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大佬转战公募 “公募系”私募应变能力强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7-04-03 11:26:20

摘要
2017年3月3日,证监会正式核准凯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设立。此前,鹏扬基金已经转型为公募基金公司。众多私募大佬纷纷转战公募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私募的优势在于更加灵活的激励机制,而公募更强大的投研实力及销售体系或许是一些私募向往的优势。“私转公”更加纯粹2016年6月鹏扬基金核准成立,打破了业内“私转

2017年3月3日,证监会正式核准凯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设立。此前,鹏扬基金已经转型为公募基金公司。众多私募大佬纷纷转战公募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私募的优势在于更加灵活的激励机制,而公募更强大的投研实力及销售体系或许是一些私募向往的优势。

“私转公”更加纯粹

2016年6月鹏扬基金核准成立,打破了业内“私转公”零纪录的历史。2017年3月3日,证监会正式核准凯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设立,成为业内第一家全部由自然人持股的“私募系”公募基金。

此前,私募机构通常通过在公募基金专户部发行产品的方式进行合作。而近期的“私转公”则愈发纯粹,鹏扬基金掌门人杨爱斌曾表示,申请到公募牌照后会退出私募业务。可见,纯粹的“私转公”意味着旗下原有的私募产品全部清理干净。

重阳投资、朱雀投资、博道投资等大型私募也向证监会递交了设立公募基金的申请。记者了解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多地的大中型私募机构也正在积极筹备,择机申请。

北京某中型公募总经理表示,不仅私募系,包括保险系、期货系甚至第三方销售平台都在申请公募基金牌照,说明公募基金对市场仍有很大的吸引力。“设立公募基金是各家公司布局大资管的重要一环,未来的资管竞争格局必将更加激烈。”

也有私募基金分析师认为,部分私募基金暂时不打算涉足公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募业务成本过大。“一家基金公司如果开展公募业务的话,一年需要3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成本,这对私募机构而言是笔巨款。当然,还需要引进或培养公募基金经理,这同样是一笔很大的成本。”

但他同时坦言,私募基金确实有其自身发展的困境。“相比公募基金,有的私募基金产品规模较小,基金经理对资金的敏感度不高,因此对上市公司的把控力度有限。另外,近年行情以震荡为主,单边机会较小,更适合交易型投资经理。”

此外,公募的投研实力和品牌宣传也是众多私募想要借道公募或转战公募的原因之一。

“公募系”私募应变能力强“我们习惯了做绝对收益,按照绝对收益的思路做相对收益并不合适。”某大型私募基金经理称,转型做公募既有理念差异,也有人才不足。但他坦言,“公募系”私募人士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

首先,公募出身的私募机构一般都具备公募机构的雏形。记者了解到,目前像尚雅投资、星石投资等私募都设有市场部门,与各大行以及第三方等渠道对接,部分私募还设有营销策划部门,注重品牌和形象宣传,相对其他私募来说已经走在前面。

其次,“公募系”出身的私募往往更注重打造投研团队,具有公募背景的私募在投资上往往设有投资决策委员会和风控委员会,注重打造投研平台,而非老板一言堂。

再则,公募出身的私募具有管理大资金的经验,在资金管理规模上没有瓶颈。据了解,私募行业存在冠军魔咒,那些业绩优异的私募一旦扩容就会导致操作风格改变,从而使产品业绩一落千丈。有私募人士认为,一些曾经做过公募基金经理的投资经理,对自上而下进行资产配置较为熟悉,有操作大资金的经验,更有利于公司做大做强。

最后,公募出身的私募具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和背景。深圳某私募人士表示:“他们最了解公募的各项业务和流程,资源多、人脉广,与买方研究机构有广泛联系,对上市公司以及资金的把控有更大的优势,对行业也有较为长期的跟踪和研究,在长年的投资历练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投资逻辑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