认为并非信托计划去杠杆,或是股权质押平仓等单一因素导致,而应是多个原因叠加带来的连锁反应。

其中,首先就要追溯个股的结构性分化。

海通证券策略分析师荀玉根就研究发现,在2017年最后几个月,当投资者目光依旧聚焦于白马龙头的时候,部分个股成交非常低迷,尤其是11、12月份,大批低成交个股不断涌现。

“成交低迷的个股集中于小盘股中,且业绩普遍不佳,估值偏高。目前来看,它们与蓝筹白马股的结构性分化依然继续。在这种情况下,杠杆投资还是存在爆仓、平仓的风险,不只是信托资管计划,还包括私募结构化产品、两融融资等”, 上海一位券商营业部总经理刘威(化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

据他介绍,最近很多私募基金的日子都不好过,尤其是以结构化产品为主或数量较多的证券类私募,原来喜欢投资小盘成长股,受到的冲击很大,其实闪崩个股中也有结构化私募为了避风险而斩仓的可能。

面对股价持续下跌、流动性问题和大股东股权质押平仓风险,上市公司无疑也是难过的,为了免于受制于这些困境,自2月1日开始,不少上市公司选择了停牌。

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2月5日,共有334家A股上市公司停牌,当日停牌的有57家,另有48家从2月1日开始停牌,远远多于1月份。

同时,就停牌原因看,没有明确理由的越来越多,而兴源环境、银河股份等则坦白承认是因为大股东股权质押触及平仓线而停牌。这一现象在此前股市大幅下跌时也曾出现。彼时,停牌就被诸多上市公司当做阻止股价下跌最简单粗暴却又最有效的方式。

据记者统计,在2月5日停牌的个股中,约80%此前股价呈现连续大幅下跌。

尽管躲过暂时的下跌,但对投资者而言,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流动性的丧失暗含的更大风险。“比如乐视网的例子,停牌期间创业板指数节节走低,加上公司频频曝出利空信息,几项因素叠加导致了现在的局面,最终受损的还是中小投资者。”沪上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对此指出。

事实上,针对上市公司随意停牌的情况,监管层也早有动作。

早在去年7月28日,证监会就通过例行发布会提出,证监会将完善上市公司停牌制度纳入市场基础建设的重要工作,交易所发布了停复牌业务指引,证监会也修改过关于加强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相关股票异常交易监管的暂行规定等规范文件,旨在解决上市公司随意停、笼统说和停时长的问题。

但尽管如此,上市公司在某些市场情况下,仍可能选择停牌“躲避”,“监管层也只能事后问询公司当初的停牌理由是否成立,但公司要找个理由也并不困难。”前述券商分析人士对此称。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