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私募“监管” 百亿级私募规模翻倍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7-01-05 08:24:43

摘要
政策热点2016年私募“监管”,开启规范化新局面在高压监管下,私募机构备案门槛全面抬高,大批空壳私募被清理注销,非法失联私募机构被列入黑名单,私募基金业已发生巨变。“监管”无疑是2016年私募基金行业的。业内普遍认为,在私募的发展历程中,2016年将成为行业由乱而治、规范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为私募行

政策热点

2016年私募“监管”,开启规范化新局面

在高压监管下,私募机构备案门槛全面抬高,大批空壳私募被清理注销,非法失联私募机构被列入黑名单,私募基金业已发生巨变。“监管”无疑是2016年私募基金行业的。业内普遍认为,在私募的发展历程中,2016年将成为行业由乱而治、规范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为私募行业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收紧备案,万家私募被注销:2月5日,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该《公告》指出,对于已登记的私募管理人,若其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备案私募产品,协会将注销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公告》的出台主要是为了打击诸如利用私募管理人牌照自我增信、非法经营其他业务等一系列违法行为,维护整个私募行业的健康发展,净化行业环境。该公告发布后,六成以上私募面临整改,私募行业掀起“保壳”大潮。5月1日和8月1日分别是私募基金管理人两次注销“大限日”,《公告》实施后,累计超过1万家机构已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7+2”全方位规范:中国基金业协会对私募业密集修订了7个自律管理办法和两个指引,对私募管理人备案、风控、信披、基金合同、投顾管理、托管、外包、从业人员管理等多方面全维度地做出规范,形成了全方位的私募监管版图。规范了私募市场的健康发展,淘汰虚假私募和空壳私募,通过透明的注册登记标准、明确的行业行为准则和有效的事中事后监测处罚,保障市场主体间的博弈秩序和博弈环境,让私募基金行为真正回归市场,步入健康轨道。

提高投顾要求,规范私募资管业务:7月18日,证监会发布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升级版资管“八条底线”),该办法对通过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及其依法设立的从事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的子公司发行产品的杠杆、投顾等方面,做了较为细致的规定。10月21日,协会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备案管理规范第1-3号》,着眼于私募资管产品备案环节涉及的材料提交、备案程序等操作问题以及履行监测职能角度,在法规基础上,从行业自律层面进一步强化私募资管产品的规范性要求。主要包括备案核查与自律管理、委托第三方机构提供投资建议服务、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三方面的详细业务规则。

公布十批失联私募 查处不规范机构:8月19日,证监会通报了上半年私募基金专项检查执法行动的情况,各地证监局共对305家私募开展检查。同时,证监会对一些私募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查处,如对中逢昊投资基金等27家私募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协会也对一些机构在办理私募业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通报。

11月4日,协会发布关于暂停接受部分律师事务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的公告。因为受委托出具法律意见书的两家私募天和融汇、天和融旺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情况,协会决定暂停接受北京市盈科和北京市中闻两家律师事务所出具的私募法律意见书。协会还建立了“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公示制度,从去年11月到今年年底,先后公布了十批失联私募名单,包括深圳金赛银基金、上海泽熙投资、六宝(北京)投资基金等多家私募机构被列入名单,并在私募基金管理人分类公示栏目中予以列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近万名私募高管无从业资格 近1500家私募或注销

截至12月中下旬,还有1484家私募目前尚未完成首只产品备案,年底可能面临注销的风险。这些私募机构岌岌可危,这几天仍然需要为了“保壳”做最后的冲击。截至12月中下旬,17886家管理人中,共有55001位高管,其中16486家私募管理人的43913位高管通过了从业资格考试,说明大部分高管已经达到了要求。但是,还有5702家私募的9409位高管没有从业资格,其中有1010家管理人所有高管都没有从业资格。

这就意味着,仍然将近万名高管还没有拿到基金从业资格,而且约一千家私募是全部高管都没有从业资格。截至12月中下旬,17881家私募管理人中有9120家办结了法律意见书,7821家协会尚未要求提供法律意见书,但也有940家法律意见书状态仍为空。这近千家私募也比较危险,年底仍无法提交法律意见书完成首只产品备案,可能会被注销。

行业动态

私募基金前11月规模大涨87% 百亿级私募翻倍

对于私募行业来说,2016年绝对可以说是载入史册的一年,尽管监管加强,无论市场几何,发展势头可谓锐不可当。仅从基金业协会公布的前十一个月的数据来看,私募行业的整体规模今年增幅已近90%,强者恒强的格局愈加明显,百亿私募近乎翻倍。

基金业协会日前更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7649家,这是继10月份“消失”近500家之后又出现了近400家的增长。11月份私募行业继续吸金3600亿,新增备案产品2200余只——至11月底,已备案私募基金44485只,认缴规模达9.49万亿元,实缴规模达7.50万亿元,较去年的5.07亿已增长87%。

其中,至11月底备案证券类类私募为7940家,管理规模约2.74万亿(实缴),证券类私募去年底实缴规模为1.71万亿,今年增长幅度为60.23%。

单个管理人规模上,整个私募生态中两极分化十分严重。根据协会数据,11月底共备案17649家私募,而管理规模在20亿以上的私募仅有835家,规模较大的私募占比为4.73%。对比之前的数据,规模大的私募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百亿级私募,11月底已达163家,相比去年底的87家,几近翻倍。根据统计,管理规模越过20亿元大关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管理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私募数量上升最快。

20亿以上的私募从2015年1月底的271家增长到2016年11月底的835家,呈现匀速增长态势。其中,管理规模在20亿-50亿的私募从168家增长到474家,增长2.82倍;管理规模在50亿-100亿的私募从60家增长到198家,增长3.3倍;100亿以上的私募从43家上升到163家,增长3.79倍。百亿以上的私募增幅最为领先,在20亿以上私募中的占比由2015年1月底的15.87%上升到2016年11月底的19.52%。

盘点2016年私募基金焦点事件

2016年,私募基金行业继续大踏步前行。备案产品总规模超过公募,行业规模大幅增长;私募新规的实施,对私募基金的募集做了严格的规定;CTA、海外、可交换债、量化指数增强等产品的火爆,使得投资者关注的范围更广,资产配置的价值凸显。

CTA业绩“一枝独秀”:虽然商品期货市场几千亿的市场规模,远远不能和股票、债券市场相提并论。但是今年前11个月接近20%的累计平均收益,大幅领先股债等资产或者其他类型的对冲策略,充分体现出CTA业绩与其它大类资产相关性低的特色。

海外产品火爆 投资额度紧俏:在人民币兑美元出现连续贬值的背景下,投资者对于海外产品的投资需求愈发强烈。以上海金融办批准的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制度)为例,首批6家境外大型对冲基金公司各获得5000万美元额度,第二批各获得1亿美元额度。之前不少已获得批准的QDLP基金因为其在国内投资者认知不足等原因并没能迅速发行产品消化额度。但在今年投资者购买海外产品热情持续走高的情况下,连第二批QDLP的额度有的已经消耗殆尽。

私募可交换债 资本市场“新宠”:据统计,截至12月27日,今年已有超过60只私募可交换债成功发行,其整体发行数量远超过去三年总和三倍有余。现在私募可交换债供需两旺,自然放量,今年发行的私募可交换债总计融资规模约500亿元。

理财需求旺 银行委外定制债基数量飙升:今年以来呈现资产配置荒,银行资金有比较大的理财需求,委外资金成为很多私募基金的重要资金来源,在新发的委外定制基金当中,又以债券型基金为主。

多家私募积极排队申请公募牌照:中国证监会12月23日发布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显示,目前共有41家机构正在申请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牌照。随着监管层对于公募基金牌照的放开,有别于去年公募基金频现公转私热潮,现在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开始积极地申请设立公募基金公司,其中不乏诸如重阳、朱雀、博道等这些我们知名的百亿级规模的知名私募基金。

期指深贴水 量化投资转战指数增强:自从股指被限之后,股指期货长期处在深贴水的状态,选股收益无法覆盖基差成本,加上交易手续费的提升和交易手数的限制,阿尔法策略的收益、规模都大受影响。并且,指数增强策略在获取超额收益上能力显著,所以今年以来,很多基金管理人和机构投资者都从阿尔法策略转向指数增强策略。

老将折戟黑马频出 股票策略年终排名几无悬念

回顾这一年,A股在年初遭遇熔断,此后维持震荡格局,令市场赚钱效应大大降低。不过,私募投资领域向来不缺乏“黑马”。今年以来,与部分遭遇业绩“滑铁卢”的明星私募相比,不少成立不久的私募基金凭借灵活的仓位调整,把握波段机会,获得了较高的投资回报。

受到市场的影响,2016年股票策略私募产品出现大面积亏损。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3422只已公布净值的非结构化股票策略产品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5.44%,而其余策略今年以来均取得了正收益,股票策略在私募基金的不同策略比拼中垫底。不仅如此,在3422只股票类私募产品中,仅有979只获得正收益,占比29.61%,这意味着超过七成的股票类私募产品今年亏损。

部分明星私募或往年排名靠前的产品也未能在亏损潮中独善其身。虽然行业整体难获丰收,但股票类私募中也不乏年度收益不俗的黑马产品,部分产品今年收益超过100%。与一些规模较小、操作进取的新基金相比,部分成立时间较久,追求业绩稳定的私募今年出手较为谨慎,表现也中规中矩。

私募行业向来没有常胜将军,2016年已经结束,私募基金的年终业绩排名也将尘埃落定,在当前乏善可陈的行情中,不少私募人士坦言并不过分看重年终排名,而是将目光放在了来年的投资布局上。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