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举牌猛于虎 狩猎标的物多为“妖股”
摘要 当险资在A股大肆举牌的“野蛮”行径被监管层斥责为“妖精”、“害人精”的时候,另外一股强大的私募资本势力依然在一二级市场横扫千军,不过它们看中的标的物却并非万科、格力以及中国建筑(10.110,0.81,8.71%)等白马股,而是多以具备小市值、股权分散、有重组预期或涉及国企改革题材的“妖股”、“绩差
当险资在A股大肆举牌的“野蛮”行径被监管层斥责为“妖精”、“害人精”的时候,另外一股强大的私募资本势力依然在一二级市场横扫千军,不过它们看中的标的物却并非万科、格力以及中国建筑(10.110, 0.81, 8.71%)等白马股,而是多以具备小市值、股权分散、有重组预期或涉及国企改革题材的“妖股”、“绩差股”。
康得新(20.580, -0.42, -2.00%)(002450.SZ)12月5日发布公告称,中植系旗下企业中泰创赢从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1.76亿股,完成首次举牌,并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了解到,从二级市场购入康得新到完成举牌,中泰创赢仅用了半个月时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私募资本举牌A股上市公司远比险资频率高,不过险资由于举牌的机构流通股盘子太大,消耗的资金非常多,所以很容易引起外界以及监管层的关注,而私募资本则可以动用较少的资金完成对举牌公司的绝对控股。”上海一家大型私募机构高管受访时表示。
私募系浮出水面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险资举牌潮被监管层的“雷霆手段”暂时压制的时候,被遮挡光芒的私募资本大鳄的身影则开始显现,中植系只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从11月至今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就有14家上市公司公告称被举牌,包括亚威股份(14.690, 0.17, 1.17%)、莫高股份(17.970, -0.54, -2.92%)、齐翔腾达(12.840, 0.04, 0.31%)等。其背后的资本大鳄有中植系、广东和君系、雪松控股、北京金陵投资、广东新价值投资等一批私募,中植系旗下公司中泰创展今年11月16日至12月2日突击买入康得新5%的股权,备受市场关注。
中植系在中国资本市场并不令人陌生,其最初由中植集团创始人解直锟设立,涉足金融、矿产、投资等产业的庞大企业群。记者根据中植集团官网了解到,其成立于1995年,目前员工近万人。以擅长资本运作著称的中植系,其目前管理的资产规模预计已达万亿元左右,所持有超5%股份比例的上市公司有23家,拥有控制权的有4家,分别为三垒股份(31.700, -0.27,-0.84%)、美尔雅(19.370, -0.16, -0.82%)、\*ST宇顺(26.700, 0.00, 0.00%)以及中植资本国际。
《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查阅相关上市公司公告发现,11月30日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苏州沣盈印月投资中心增持公司股份,目前持股5%,达到举牌线,随着这一举牌公告的发出,苏州沣盈背后的新兴资本大鳄——广东和君系也在A股市场搅动风云。资料显示,2015年2月广东和君咨询挂牌新三板之后持续融资,仅用两年多时间就投资了威创股份(15.610, 0.04, 0.26%)、清新环境、汇冠股份(31.140, -0.23, -0.73%)、亚威股份、乾照光电(8.370, -0.05, -0.59%)和獐子岛(11.010, 0.08, 0.73%)等至少6家上市公司。
11月13日,山东齐翔腾达(002408.SZ)披露公告,控股股东齐翔集团的48名自然人股东与君华集团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后者以48.18亿元受让48名自然人股东持有的齐翔集团80%股权,间接持有齐翔腾达41.90%股份,君华集团成为上市公司新控股股东,君华集团实际控制人张劲成为上市公司新实际控制人,而君华集团则隶属于广东民企雪松控股。
雪松控股旗下雪松金融服务集团目前涵盖财富管理、基金管理、供应链金融等多个领域,下属的润邦财富管理公司已推出利凯基金等十余款产品,募集额近百亿元人民币。
由于君华集团间接收购齐翔腾达还触发金额高达52亿元的要约收购,创近期A股要约收购纪录。
“在全球总需求疲软、资本过剩、负利率的大环境下,A股是个不错的资产证券化的平台。目前私募基金集资能力增强,需要寻找资金出口;同时,私募手中掌握的资产均存在退出和变现需求,上市公司则是很好的变现平台。为了给壳填充上实心的内容,目前私募基金正在全球大量寻找并购标的。私募资本举牌的目的包括参与公司的市值管理;搜集壳资源,为借壳做准备。他们倾向于举牌股权分散的小市值公司,这样就能够通过少量资金取得话语权,并进一步完成将自己的项目资源注入上市公司的意图。”国金证券(13.310, 0.01, 0.08%)分析师李峰表示。
“野蛮人”,还是“信使”?
险资的激进举牌行为,被监管层严厉警告甚至被贴上“野蛮人”乃至“妖精”、“强盗”的标签的时候,私募资本在A股的举牌又该如何被定义,业界似乎莫衷一是。
尽管本报记者梳理的被私募机构举牌的上市公司多具备小市值、股权分散、有重组预期或涉及国企改革题材等特点,仍免不了被外界认为私募举牌上市公司或为谋得超额收益而并无实际主业注入的嫌疑。
“资本不应该做门口的野蛮人,而要做门口的信使。雪松控股是靠实业起家,在我们的企业文化愿景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创造价值而不是毁灭价值应该成为检验企业行为的唯一标准。对于资本而言,要创造价值,而不是毁灭价值,这是信使与野蛮人最根本的区别。”12月8日,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张劲受访时表示。
在张劲看来,野蛮人谋求的是一己私利,甚至掏空上市公司,让原本兴旺发达的企业一蹶不振。野蛮人所带来的唯一结果就是实体经济进一步的空心化。而信使则是给困境中的实业带来信心与活力,通过金融、移动互联网、产业升级等复杂协调的方法,用金融守实业,真正助力中国产业转型与消费升级。
“未来雪松控股还会有更多的动作,就是持续推动旗下各个优势产业积极对接资本市场。雪松控股会重估企业内在价值,通过博弈出价释放市场信号,令股东接受新的合理估值。在宏观层面上,中国已经到了告别实业空心化的时候,本土的实业资本崛起,将调大实业增长的阀门。”张劲透露。
“由于市场环境变化,资本大鳄举牌的直接目的有所变化,主要通过旗下PE信托等金融机构募集来的资金,先低价投资项目公司,待项目成熟后高价注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多数都是通过定增重组的方式来实现收购,这样就能获利;或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但并不以获得控制权为目的。而如雪松控股以实业资本完成控股上市公司并进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这样的做法在资本市场并不多见,他们的做法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是双赢,也有助于消除私募资本被妖魔化的负面印象。”有业内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