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业务持续发力 信托布局美元债产品
摘要 (原标题:海外业务持续发力信托布局美元债产品)记者金苹苹编辑长弓海外资产配置正成为信托业拓展新业务的“风口”。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增长,海外投资已经成为高净值客户多元资产配置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记者了解到,信托等金融机构正试图通过多种渠道拓展海外业务,除了加大力度发行海外投资产品外,在海外设立子公司对接
(原标题:海外业务持续发力 信托布局美元债产品)
记者 金苹苹 编辑 长弓
海外资产配置正成为信托业拓展新业务的“风口”。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增长,海外投资已经成为高净值客户多元资产配置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记者了解到,信托等金融机构正试图通过多种渠道拓展海外业务,除了加大力度发行海外投资产品外,在海外设立子公司对接全球化业务的拓展需求,正成为信托“出海”的新路径。
多渠道发力海外业务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以及金融同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服务高净值人群的信托公司的“出海”时代已经来临。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日前指出,从财富保值增值的角度来看,高净值人群未来将一部分资产进行海外配置是真实存在的需求。
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加剧,在客户全球资产配置需求的驱动下,各信托公司加快了出海发展的步伐。除了不断推出各种类型的海外投资产品外,从公司层面布局海外业务更是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事实上,多家信托公司已启动了其海外业务战略。中信信托全资子公司——中信聚信(北京)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的聚信海荣,于2015年2月获批从事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海外贷款业务。而同年7月,中诚信托子公司深圳前海中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获得首批QDIE资格后,其第一批产品也获批,实现了信托公司在该领域的业务破冰。
而业内最早发行QDII信托产品的老牌公司上海信托,更是在2014年发起成立了“上信香港”,即上信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该公司由上海信托的全资子公司上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起成立,注册地和办公地均为香港地区,其目的是为上海信托的资产管理业务提供全球化的产品和服务。
据悉,上信香港在2016年又取得了由香港证监会颁发的4号及9号牌照,获得了在香港地区开展证券投资咨询服务和资产管理服务的资格。与此同时,上海信托还在加紧布局新加坡和卢森堡等国的网点建设。
上信香港总经理曹华对记者表示:“未来5年至10年,海外市场肯定有爆炸式的增长,现在必须提前布局。上信香港是上海信托国际化战略的起点,我们希望为高净值人群和机构客户提供专业的跨境理财服务,做全球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服务提供商。”
他介绍称,目前上信香港已覆盖研究并配置了成熟市场股票、债券、房地产、大宗商品、贵金融等大类资产,为客户提供单一资产投资、国际组合投资、国内国际组合投资等系列产品。
美元债产品或“爆款”
尽管获得了QDII资格的信托公司逐渐增多,但横亘在各大金融机构面前的,却是QDII额度的紧缺。国家外汇管理局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QDII的总额度为899.93亿美元,其中信托业的QDII获批额度为77.5亿美元。据悉,今年以来,多家获得了QDII资格的信托公司,仍未取得相关的额度。而QDII的“额度荒”,使各家信托公司通过创新方式设计出了一些新产品来参与海外市场的投资机会。据记者从多家信托公司了解,利用小额资金购买海外衍生产品,并将大部分资金配置到其他不需要QDII额度的资产上,成为当下较为主流的做法。
曹华对记者表示,信托客户的风险偏好仍趋于保守,因此固收类标的仍是当前海外投资产品的重点配置对象。“我们推出的产品中,有一些中西合璧的品种,产品的大部分资金会配置境内的固收类资产,然后我们用投固收产品的收益去买海外的衍生产品如期权,一方面因为期权价值较小可以节省额度,另一方面通过投资特定的投资标的为客户争取较高的收益。”曹华解释道。
而在上信香港首席投资官吕璧慧看来,2017年的海外市场,由于特朗普当选后可能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欧洲部分国家的大选,投资上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多。因此,控制风险仍是海外投资中最为关键的因素。“采用市场中性策略来控制产品的波动率,是我们制定的策略。” 吕璧慧表示。
至于具体的标的,吕璧慧认为美元债产品,尤其是中资美元债产品是未来QDII产品配置的重点方向之一。她指出,当前美元已进入加息周期,未来仍将维持相对强势,美元债产品不仅能获得债券持有到期带来的票息收入,还能从汇率波动中取得收益。
事实上,上信香港今年推出的相关美元债产品交出了相当靓丽的“成绩单”。分析人士指出,从信用利差水平看,多数在海外发行的中资美元债,其信用利差远高于内地水平。因此,即便没有债券价格的上涨来助推收益,仅是购买一些中资企业发行的海外高收益债券,就能获取不菲的收益。因此,今年以来,除了上海信托外,华宝信托、方正东亚信托等机构也相继推出了相关的美元债产品,均受到市场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