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亿大集合公募化 “第一枪”赚240%的东方红7号人人能买了?
摘要 厂长的话A股的春天是来不了,因为直接进入了夏天。这不,沉寂许久的券商又开启了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超级马达。不过面子风光,底子里的各大券商却是急得焦头烂额。在监管层的“死命令”下,券商手下的得力干将——大集合资管计划已走上公募化的“不归路”。。。而在此之中,曾是集合资管的东方红7号,即将成为一只彻
厂长的话
A股的春天是来不了,因为直接进入了夏天。这不,沉寂许久的券商又开启了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超级马达。不过面子风光,底子里的各大券商却是急得焦头烂额。在监管层的“死命令”下,券商手下的得力干将——大集合资管计划已走上公募化的“不归路”。。。而在此之中,曾是集合资管的东方红7号,即将成为一只彻头彻尾的公募基金,也拉开7000亿资管“集体消失”的序幕。
一母三胞的资管计划
在开始今天的正题之前,厂长先要给大家科普一下券商资管计划的一些概念。
同样叫资管计划,但券商手里的牌其实有三张:集合资管、定向资管还有专项资管,这些概念比较细,内容也很多,厂长就不一一解释了,想了解的同学可以自行参照下表:
厂长这里要着重讲一下我们今天的主角——集合资管计划。
关于这个集合资管计划,其实按照客户规模还有个“大小集合”之分。大集合的规模在5到10亿,属于”类公募”产品,其中,大集合又分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前者主要用于投资国债、企业债、债基等信用度高且流动性强的固定收益类产品,而股票等权益类证券的占比会低点;对于非限定来讲,具体品种就要看合同规定了,一般来讲其投资范围更大、风险也就水涨船高。
至于小集合,它现在有个专称叫“限额特定资产管理计划”,大家用私募产品的概念去理解也没啥大问题,同样都是一百万元起步、不得超过200人,面向合格投资者的高端产品。
具体的细节差异大家可以参照下表:
7000亿市场巨变,东方红7号成“第一枪”
根据证监会的信息显示,就在昨天(3月6日),上海东证资管已提交“东方红7号集合资管管理计划变更为东方红启元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的申请,成为了改造计划里的第一个吃螃蟹的机构。
估计大家都会奇怪,原本高大上的的券商资管计划怎么变成了公募基金。。。这其实还得从去年年底的券商“大集合”新规说起。
厂长给大家简要讲下这则文件的中心思想。。。总的来说,就是目前市面上的“大集合”产品都是新基金法前设立的,其公、私性质兼具,定位比较混乱,属于“历史遗留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一非公非私的尴尬处境,证监会也出台了相对应的改造计划。
具体来讲,在该项新规的指导细则出炉后(即去年11月底),市场上现存的400多只券商大集合资管产品将全数转变为公募基金或私募资产管理计划,也就是说,原先这个号称7000亿体量的大市场将在名义上被彻底“消除”。
比如前面上榜的东方红7号,就是这个大集合改造计划里的“第一枪”。
说起东证资管,它也算是这几年里券商行业的流量担当。作为陈光明发迹并扎根二十年的“道场”,“东方红”的整体风格也深受陈光明影响,他们家的资管持仓走的都是价值投资的正道,短线上看似貌不惊人,但长期的累计收益相当稳定。
像陈光明操刀九年的东方红4号,根据私募排排网上的数据,其在股神手下的超额收益达到了433%。。。虽后来“几经转手”,但这只产品的表现依然坚挺,目前它的累计收益已经飙到了638%!
不过话说回来,去年也算是这家网红资管的多事之秋,先有灵魂人物在熊市前夕毅然出走,然后屡试不爽的蓝筹套路又接连闪崩。。。在“东方红”的黄昏时刻,他们家依然顶着跌跌不休的下行风险,在2800点大关告破的敏感时期开放了诸多资管产品的的申购业务,其中就有今年即将“转公”的那只东方红7号。
厂长看了下这只产品的业绩走势,根据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显示,该产品的长期表现还不错,成立以来的累计收益达243%。具体来看是它从2016年开始发力的,可能受到持仓风格的影响,它在17年的白马行情里跑出了骄人的超额收益,也在来年的“白马回头”里跌过了大盘。到了今年,其区间收益为13.78%,还算中规中矩。
另外,除了东证资管,第一批上报的试点机构还有本轮行情的掌旗手——中信证券(600030,诊股),虽然东证资管已经捷足先登,但是他们家也已提交了具体产品的改造方案,目前还在等候监管受理,很有可能成为今年的第二只成功转公的大集合产品。
资管变身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不过厂长发现,摆在券商大集合面前的并非只有华山一条道。
分别来看,有公募牌照的资管,压力是最小的,像东方红那样直接按照规定“变”成相应的公募基金即可。
相比之下,没有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其处境就难得多,但具体产品还是要走类公募化的运作。。。但这毕竟是行业内的事,具体细节厂长不做展开,大家只要清楚一点,现在市面上有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就只有13家:
而实际上,那些规模排名靠前的大集合资管产品,很多都是没有公募牌照的。
比如坐拥17只大集合产品,整体规模近550亿元的光证资管,还有规模达到300亿的申万宏源(000166,诊股)、广州证券及国君资管——这些都没有牌子。
还有一点,也不是所有的大集合产品都得往公募方向走。。。那些跑偏得太远的、规模太小的大集合就只能转私募:
根据相关规定,对于连续60个工作日投资者不足200人或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大集合产品,将会逐步转变为私募资产管理计划。
综上所述,对于将来的“大集合”来说,要么转公募,要么转私募,要么类公募化运作。
但总体而言,大部分的大集合产品都会向公募基金的运作模式靠拢,但有2年的过渡期,各大券商要在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对存量大集合产品的改造。
在理清了“大集合”的未来出路后,我们再来看看这则巨变对我们投资者的影响。
对于持有大集合产品的投资人来说,券商的此次震动我们也将感同身受。
从流程上来讲,大集合的改造计划肯定也是要征询持有人的意见的,而公募化后大集合产品的资产变动,也将影响产品的整体收益和风险偏好。
举几个例子吧,原来大集合的股票持仓可能为零,但在转变为相应的公募基金之后,其股票持仓的下限就要有硬性规定了,其风险收益都会较之以往有所提升;另外,大集合原本还可以投一些私募债,但这在公募基金里是不被允许的,所以此类产品里的部分“违规”资产就会被处理掉。也正因如此,这种投资风险和特点上的“巨变”,也势必会引起一定程度上的劝退效应,短时间内具体产品的缩水是在所难免的,而是留是去也要结合产品要素的变化情况和自己的实际需要。
而对于那些没有“大集合”的投资者来讲,问题就简单得多,这就相当于多了几百只“新”的公募基金供你选择。。。除此之外,这次新规也涉及到了产品门槛的改动。比如说,原来有些固收类资管计划,其门槛可能有100万,但在新规之后就会直降到30万,与之类似的还有混合类的资管产品,其门槛将变为40万。
3000万都兑不出,小集合也有大麻烦
大集合市场风云变化,“小集合”这块也并非岁月静好。
远的不提,就说最近吧,一家“先锋系”旗下的券商资管居然连3000万都兑不出了。。。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这只问题产品——网信证券的“信锋35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成立于2018年2月14日,存续期为一年,现已经被投资者投诉逾期。。。根据其他媒体的报导,不久前这家券商刚提出过分为三个月的分期兑付方案,但已遭到部分投资人的否决。
大家别看这家券商“名不见经传”,3000万的欠款数目也不大,但它的背后,可是有着大财团“先锋系”的影子。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现在的这家网信证券,其前身叫诚浩证券,正是15年先锋系收购后更名而来。
和厂长以往揭黑的套路一样,这只产品也有明显的自融行为,以信托等渠道进行“夹层嵌套”,来隐藏自己真正的资金流向。
具体来讲,根据网信证券的定期报告,该产品的投向主要为光大信托-信锋24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信托的资金又主要用于受让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持有的应收账款收益权。。。而这家中国融资租赁公司早在09年就被“先锋系”接盘了。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资管计划逾期,这家很有背景的券商最近还因债券回购违约而被法院冻结了1.9亿元的资产。饥荒来的时候,地主家也没余粮了。。。当然了,此间是非曲折,就是另外一桩故事了。
15%+的收益!
万分之1.X的炒股佣金!
指数已经3100点了,股市涨幅近30%!跟随厂长步伐的一个朋友,在短短15天的时间里赚到了14%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