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学院第9课】细说私募基金分类那些事儿(上)

来源:私募排排网 2017-11-14 16:22:43

摘要
自《私募学院》开课以来,读者反响非常热烈,后台留言提问的小伙伴非常多,排排君都快招架不住了。为此,排排君专门加开了一期课程,来解读小伙伴们呼声最高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间的区别“。排排君在前期的课程中讲过,目前业内大部分私募基金都属于证券投资基金,也就是投资于股票、期货、债券等二级

自《私募学院》开课以来,读者反响非常热烈,后台留言提问的小伙伴非常多,排排君都快招架不住了。为此,排排君专门加开了一期课程,来解读小伙伴们呼声最高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间的区别“。

排排君在前期的课程中讲过,目前业内大部分私募基金都属于证券投资基金,也就是投资于股票、期货、债券等二级市场的基金,而私募股权基金则主要投资于那些未上市公司的股权,因此也是股权投资基金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但它们最大的区别之一则在于投资周期的长短:对于私募证券基金来说,买卖二级市场上的股票非常简单快捷,如果遇上大蓝筹行情可能持有几个月或大半年,而其他震荡市的时候,持有周期往往也只有几个月甚至更短。对于私募股权基金来说,也就是所谓的PE,投资一家未上市的初创公司,并伴随它成长直至上市,周期少则3年,多则5-7年。而投资周期长,也就意味着投入的人力财力资源也多,从入股到上市退出,PE就像带着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一样,照顾饮食,聘请家教。因此,投资周期的长短也是二者不同之处的最直接体现。

如果把私募证券基金比作是零售商,那么私募股权基金就是批发商了。私募证券基金在A股这个“零售市场”购买已上市的公司股票,然后等待时机以更高的“零售价”再卖出去,而PE就在那些由未上市的初创公司组成的“批发市场”中,寻找有潜力的公司,并以“批发价”买入(股权投资),然后再以“零售价”卖出(在二级市场上变现退出)。

可是,“批发”并没有“零售”那么简单。做“零售”的私募证券基金在投资时需要做的是研究标的、买入、持有和抛售。但做“批发”的PE做的事可就多了去了。排排君以PE的投资流程为例,大致可分为:寻找货源、刨根问底、整合包装、抛售套现。看似短短16个字,但其背后的学问并不少。

寻找货源

寻找优秀、有潜力的未上市初创型公司,是每家PE机构研究部的主要工作,由定性研究员通过网络、实地拜访等方式选好标的公司后,再由定量研究员通过宏观和微观等量化指标来进行筛选。一旦确定好名单,便可正式立项、初审,然后双方签订投资备忘录。

刨根问底

说白了,这就是咱们所熟知的尽职调查。尽调的过程就是“找茬”的过程,但是它的目的并不在于“找茬”本身,而是为了发现风险,挖掘价值。一般来说,尽调分为财务尽调、法律尽调和业务尽调。其中业务尽调又是重中之重。

1、业务尽调

这可以说是私募机构全盘掌握公司的第一步,包括公司基本信息、团队实力、产品竞争力,服务、未来战略发展、市场占有率、行业准入门槛等等一系列横向和纵向指标。对于业务尽调,私募机构一般都会带领团队亲自登门拜访,与高管、基层管理者交谈,参加报告会,以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但由于实地尽调的成本较高,因此越来越多的私募机构也开始将尽调外包给第三方机构去打理。

2、财务尽调

它是主要针对于财务报表而言的,调查范围主要包括历史经营业绩、未来盈利预测、现金流状况、股权结构以及负债率等,而其中对历史和未来业绩的评判和预测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过去盈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公司长期盈利能力的强弱,尽调分析师则会根据过去的业绩记录,利用估值模型计算出未来的预估盈利状况。另一方面,现金流则代表着标的公司的造血能力,毕竟利润都是会计账面上的,而现金流才是实实在在的现金,同时也是维持公司正常营运的重要保障。而从偿债方面调查标的公司的话,同样也能从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中得出结果。

所以,正是因为有着不同的财务指标,所以私募机构在调查标的公司时,也会根据公司的不同类型而调整财务尽调的侧重点。对于初创型公司而言,PE不指望它们盈利,但必须要有发展潜力。就像OFO一样,投资OFO这样的初创公司的PE,更看中它的市场占有率、盈利模式可行性、推广销售费用等指标;对于快速成长的公司,营业收入,经营现金流、净资产增长率则更显得重要一些。还是以OFO为例,当小黄车在市场站稳脚跟后,很快就会带来源源不断的押金、充值等现金净流入,并随着持续经营,最终转化成股东权益,也就是净资产。对于成熟型的公司来说,简单粗暴的净利润则是PE最想看到的,产品的成熟意味着行业的主导,换来利润也是必然的。

3、法律尽调

它的内容虽然不与公司的经营直接挂钩,但却对公司的正常运作影响很大,如股东基本情况、高管对外担保、诉讼和仲裁以及税收和政府优惠政策等等均在其调查范围内。像有些欠薪、骗补等“有前科”的不良公司,虽然可以在财务报表上把污点抹得干干净净,但在官方的诚信记录中可是白纸黑字写着呢,依然逃不出法律尽调的慧眼。另外还有一些官司缠身的“带病”公司,一旦选为标的投资公司,也是后患无穷。

寻找标的和尽职调查是PE投资前的准备工作。打铁还需自身硬,PE最后退出能否获利、获利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初标的公司的好坏。当然,投资后的工作也依然重要,那就是打包上市了。怎么个“打包法”?PE又如何做到完美退出呢?排排君将在下节课中为大家逐一揭秘。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