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严要求多 私募争入银行券商白名单
摘要 据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7年私募行业管理规模达11.1万亿元,其中证券类私募管理规模2.29万亿元,股权、创投类私募规模7.09万亿元;已在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2446家,增长28.76%,已备案私募基金66418只,增长42.62%。私募行业的快速发展,使一些私募竞相争取进入银行、券商
据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7年私募行业管理规模达11.1万亿元,其中证券类私募管理规模2.29万亿元,股权、创投类私募规模7.09万亿元;已在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2446家,增长28.76%,已备案私募基金66418只,增长42.62%。私募行业的快速发展,使一些私募竞相争取进入银行、券商的白名单,寻求规模扩张。
私募竞相争入白名单
成立于2007年的星石投资早在2009年便与招商银行(600036,诊股)(港股03968)合作发行产品,此后随着私人银行代销证券私募基金模式不断普及,商业银行这个“金主”也不断为私募行业带来“活水”。目前,体量过百亿的星石投资已入选几乎所有商业银行“私募白名单”,与工商银行(601398,诊股)(港股01398)、农业银行(601288,诊股)(港股01288)、中国银行(601988,诊股)(港股03988)、建设银行(601939,诊股)(港股00939)、交通银行(601328,诊股)(港股03328)、招商银行、光大银行(601818,诊股)、民生银行(600016,诊股)(港股01988)、浦发银行(600000,诊股)、平安银行(000001,诊股)、兴业银行(601166,诊股)、广发银行、邮储银行(港股01658)、中信银行(601998,诊股)(港股00998)等银行总行开展合作,同时也与多个券商展开过合作。
某私募研究员表示,目前私募产品的销售渠道包括自身销售和通过信托公司、银行、券商以及第三方理财机构平台销售。在所有销售平台中,银行的销售能力最强,资金募集效应最为明显,而银行之中又以工行和招行最受青睐。白名单制度不仅代表了银行、券商对于基金公司的认可,更是私募与银行、券商建筑长期稳定合作的基础,入选白名单代表私募符合他们选择投资顾问公司的标准,有利于私募规模的不断扩大。
另有私募基金创始人认为,私募产品是面向特定投资者的产品,银行、券商作为产品的代销机构,主要为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咨询与产品服务,并做好投资者的售后服务,如协助管理人定期提供产品运作报告、进行产品的申购与赎回等。但具体到吸引客户投资,更主要的是依靠私募机构和投资者的沟通,让投资者认可私募产品的投资策略。该私募基金目前已经进入建行和招行的私募白名单,并正努力争取进入其他银行的白名单。
老牌大私募更易入选
据某商业银行零售部负责人介绍,去年A股呈现慢牛格局,基金赚钱效应凸显,私募作为银行委外资金的合作渠道之一更被重视。但商业银行的要求也十分严格,除了从管理规模、历史业绩、管理团队等进行全方位筛选,根据不同资质将白名单划分成不同等级圈定合作范围,还会定期打分审核白名单,剔除不符合条件的私募,有些商业银行甚至会举行私募实盘大赛考察和选取优质私募。对于历史业绩,银行一般更看重熊市管理能力,能够在熊市中保持正收益的私募更受欢迎。
星石投资表示,不同的银行和券商对于白名单的要求与标准不尽相同,但一般更倾向于选择成立时间较长、有持续优秀业绩、拥有成熟投资体系、行业认可的老牌大私募。从私募规模发展看,老牌私募也更加容易扩张。
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管理规模达到50亿元以上的私募成立时间均满1年以上,成立满3年的占比高达85.6%,成立满5年的占比也达到56%,表明在较好的市场行情下,老牌私募更容易获得扩张。这一点在规模达到百亿级的私募中更加明显,30家百亿级私募的成立时长全部在3年左右及以上,有7家成立满10年,24家成立满5年。
对此,有机构认为,投资能力是私募的立足之本。专注打磨投资体系、不断完善投资方法尤为重要,也是入选银行和券商白名单十分关键的因素。基金行业中的产品反馈期约3-5年,成立时间较长的基金公司相对更能承受市场的牛熊考验,与客户互动更为充分,投资体系更成熟。
在与银行、券商的具体合作流程上,据星石投资介绍,一般先由产品管理人挑选符合资质的银行券商、投资顾问和托管银行,四方就产品要素以及相关产品合同进行沟通,协商完成达成一致性合同后,银行或券商则可以开始产品销售,私募公司作为投资顾问为银行、券商定向提供产品策略与运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