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券商研判三板趋势 速度锐减或成常态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2017-02-16 08:17:37

摘要
(原标题:主办券商研判三板趋势速度锐减或成常态)2016年年底新三板挂牌家数实现“万家”目标,量级上的突破意味着新三板步入成长期的第二阶段。与过往中介机构“跑马圈地”、挂牌家数“冲量”不同的是,从新三板挂牌业务负面清单指导意见出台,到各家券商内部挂牌标准提高,新三板如今告别“野蛮”生长。这一变化直接

(原标题:主办券商研判三板趋势 速度锐减或成常态)

2016年年底新三板挂牌家数实现“万家”目标,量级上的突破意味着新三板步入成长期的第二阶段。

与过往中介机构“跑马圈地”、挂牌家数“冲量”不同的是,从新三板挂牌业务负面清单指导意见出台,到各家券商内部挂牌标准提高,新三板如今告别“野蛮”生长。这一变化直接体现在“新增挂牌速度”的指标上,根据wind统计,今年以来每周实现挂牌家数约60家,仅为去年同期的2/3(有90家)。

面对新三板新的成长态势与监管环境,主办券商亦在反思,如何改变“打法”来适应。

挂牌速度下滑

根据wind统计,截至2月15日,2017年新三板运行六周多以来,平均每周新增挂牌数62家。其中,1月6日仅有3家企业挂牌,甚至在1月9日单日出现了零挂牌现象。仅有一波挂牌小高峰发生在春节前两周(1月14日-25日)期间内,每周挂牌数量超100家。

而在去年同期(1-2月),平均每周则有95.14家挂牌。在2016年全年,每周平均有101.36家企业挂牌。

“未来新增挂牌家数还会更少。”沪上一家券商新三板人士谈道。目前券商主要在消化存量项目,未来新挂牌的项目不多了。"

多名券商人士分析称,下滑原因主要是大多企业乏善可陈。“能上的企业基本挂牌了,项目越来越不好找,今年业务肯定很不好做。”北京一名负责新三板挂牌的券商人士感叹到。

而去年下半年监管层出台的新三板挂牌业务负面清单指导意见,则是导致券商储备项目减少的重要因素。据了解,2016年9月9日,全国中小股份企业转让系统发布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业务问答——关于挂牌条件适用若干问题的解答(二)》,对门槛提高了要求。

“指导意见出台后,一些券商砍掉可有可无的储备项目。有的因为项目不达标而放弃挂牌;有的因为操作起来繁琐,比如细分行业找不到可比公司,在做认定和解释时就显得很麻烦,而一单项目并不挣钱,多个因素综合考虑发现很多项目实在没有什么可做。” 深圳一家小型券商新三板人士解释。

同时,去年监管层加强主办券商的执业要求和风控标准,也让券商自觉提高挂牌门槛。深圳一家中型券商人士谈道,监管层的严要求提升了券商的业务成本。随着监管趋严,每一个项目尽职调查的工作量在增加,一方面项目周期拉长了,导致挂牌数量减少;另一方面项目收益低,券商积极性也在下降。

该人士还谈道,IPO发行在加速和正常化,券商逐步转移力量在IPO和并购重组等业务,新三板的重视程度亦在下降。

华南一家小型券商新三板人士也抱怨称,新三板后续督导要花较长时间;新三板挂牌收入亦不及发债项目定增项目,颇有“鸡肋”意味。“我们现在内部标准已经提高了,风险大一点的项目,显然宁可不做。”

寻精品项目

随着新三板挂牌业务“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如何开展新三板业务,成为各家券商思考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由于监管环境发生变化,券商“被迫”走上“精品项目”路线,“我们肯定还是要继续寻找,未来有后端业务的项目。其实公司以前已经强调寻找业务条线较长的项目,但当时项目机会多,项目能上就上。”前述北京券商新三板人士表示。

“新三板项目已经不挣钱了,如果做没有后续业务的项目,或是发展潜力不大的项目,可能面临亏损。所以要找具备核心竞争力项目,或是已经获得一定市场格局的项目。”前述深圳一家中型券商人士谈道。

另有券商则把精力放在已挂牌企业的服务上。前述华南小型券商新三板人士亦表示,“我们公司现在集中资源去培育、服务优质挂牌企业,比如提供融资服务、公关服务,等到该企业做大做强,未来可能有转板机会,或是被上市公司并购。一些基础层的挂牌企业未来若能进入创新层,这对我们而言也是业务机会。”

但更多的新三板从业人员谈道,由于新三板业务性价比低,员工则希望另谋出路。“环境在变化,我会关注其他项目,比如债券。”他告诉记者,过去由于新三板机会多,所以专注新三板项目的承揽。“公司本来也没有限制,只要有任何投行项目都可以做,我相信其他同事也在跑其他项目。”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