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新增社会融资1.22万亿 央行M2再破新低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08-16 08:11:07

摘要
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新增社会融资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415亿元。从新增社会融资结构来看,人民币贷款依然是绝对主力。此外,除信托贷款、企业债券融资有较大幅度增加外,其余融资方式皆呈现减少趋势。“随着市场利率走势企稳和债券发行与贷款利差收窄,企业发

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公布的数据 显示,7月份新增社会融资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415亿元。从新增社会融资结构来看,人民币贷款依然是绝对主力。此外,除信托贷款、企业债券融资有较大幅度增加外,其余融资方式皆呈现减少趋势。


“随着市场利率走势企稳和债券发行与贷款利差收窄,企业发债意愿回升,7月份企业债券净融资2840亿元,扭转连续两个月负增长态势。”民生银行(600016)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此外,委托、信托、未贴现承兑三项表外融资合计减少644亿元,年内首次出现负增长,表明监管政策从严落实对表外融资的抑制效果还在持续。”


央行同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还显示,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8255亿元,同比多增3619亿元。分部门来看,以按揭贷款为主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4544亿元,增量与上半年持平,但占新增贷款总量的比例提高到55%。而与实体经济相关的新增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为3535亿元,出现明显回落。


对公业务回落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的多位经济分析师普遍认为,7月对公信贷增速回落,与当月整体经济数据表现是一致的,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也与政府主导的项目立项与放款集中在上半年有关。


央行数据显示,7月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3535亿元,环比减少近50%,也是今年增加最少的月份,而这主要是受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减少的影响。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2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332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662亿元。


“短期融资主要用于企业的经营周转,流动性大,受季节影响因素较大。”华北地区一位国有银行支行的对公业务部门经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7月受天气、借款到期等因素影响,短期借款都会有下降。”


“上半年企业信贷需求大增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主导的PPP项目和基建类项目的拉动,普通民间企业的投资需求其实没有那么高。”国泰君安(601211)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1月到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3%,但预计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就是20%以上。”


一位国有银行华南地区的分行副行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上半年珠三角的经济的确有回暖信号,但民营企业扩大投资的状况较少。“作为民营制造业集中的区域,我了解的这边进出口企业的订单总额增长了10%以上。不过这里的企业一般不愿意高负债,扩大信贷和投资的企业主要集中于受到扶持的高科技企业。上半年业务量的增长主要是受大湾区建设带来的基建项目增多影响。”


在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方面,虽然占比有所提升,但新增贷款量与上半年基本持平,且放款时间还在不断加长。“7月新增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规模只是略低于今年前7个月的平均值,说明银行对刚需住房支持力度不减。”温彬表示。


M2增速再破新低


另一方面,中国7月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速为9.2%,续创历史新低,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1个百分点。但是信贷、社融的增速并不慢,央行数据显示,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3.2%。


“这表明市场的货币乘数上升了,即货币运转周期更快,对目前存量货币的利用加强。”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说,“这是金融去杠杆持续深化,避免风险扩大的积极信号。”


理论上,货币供给量被称为是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即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将首先影响这些目标,再通过其变动影响最终目标。但央行在8月11日发布的《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M2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经济的相关性亦在下降,预计随着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比过去低一些的 M2 增速可能成为新常态。


因此,东方证券(600958)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随着近几年表外融资的增多,M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作用已减弱,目前较为真实反映非金融企业负债的变化与融资需求的社会融资增量和总量是更合适的中间目标。“此外,利率也是货币政策理想的中间目标,但它的调节需要更高的技巧,央行目前也在通过建立利率走廊等方式,来对其进行更好的调节。”


“受监管趋严,严查嵌套以及会将同业存单业务纳入MPA考核等影响,预计下半年表外融资将持续向表内融资转移,这会对银行业务的扩张带来一定影响。”林采宜表示。


“《报告》强调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与金融去杠杆,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总量可能难以宽松,但会在市场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通过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释放流动性,银行间利率不会出现大幅度上升。”邵宇表示。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