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流通加速 券商迎A+H股上市潮
摘要 (原标题:双向流通加速券商迎A+H股上市潮)长江商报消息中原证券首发过会开辟先H后A股新模式,“A+H”或成中资券商标配□本报记者郑玮中原证券回归A股再进一步。11月9日,证监会官网公布消息,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获证监会发审会通过。自2012年透出欲登陆A股的消息,中原证券虽运作迅速但并非一
(原标题:双向流通加速 券商迎A+H股上市潮)
长江商报消息 中原证券首发过会开辟先H后A股新模式,“A+H”或成中资券商标配
□本报记者 郑玮
中原证券回归A股再进一步。11月9日,证监会官网公布消息,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获证监会发审会通过。
自2012年透出欲登陆A股的消息,中原证券虽运作迅速但并非一帆风顺,期间IPO的暂停,不得不导致其最终先赴香港上市。而在H股上市两年后,中原证券终实现A股梦。
“目前已有6只A+H券商股,分别是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证券、光大证券和招商证券。”11月12日,武汉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在扩充净资本及布局国际化业务的共同推动下,“A+H”或成中资券商标配,由于H股上市相对较快,不排除未来还会有券商复制中原证券的“先H后A”的模式。
五矿证券分析师郑宇也认为,近年来,证券公司纷纷大幅补充资本金,为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重组、收购、新设等方式进入证券行业,券商两级分化与特色经营或加剧。
中原证券周折四年A股艰辛上市
中原证券是在2012年初符合上市条件并启动上市,当时的目标是国内A股。可是一纸“2012年10月起IPO暂停”的消息,并且这一停就是长达1年之久,让迫切打通资本通道的中原证券觉得必须有所抉择,选择新的上市路径。
在2013年10月份,中原证券最终选择了先到香港上市,再择机回归A股。在谈及这一选择时,中原证券董事长菅明军认为,正是转道H股的做法,让中原证券踏入资本市场的时间至少提前了两三年。
2014年6月25日,中原证券成功实现香港上市,募集资金15.01亿港元,仅一年后,2015年8月公司又圆满完成了香港增发,募集资金25亿港元。
“中原证券香港上市成功使得我们提前进入资本市场,长期困扰我们发展的最大瓶颈即净资本严重不足的难题得到较大缓解,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菅明军曾表示。
菅明军计划,上市后将通过“以投资业务为先导、投行业务跟进、经纪和交易等基础业务垫后”的现代经营模式,在未来3到5年内,中原证券的发展面貌将发生深刻变化,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证券业务。同时,未来3年内公司内部将出现约5家中小型上市公司,包括控股的直投子公司、期货子公司和香港子公司等,都将于明年或后年在新三板或香港的主板、创业板上市。
此次登陆A股后,中原证券将拓展整个业务线,包括资管业务、期权业务以及新三板业务,目前也在筹建河南人寿,积极推进区域寿险公司组建进程,论证探讨牵头组建高水准的小额贷款公司,不断逼近打造大型金融控股集团的战略目标。
不过,根据中原证券半年报数据显示,中原证券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总额约15亿元,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3.06亿元,分别较2015年同期减少51.9%和69.8%。
证监会表示,在中原证券正式挂牌A股上市之前,其还需要对业绩下滑做出相应解答以及与控股股东可能存在的同业竞争风险。
开辟先H后A的“A+H”股上市新路径
如果中原证券成功实现A股回归,它们有望开辟出一条先H后A的“A+H”股上市新路径。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IPO预披露信息,目前共有11家证券公司正在排队等候在A股IPO上市。
而与先H股,再A股的路径不一样,先A股再H股的上市路径也在同步上演,8月18日,光大证券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成为光大集团第五家在港上市企业。据统计,目前共有7家券商实现了“A+H”股上市,均是在A股上市之后,再赴港发行H股。
事实上,10月1日开始,《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及配套规则已正式实施,对券商的风险覆盖率、资本杠杆率、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要求,对券商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中资券商有强烈的扩充净资本的需求,IPO等股权融资无疑是融资路径首选。
与此同时,近年来,中资企业正在掀起新一轮的海外并购热潮,提供中介服务的中资券商无一不想分一杯羹,而“A+H”的双重上市身份,有助于券商海外知名度的提升及市场份额的获取。
“由于港股市场吸引力抬升以及国际化业务布局的需求,今年来内地券商集中奔赴香港增资扩股的趋势明显。”武汉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深港通获批,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提速,对内地券商在港业务的拓展产生正面影响,预计深港通实施,将令券商业务增长显著提升。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 A+H或成中资券商标配。由于H股上市相对较快,不排除未来还会有券商复制银河证券和中原证券的先H后A的模式,曲线实现A+H股同时上市。
对于内地券商集中赴港上市潮,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胡一帆曾表示,近年来新兴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均值回归现象,港股市场正在获得多数机构投资者青睐,内地券商有动力布局香港市场。另有中资券商分析师表示,内地券商赴港融资不仅有利于开展香港本土及国际业务的布局,减少募资成本,同时可以通过在香港市场做相对灵活的融资安排和资本运作,并借助香港募资通道,吸引海外金融机构等合作伙伴。
券商竞争白热化,两极分化与特色经营或加剧
随着券商上市潮起,证券业的竞争显得更为激烈。
五矿证券分析师郑宇认为,在证券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下,证券公司在资本规模、跨界经营、国际竞争和互联网融合等层面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证券公司两级分化与特色经营趋势将持续。
郑宇表示,国内证券公司通过设立境外子公司、海外上市、合资、并购等方式逐步进军海外市场,国际化已成为券商分散市场风险、优化收入结构、跟随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重要路径。
据统计,大型券商的国际业务收入占比日益提高,其中中信证券2014年国际业务收入占比高达20%,海通证券国际业务利润贡献达10%。国际化战略布局和业务发展较好的券商在证券行业国际化进程中将拥有更强的应对能力。同时,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双向开放力度逐渐加大。虽然2015年A股市场的异常波动对海外投资者的热情造成一定影响,但沪港通平稳运行、深港通呼之欲出、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等仍然展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前景,境外金融机构谋求在中国证券服务领域深入布局。近期国际金融巨头汇丰银行宣布计划在前海设立合资证券公司,有望成为首家外资控股券商,并可能带动更多新竞争者的进入。
郑宇分析,未来,证券公司可能会分化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作为国家队的全能型、国际化券商,代表国家战略与意志。第二类为大型国资背景的专业型券商,以安信证券、兴业证券、国信证券、中航证券等为代表。第三类为民资或混合所有制背景的特色型券商,以天风证券、九州证券、华兴资本等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