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IMF驻华代表:详解上调中国增速预测的原因

来源:第一财经 2017-10-24 08:18:04

摘要
今年以来,多家外资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调中国今明两年增速预测0.1个百分点至6.8%和6.5%。同时,今年中国GDP全年增长6.5%的目标也将大概率超额完成。各界关注的是,是什么力量促成了这股强劲的上升动力?如何能在中长期维持这一势头?10月23日,IMF驻

今年以来,多家外资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调中国今明两年增速预测0.1个百分点至6.8%和6.5%。同时,今年中国GDP全年增长6.5%的目标也将大概率超额完成。

各界关注的是,是什么力量促成了这股强劲的上升动力?如何能在中长期维持这一势头?

10月23日,IMF驻华首席代表席睿德(Alfred Schipke)、IMF驻华副代表张龙梅在交大安泰举行的“全球展望及中国经济”发布会期间接受了第一财经记者的专访,详解了上调中国增速预期的原因。

“今年全球同步复苏,拉动了中国出口;此外,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取得进展,从外向型增长到消费拉动模式的再平衡已有所进展。”张龙梅对记者表示,未来消费、服务业将继续拉动经济增速,同时如果中国的增长能够继续降低对信贷的依赖,这将使中国能在中期保持可持续的增速,也不会有过高的债务累积。

上调中国增速预期背后

今年,内外形势都利好中国经济。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8%,因为前三季度累计GDP同比增速已经达到6.9%,各大机构预计全年经济增长达到6.7%以上已成定局。

从外部来看,受到欧元区、新兴市场经济复苏驱动,IMF预计2017年和2018年全球经济增速分别为3.6%和3.7%,较7月的预测均上调0.1个百分点。外需上升拉动了中国出口,出口增幅的扩大成为了今年GDP走升的重要贡献因素,今年上半年净出口拉动GDP增速0.3个百分点。与此对应,今年上半年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速大幅反弹至8.5%。

“全球经济的乐观形势预计可以在2018年延续,IMF预计全球经济增长率在2018年为3.7%,比2017年的3.6%还要高。短期风险平衡,但中期仍然有一些下行风险,例如地缘政治风险、政策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正常化等。”张龙梅称。

当然,依靠出口拉动的旧模式并不是中国增速提升的可持续动力,再平衡进程也正在持续。IMF为中国经济的再平衡进程设立了一个再平衡框架和再平衡记分卡,并认为近期中国在再平衡的进程上取得了较大进展。

专访IMF驻华代表:详解上调中国增速预测的原因


记分卡的项目包括:外部(经常项目、净出口贡献)、内部(消费/投资、工业/服务业、信贷)、环境(能源、空气污染)、收入分配(劳动收入比例/收入差距)。

“外部再平衡指的是,中国经济减少了依赖外需来提振增速的程度,而在内部平衡方面,消费的占比已经不断提升。”张龙梅表示。

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5%,较去年同期提升2.8个百分点。此外,中国的服务业贡献已经达53%,“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一数值基本在70%~80%的范围内,可以预见,中国未来将朝着这个水平迈进。”她称。

专访IMF驻华代表:详解上调中国增速预测的原因


中国再平衡进程取得进展:投资和储蓄占比下降

此外,IMF认为,供给侧改革对于提升GDP增速、改善企业盈利起到了关键作用。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8%。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去年同期减少0.12元。由此可见,前三季度的供给侧改革已经初见成效,改革红利正逐步释放,叠加上半年超预期反弹所修复的企业盈利,将有力支持中国经济的长周期企稳。

在平衡记分卡中,IMF认为中国在信贷这一项仍有改善的空间。不过,IMF也表示,中国信贷增速正在放缓,巨大的“信贷缺口”在缩小。

专访IMF驻华代表:详解上调中国增速预测的原因


各国信贷缺口

“信贷缺口”这一概念是国际清算银行(BIS)创造的反映银行业风险的领先指标,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银行业监管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这一指标反映信贷占GDP比例和长期趋势之间的偏差,指数越高意味着金融风险越高。BIS最新统计显示,得益于去杠杆、控风险等一系列措施,2016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国“信贷缺口”持续缩小,从去年第一季度的28.8%降至去年底的24.6%。这意味着中国面临的金融风险正在降低。

为中长期可持续增长支招

当然,IMF对于各国经济的评估和建议始终具有前瞻性视野。席睿德也对记者表示,IMF反复强调,各国应该利用这个经济“甜蜜期”,推进各项可能导致短期增速放缓的结构性改革。

无独有偶,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提及,“如果经济中的顺周期因素太多,使这个周期波动被巨大地放大,在繁荣的时期过于乐观,也会造成矛盾的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出现所谓‘明斯基时刻’,这种瞬间的剧烈调整,是我们要重点防止的。”

对于中国而言,IMF建议,减少对于信贷的依赖、提升投资效率、推动国企改革、出清“僵尸企业”等,有助于中长期的可持续增长。

张龙梅对记者提及,“研究表明,金融危机前,中国生产一个单位GDP只需要一个单位的信贷投放,现在可能需要四个,如果经济对信贷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中长期可能存在风险。现在数据显示,中国的信贷缺口已经有所下降,但仍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同时,她也表示,中国在金融去杠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的重点应该放在企业部门的去杠杆,尤其是国有企业。其实一般私营企业的杠杆占GDP的比重并不是很高。相反,国有企业对于整体ROE(股本回报率)的拖累较大。”

专访IMF驻华代表:详解上调中国增速预测的原因


当然,中国对这一问题早已有所认知。周小川此前也提及,“若总量阀门把握比较好的话,总量就不至于膨胀得过快,杠杆率就会有所下降。”他认为,我国企业部门的杠杆率相对比较高,既有直接融资比重低,企业靠借贷、债务融资比重过高的问题,也确实存在企业运用资金的效率不够高的问题,包括投资的效益、使用流动资金的效益。

“因此,我们特别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不仅涉及到企业,也涉及到银行如何看待自己的资产质量,必须两方面共同努力来调整。同时,也要看到其中有一部分挂在企业名下的贷款,实际上可能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地方政府有时候借地方国有企业的名义作为融资手段,把债务算到企业头上,这个问题要认真对待,要防范地方政府在使用融资平台方面和各种变相债务方面,有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包括财务纪律不够强,或者突破了界限。”周小川称。

此外,IMF也建议,中国在加速“僵尸企业”出清的同时,政府也可以拿出预算内的资金,帮助解决出清过程中的人员安置问题,以降低整体负面影响。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