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一) :中国对冲基金出海最佳实践

来源:私募排排网 2017-03-16 11:55:24

摘要
圆桌对话一:中国对冲基金出海最佳实践主持人:接下来马上要开始圆桌论坛,所以临时给曹总加了这么一个采访,谢谢他非常诚恳的分享。最近几年,很多的投资者有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所以很多的私募也都纷纷开始加快出海的节奏,在设立一些境外机构或者是产品。但是海外和国内的市场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市场,不光成熟的程度不

圆桌对话(一) :中国对冲基金出海最佳实践

圆桌对话一 :中国对冲基金出海最佳实践

主持人:接下来马上要开始圆桌论坛,所以临时给曹总加了这么一个采访,谢谢他非常诚恳的分享。

最近几年,很多的投资者有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所以很多的私募也都纷纷开始加快出海的节奏,在设立一些境外机构或者是产品。但是海外和国内的市场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市场,不光成熟的程度不一样,规则也不一样,所以在今天我们也特别邀请到了一些在海外投资管理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经验的业内精英,以及专家来这里和我们一起探讨交流关于海外投资管理方面的风险和机遇。

接下来进入到精彩的圆桌论坛环节,我们首先有请出圆桌论坛环节的主持人,来自泓铭资本集团创始人许韬先生。

另外给大家介绍参与第一组对话的嘉宾,他们是:

香港东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李炜先生;

新加坡交易所副总裁陈世亮先生;

美国盈透证券亚太区销售代表戴爱娜女士;

凯思睿基金服务(香港)董事李晓亮先生;

衡李斯律师事务所律师Marc Parrott先生。

掌声有请以上对话嘉宾。接下来把时间交给许总。

许韬:今天非常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中国海外投资,在这个圆桌开始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和我们团队,我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金融学硕士,毕业之后2005年在香港瑞士信贷工作了一年,2006年回到北京,2008年到香港工作,去年成立了泓铭资本管理集团。我们团队比较年轻,但是都有10年以上的海外投资研究的经验,而且我们的经验是比较互补的,我们有券商、保险,有国家队,有外资行,所以资源还是能够互补的。另外我们团队有一个特色,我是来自北大的,我们团队有10个人是北大的校友,所以我们有一点小情怀。

具体到出海投资这个实践上怎么可以知行合一是最难的,尤其对私募而言,怎么把结果做出来,我想这是对我们每位私募从业者的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今天也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进行这么一个讨论。

在座的几位嘉宾也都是我们认识很多年的朋友和合作伙伴,尤其是我们公司去年年底在香港拿到了4号牌和9号牌,而且我们公司第一只海外美元基金也是在今年2月份成立,在我们申请牌照和发行美元基金的时候也是得到了在座几位嘉宾的帮助,所以我自己也有非常切身的体会。

首先我想问一下东英的李总一个问题,大家知道2015年A股股灾之后,A股大概有一年多的时间是比较疲软的,但是大家反而看到过去一年多以来,港股走出了一个非常好的行情,或者我们再看美股,它的牛市已经持续了8年的时间。所以我自己感觉到过去的一两年时间,越来越多的A股私募开始布局海外。如果到海外,香港是第一站,在香港这一站怎么把这个根扎下来,是不是一定要申请9号牌?海外基金怎么做?而且海外中后台的服务怎么可以找到一些比较好的合作伙伴?目前来看,中国的私募出海的趋势有没有什么新的变动?请李总和大家分享一下。

李炜:谢谢许总的介绍,我也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和东英。我叫李炜,我跟许总是北大的校友。大家可能知道南方东英,南方东英现在是全球(除中国以外)做中国指数股指相关ETF最大的机构,最大的规模达到100亿美元左右,我们是南方东英最大的股东。东英是香港比较老牌的独立的金融集团,过去20年做的事情就是帮中国的企业进行升级。升级的含义是去海外的融资,拿回来建设、发展。东英资管是东英上市公司东英金融集团(股票代码:1140)的一部分业务,我们专注于做一件事情,就是做中国的二级市场的证券投资私募的升级。这个“升级”是两个概念,一个概念是我们的升级顺应趋势,要做全球化的投资,第二,我们的升级是顺应趋势,要管理全球投资人的钱,我们在其中做免费的咨询,去年我们咨询了大概500家机构,像这样的会的直接交流,触及的人群有两三万人,像许总提到的趋势的事情,在我看来,私募走出去的趋势只有一个方向,就是增长,并且这个增长可能在长期以来都会是两位数字以上的增长。我们看到一个国家的国运,国运是最大的趋势,这个国运就是中国的金融,中国在全球化之下的金融话语权的增长和需求,这是未来30年到50年的更长的趋势。

针对到我们这个行业的落脚点的两个同步的趋势,带动了行业每年至少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私募行业在过去两三年的时间里面已经规模化、规范化、透明化,形成了大规模的增长。这里面不得不说中国的监管机构的管理能力是全球独一无二的最强的管理能力,无论制度建设还是监管,两年的时间,几万家私募,几万个基金的产品,都在我们整体的管理之下。在这样大的市场里面,势必越来越会出现中国单一市场的投资品种、单一市场的策略是不足以满足的,需要全球化的市场和全球化的金融产品的配合,这是第一个趋势,势必会越来越多的走出去。

第二,中国的投资人,在中国财富积累到这个程度之后,后面势必会做全球化的投资、全球化的消费。最近两年大家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叫做“资本外流”,但是我并不喜欢这个词,资本外流显得我们很没有自信,没有底气。试问我们专业的管理人主动去海外寻求投资机会,寻求资本的回报,挣外国人的钱有什么没有底气的呢?这是一件好的事情!我们的升级就是要做这件事情,这就是趋势。但是再下一步落脚点在我们是不是一定第一步就要申请香港的牌照来做,取决于各家私募的资源禀赋,比如说许总这样长期耕耘在海外,有海外的投资人、境内的投资人关系、海外的管理团队、境内的管理团队联合做跨境的事情,落在香港,申请自己的牌照,并且初期就有几千万美元的规模,是足以能够支持的。但是我们境内管理人的主业是在大陆的,出去之后第一步要做业绩,做业绩是不是马上需要牌照?我觉得要看大家的需求情况,在座的各位专业机构都是提供各个口径的专业意见的,我们在一起共同来提供的专业性的方案会帮您来做具体的落点,是先做产品后申请牌照,还是先申请牌照后做产品,还是同时进行,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案。我先抛砖引玉介绍到这里。

许韬:感谢李总的分享,这两年伴随着中国投资者走向海外,我感觉这两年港交所比较活跃,大家知道沪港通已经开通了两年多的时间,深港通也是去年年底开通的,最近港交所在做债券通,相比而言,新加坡交易所也是全球最主要的交易所之一,大家可能也很关心,新加坡交易所能为中国的私募管理人在海外投资上做些什么东西?比如说和海外的其它交易所,例如港交所、伦敦交易所相比,新加坡交易所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和支持呢?请陈总跟大家分享一下。

陈世亮:大家好,我是来自新加坡交易所的陈世亮,新加坡交易所可能有些人熟悉,有些人不熟悉,我简单介绍一下新加坡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是一个一体化的证券与期货交易所,1997年新加坡把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和国际金融交易所、期货交易所合并起来,在自己的证券市场上市,市值大概是7000万新币。新加坡交易所的证券市场是在新加坡唯一的证券市场,在中国投资者或者私募去投海外的时候,一般都是会看美国的证券或者是港股的证券,新加坡交易所的证券比较少看,借着这个机会稍微介绍一下新加坡的证券市场。

新加坡证券市场里面有763只股票或者上市公司,市值大概7000亿美金左右,证券市场一向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它在几个板块是受到中国非常大的公募基金或者是私募基金的注意,在几个板块新加坡是非常有优势的,其中第一个就是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我们是亚洲排名第二大的REITs市场,第一名是日本,我们有上市了40多只REITs的股票,东京大概有100多只REITs股票。REITs市场为什么这么有吸引力呢?因为它的回报率是相当稳定的,有6%到7%的回报率,它的资产分布在很多行业里面,不仅是在房地产行业,它还有酒店、工业、数据中心、物流,还有医疗信托资产的配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你们投海外的时候,当然要投跟中国有关系的企业,新加坡交易所的这些REITs产品很多资产都分布在亚洲地区,不仅是中国,还有日本、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还有欧洲和美国的产业,所以它的优势有很多方面,中国有很多资产的人都想去新加坡看REITs这个产品,因为他要把这个资产证券化,同时拥有主动权来管理这些产业,所以REITs是非常好的。

另外一个现在比较有吸引力的板块就是海运离岸服务。我们知道前几年海运的产业非常差,去年有很多海运公司都倒闭了,所以我们去年的海运板块在低点。今年我们看波罗的海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在去年10月收购了这个交易所)公布了全球海运价格的指数,六个月前,BDI指数大概是600多点,现在已经超过了1000多点,很多也是因为涉及到中国的进口铁矿石、煤炭等等的原因,把BDI的价格也拉上来了,这样也把我们的海运和离岸市场的股票全部涨起来了,其中跟中国有关系的就是中远和扬子江,也在我们的海运离岸服务的板块里面。

当你们做全球配置的时候,美股当然是很有吸引力,但是它已经到了2万多点,港股也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在你们做全球资产配置的时候,也是可以关注的新加坡交易所的股票,机会一定有的,只是板块选择的时候要做一些考量。

除了证券市场以外,我们还有衍生品市场。衍生品市场分成两个板块,一个是股指期货为主,一个是商品为主。股指期货大家最熟悉的是A50股指期货,拿来做A股的套期保值。另外一个是铁矿石和橡胶,铁矿石最近非常火,交易量也非常高,铁矿石是在2009年推出的,到现在已经推出六七年了,每年的量都是百分之百的增长。去年新交所的铁矿石交易量大概是17亿吨,是全球海运贸易13亿吨的1.5倍,持仓量大概是1.5亿吨左右。我们为什么这个量会一直增长呢?主要也是因为有大商所这个铁矿石的期货。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在2013年10月推出的时候,我们一个月的交易量才2500万吨,现在我们每个月的交易量都要超过1亿吨。为什么它的交易量一直增长呢?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很多人在这个市场里面做套利。我听过很多交易者说,现在传统的套利机会很少,比如黄金、白银是传统的套利机会,铁矿石也是另外一个很传统的套利机会,因为它的标的物非常相似的,每个月主力合约回归的时候,这两个合约一定会收敛。但是市场结构不一样,我们这个合约比较贴近海运贸易的市场,比较贴近现货市场,大商所是纯期货,交易机会非常多,所以我们的量一直在增长。大商所也快要铁矿石国际化了,当它国际化的时候,会带动更多人来到大商所的铁矿石的市场,同时也会来到新交所的铁矿所的期货市场,把套利的交易量都增大了很多。我们的交易量是17亿吨,海运贸易交易量是14亿吨,我们是它们的1.5倍,一个活跃国际市场的合约起码也要10倍的期货量,相比它的现货量,所以它的市场规模还在增大。

我们的电子盘的量也是非常活跃的,如果你们有兴趣看这个套利,这是非常好的机会。

其它还有很多套利的例子,比如说橡胶期货,全球贸易的橡胶的标准价。还有我们的离岸人民币,在很多时候,很多人说港交所的离岸人民币很多,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新交所的离岸人民币的期货交易量在去年的三四月,每个月的交易量都超过港交所的离岸人民币的交易量,过去8个月都是如此。为什么交易量这么大呢?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参与人数比较分散,我们有很多的做铁矿石、橡胶,做运费的客户,都会来新交所的离岸人民币,同时做套期保值。我们的客户在全球比较分散,前面的净月的价差比港交所的还低,让利比他们大。大家如果想做离岸人民币也可以在这里来做。

这是简单介绍新交所从证券、期货、商品方面,让大家私募要去海外投资的,可以去做一个选择。

许韬:感谢陈总精彩的分享。我想对很多海外基金出去之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比较好的经纪券商,我自己体会,很多年之前国内有些投资者在海外做一些美股交易的时候,可能用过盈透证券,今天我们也非常荣幸地请到了盈透证券的戴总,有些人可能也会有一些小小的疑问,大家可能以前以为盈透只是对一些个人投资者,是不是盈透对机构投资者有什么特别的服务呢?请戴总介绍一下。

戴爱娜:大家上午好,我是美国盈透证券的戴爱娜,相信在座很多人都听过我们盈透证券,我借这个机会简单介绍一下。

美国盈透证券是在1977年由号称美国高频交易之父的汤姆斯先生创立的,到今年正好是40年了。我们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现在的市值大概是100多亿美金,并且我们的客户类型,除了有个人客户之外,还有很多的基金客户,还有投顾,包括现在市面上大家听到的互联网券商也都是我们的合作客户。

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机构业务。作为一个PB,无外乎就是要提供交易的接入、资金的托管,还有中后台的清算,以及后台管理的项目,盈透都是可以提供一个全方位的电子化的解决方案。

目前盈透可以接入全球20多个国家、100多个市场,包含了股票交易、期权、期货、外汇、贵金属、公募基金等等。像刚才陈总提到的新加坡交易所的这些产品,A50、铁矿石、人民币期货,在盈透都是可以直接交易的。当然,像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CME的原油期货、黄金期货、小标普期货在盈透都是可以交易的,而且佣金也是非常便宜的。盈透就是以佣金非常低廉著称的。为什么我们可以提供这么低廉的佣金呢?因为我们把前台的交易、中台的清算、后台的管理全部进行了电子化的整合,就像亚马逊做了电子化整合,所以可以把整个成本降到非常低,因为中间人力的成本就已经大大的减免了。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支持多样化的策略,比如说基本面,这是最简单的,包括量化对冲的策略,通过IB的API也是可以非常轻易、非常迅速做到的。还有一点我想在这里向大家报告一下,刚才有很多嘉宾都提到了人工智能,美国盈透也是在AI(人工智能)领域做出了自己的探索,比如说我们去年推出了一个新的功能ibox,这个功能是类似于一个机器人对话,比如说我很简单地输入,我要买100股苹果的股票,我们在手机交易端以及电脑交易端就可以帮你买卖。目前这个功能只支持英文,未来会支持其它的语种,最终的目的是做成像苹果的siri,我们对着它输入口令就可以下单。

另外还有智能投顾,我们在前两年收购了美国一家很著名的智能投顾公司,我们最近已经将它的能力移植到我们盈透的系统里面,我们推出了一个策略,是以ETF为主的策略,可以通过这个策略来帮客户定制化一些私人的理财产品。

除此之外,我想再聊聊中国想要出海的基金和初创型的基金,目前来说在海外选择PB只有两种选择,一个是投行,另外一个就是券商。但是因为颁布的《巴塞尔协议三》,投行对每个私募的客户都会有非常严格的指标的要求,比如说你的交易量不够,或者资金量特别小,或者是不做任何的融资融券,这个时候投行是非常难开户的,而且你没有香港的9号牌,投行也会将这个客户拒之门外。这个时候很多客户都会选择像我们盈透这样的券商,因为通过盈透一个账户可以交易全球市场所有二级市场的产品,并且佣金也是特别低的,对于初创型的机构来说,成本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标。另外我们也提供全球24小时的客服,(其中包括中国客服),所以机构可以特别放心大胆地用我们IB来做PB。像之前许总提到的,很多客户以为我们IB只有个人客户,其实我们也有针对资本引入的项目,如果你的基金有一些业绩记录,选择了IB做PB,这时候你可以把你的基金放在我们这里,我们在全球有30多万的客户,如果有兴趣,而且是合格的投资人,都可以选择来购买你的基金。

我们这里面除了可以挂自己的基金,还有一些服务商的选择,比如说有很多的律师、审计师,包括一些技术提供商,比如说我不会做编程,我可以在这里面找到现有合作的技术提供商,打包一个解决方案。

许韬:非常感谢戴总对盈透的精彩介绍。下一位是凯思睿基金服务的李总,我在创立基金的过程中也深刻地感受到一个问题,一个基金良好的运行除了前台的投资、研究以及销售之外,中后台的保障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很多中国的投资者在海外做投资的时候,他可能考虑到的不只是中后台的保障,更关键的是性价比,包括互相之间的沟通,所以我想请李总给我们介绍一下凯思睿在基金管理人服务方面给中国投资者的一些特别的服务和优势。

李晓亮:谢谢主持人,谢谢主办方给我这个机会参与这个论坛,我先介绍一下我的背景,我叫做李晓亮,我们公司叫凯思睿基金服务公司,是一家老牌的欧洲基金外包服务商,我的角色就有点像在座各位在国内发任何许可产品的时候使用的外包服务,包括中后台的估值、管理费的核算、TA等等。其实这个行当的发源地在境外,大概至今也只有40多年的时间。对于大部分出海的私募来看,我感觉他们对这样一个角色比较陌生,原因是因为在国内发产品的时候,投资人或者投顾并不非常看重这个行政服务外包商,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在国内的相关估值的法规,包括整个行政服务的行应才刚刚发展起来,包括一些新的规章制度的细节也就是在前两周由私募管理人协会才发布,所以很多东西都是新的。但是在境外,这个行当做得很成熟了,我们公司发源地在爱尔兰,做了将近30年的时间,之前十几年我们服务于一些非常大的对冲基金,包括两只大家耳熟能详的产品,一个是刚才曹总提到的元盛,还有桥水,这两只巨型的基金旗舰。我们的经验是在它们很小的时候,可能还是1000多万美金的时候,就是它们的行政管理人员,到现在它们已经达到了几百亿美元的规模。

我们经历了这样一个周期,我们看到为什么这些外国人做的基金,它就能从这么小的规模长到好几百亿美金,在国内尽管有很多大型的基金,但是规模和体系的运营都还没有到那个层次,其实也是有这样的原因。

我们的存在就像其中的一个零部件,就是协助这些海外的产品在运营当中得到更刘畅的体验。再简单一点来说,当很多在国外或者国内的对冲基金要到国外发产品的时候,他们往往找不到方向,不知道应该跟谁聊在境外发产品的想法,究竟谁可以给到我们专业的意见。当然,在座的各位都可以。我想行政管理人这个角色往往可能会被忽略,原因大家会觉得没什么很复杂的事情,就是算一个净值,算一个费用,做做投前登记。但是当他们真正开始深入研究这个业务的模式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从这个产品设计开始,它的条款怎么来定,投资人的类型有哪些,他的产品的费率结构怎么来设计,包括底层资产投的是什么,如何估值,其实都有很多的细节和门道。

在这方面就是我们行政管理人能发挥作用的,我们在这些私募团队发行产品的时候,首先会积极参与到他的产品设计当中,包括它的法律的结构、产品的结构,以及一些非常明细的产品的要素,这些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境外的做法跟国内做的私募产品的特点其实是不太一样的,但是他们也有相似的地方,可能有些产品在国内很流行做结构化,在境外可能就流行做管理型,不保本、不保收益的这种。现在我们看到中国私募出海的情况下,也间接把中国元素的产品带到了国外。我们发现这一个好的现象。如何把本土产品国际化的过程,往往就是行政管理人参与最多的环节。所以在前期的这些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会和我们的客人有很深入的沟通。很多中国私募尽管在中国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到境外,它涉及到很多地区、国家的监管、不同的交易品种、不同的交易通道,所以会有林林总总的要求。玩法比较复杂,不像在国内可以把控在我们的股掌之中,到了国外就有一些找不到方向的感觉。所以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给到一些非常实在的反馈,我们基于对中国市场的理解,把境外的实践融入到这个产品要素当中,然后在整个产品的运营过程当中,紧紧地盯着这个产品中后台的一些合规的事情,包括数据的核算、和投资人的沟通,还有一些净值报告的审核、发送、核算,甚至是一些跟目前很流行的国际上的,跟美国有关的税务的申报。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是本土的私募之前没有遇到过的,甚至还没有预见得到,原来还要做这么多额外的事情。于是我们凯思睿就可以帮他们把中后台的运营细节做一个非常有规律、非常流程化的安排,把整个中后台的业务外包到行政管理人来做。

用行政管理人的必要性已经非常明确,包括在若干个境外发行基金的地方,他们都会明确要求,你要聘请一个第三方来帮你做估值,而且这个第三方最好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机构,它并不是银行,也不是券商,它就是干这个行政管理人的活的,这个做法在境外是最标准的一个做法。所以在监管方面有这样的要求。除此之外,所有的投资人,包括国内的投资人、境外的投资人,我相信我们的终极目的肯定是募集机构的钱,而不是亲戚朋友的钱,也不是铁杆客户的钱,我想这也是大家心中所想的方向。这需要一个过程,在整个磨合的过程当中,基金的内部风控,包括合规的把控、数据的准确性要求就变得比国内要高很多。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行政管理人间接帮助咱们的产品越来越阳光化和透明化,而且咱们的业绩经过第三方的独立核算,就会有更具说服力的信号给到机构投资人,让他们看到中国私募出海,其实他们也用非常流行的海外的做法来做这些产品,会变成大家在境外募集、跟其它金融机构沟通的时候更加的顺畅。所以我们除了可以帮你们做一些工作,也是一个润滑剂。在这个大背景下,行政管理人的角色在大家出海的时候就会变得非常关键。而且每一天的沟通、每个月的沟通,你都会跟境外的行政管理人有很密切的交往,一些新的产品的想法,有些新的合规的方向,甚至是一些市场上不同类型产品的发行的情况、市场的情况,一些他们收益的情况,相对来说行政管理人了解的也非常清楚,因为我们自己管理的基金涵盖的范围非常广。简单来说,从二级市场到一级市场,从期货到股票、固收,以及很多其它不同的策略,甚至还有房地产的基金、VC,还有母基金等等。所以我们所获取的这些信息和我们所了解基金的内部运作的结构是非常熟悉的。

对于我们的客人来说,其实也是一个信息和资讯的渠道,使他们更紧贴这个市场,他也知道他们的同业究竟最近在忙些什么东西,谁又在发什么类型的产品。我想这是行政管理人能够帮到大家的一个最关键的地方。

另外,我也补充一下李炜总刚刚关于出海的一个很热的话题,就是到香港拿4号牌、9号牌。尽管这不是我们能够帮大家去申请的服务,但是我们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这个趋势是越来越明显,而且基本上现在可以看到,香港证监会定期发布的这些取得牌照的清单里面,相信一半以上都是中资机构。这是天大的一个喜讯,尽管现在市场上大家对于资金怎么样出去配置,会有资金通道的障碍等等的考虑,但是我感觉这不是一个问题,这只是一个短暂的阵痛。但是对整个宏观环境来看,私募出海,包括投资人在境外配置的趋势没有任何的变化,而且变得越来越明显和强烈。

我简单分享这些内容,另外在外面还有我们的展台,欢迎大家茶歇的时候和我们的工作人员沟通。

许韬:感谢晓亮总的精彩分享,最后一位嘉宾是衡力斯律师事务所的律师Marc Parrott。我自己想了三个问题,我想问一下Marc Parrott,一个是为什么这么多海外的基金会选择开曼作为资金的注册地,第二个是开曼基金有不同的架构,第三个是我想从法律的角度请Marc Parrott给我们介绍一下。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