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值化的理财产品将走向何方?
摘要 报告要点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虽然在一些条款上有所放松但是在打破刚兑、净值化管理和非标期限错配方面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为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提供了方向。受新规影响,银行非保本理财规模先小幅向下波动,年末回升至2017年末水平;理财产品仍以非保本理财为主。在新规打破刚兑的要求下,结构性存款在短期
报告要点
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虽然在一些条款上有所放松但是在打破刚兑、净值化管理和非标期限错配方面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为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提供了方向。
受新规影响,银行非保本理财规模先小幅向下波动,年末回升至2017年末水平;理财产品仍以非保本理财为主。在新规打破刚兑的要求下,结构性存款在短期成为保本产品的替代品。但是从监管的要求来看,结构性存款的门槛在提高,一方面需要一定的资质,另一方面对假结构性存款的监管也在趋严。
受投资者产品认知中的银行背书以及银行所熟悉的存贷款息差经营模式的影响,银行此前更偏爱预期型收益模式。但是,向净值型转化是银行理财产品未来的长期方向。由于市值法衡量的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较大、部分产品难以市值衡量等原因,在过渡期内银行的部分理财产品可以使用摊余成本法。从稳定负债的角度考虑,摊余成本法当然更符合银行的诉求。银行在走向净值化过程中,现金管理产品是其重要投资方向,并将以封闭、定开对接非标。长远来看实行市值法仍是长久之计。在过渡期内,预期型产品与净值型产品将同时存在,但前者规模将有序下降,后者将逐步上升;而在过渡期后,以现金管理类和定开型为主的净值产品将成为主流。
封闭式产品由于期限较长销售难度可能增大,但可以使用摊余成本法计价且可投资非标其收益率相对较高并且稳定。定开式产品相当于自动续期的多个封闭式产品,但是它更加灵活,既可以拉长负债期限以摊余成本法来配置非标资产,又可以以市值法来配置债券等标准化资产。银行理财在债券投资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并且有着较大的渠道优势,未来现金类管理产品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将对债市形成一定的利好。长期来看我们预计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中枢将处于3.0%~3.4%的区间。
正文
距离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落地已过约半年时间,新规中对于打破刚兑,实行净值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那么目前为止银行在净值化转型方面做了哪些改变,净值化产品未来的发展路径以及银行理财财产在向净值化转变的过程中对债市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将在下文进行探讨:
新的监管政策下产品净值化是未来的趋势
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虽然在一些条款上有所放松但是在打破刚兑、净值化管理和非标期限错配方面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018年4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9月28日,银保监会公布实施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理财新规”)。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对理财产品提出了净值化转型、严控期限错配、打破刚性兑付、压降投资集中度等要求。
银行理财受到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的双重约束,但是同时这两个文件也为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提供了方向。具体而言,在净值化转型方面,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应当规范产品运作,实行净值化管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指导意见》等关于金融工具估值核算的相关规定,确认和计量理财产品的净值,及时反映基础金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在严控期限错配方面,银行应当规范资金池运作,防范“银子银行”风险,合理确定资产管理产品所投资资产的期限,加强对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在打破刚性兑付方面,银行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不得进行刚性兑付。在压降投资集中度方面,银行应当控制资产管理产品所投资资产的集中度,设定限额,控制集中度风险。
受新规影响,银行非保本理财规模先小幅向下波动,年末回升至2017年末水平;理财产品仍以非保本理财为主。2018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32万亿元,同比增加2.5万亿元,增长8.5%;其中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22万亿元,与2017年末持平。2014年至2016年,受投资者银行背书认知下银行理财蓬勃发展的带动,银行非保本理财处于迅速发展时期。2017年至2018年第一季度,随着打破刚性兑付信号的释放和监管走强,银行理财投资者投资意愿有所下降,银行非保本理财规模有所萎缩。2018年4月,新规颁布后,一方面,市场受新规信号刺激,重整资管认知,另一方面,打破刚性兑付使非保本理财的发行有了替代性增长。受两方面综合作用,新规颁布后,银行非保本理财规模先小幅向下波动,后有所回升。虽然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占比由2017年末的74.58%下降至68.75%,但是理财产品仍以非保本理财为主。
在新规打破刚兑的要求下,结构性存款在短期成为保本产品的替代品。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按预期收益的性质可以分为保本和非保本类产品。结构性存款也可称为收益增值产品(Yield Enhancement Products),是运用利率、汇率产品与传统的存款业务相结合的一种创新存款。该产品适合于对收益要求较高,对外汇汇率及利率走势有一定认识,并有能力承担一定风险的客户。结构性存款虽名含“存款”二字,但实际上更像一种理财产品;其资金一部分投向存款等货币市场工具,一部分投向金融衍生品市场,以博取较高收益。在收益方面,结构性存款通常有预期最高收益率、预期最低收益率两个收益率,投资者实际获得的收益率则取决于标的资产的表现;在风险方面,受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影响,结构性存款具有一定风险,并有可能损失本金。
2011至2017年间,结构性存款基本保持稳步缓慢上升态势。2017年11月,“一行三会一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市场释放了即将动真格以规范非标业务、打破刚性兑付的信号。在此背景下,结构性存款因其计入银行存款口径、变相打破银行存款利率上线限制、可作为银行保本型理财的替代品而受到追捧。2018年初,结构性存款规模出现明显增长;同年4月资管新规颁布后至今,结构性存款基本延续增长步伐,其中中资全国性中小型银行的单位结构性存款由2018年4月的39,283.12亿元上升至2019年1月的50,156.14亿元,增幅最大,高达27.68%。
但是从监管的要求来看,结构性存款的门槛在提高,一方面需要一定的资质,另一方面对假结构性存款的监管也在趋严。理财新规规定,商业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应当具备相应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这意味着不具该资格的小型银行已不得发行结构性存款,即结构性存款业务向大行集中。以往存在这样一种结构性存款:在衍生品投资中设置大概率不可执行的行权条件且设计使不行权条件下收益较高,以此使客户获得较高的无风险收益。由于该种结构性存款衍生品投资部分大概率上只会损失期权费,无真实交易,因而其被称为假结构性存款。理财新规也加强了对假结构性存款的监管,规定结构性存款必须是真实交易,应当有真实的交易对手和交易行为。
受投资者产品认知中的银行背书以及银行所熟悉的存贷款息差经营模式的影响,银行此前更偏爱预期型收益模式。此前,银行理财投资者以银行信用作为背书,以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为存款替代品,从而提高收益。因此,尽管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存款利率具有上升趋势,银行理财产品仍发生了大规模扩张。如若银行此前同基金公司一样进行净值化管理,以公允价值计量原则计量理财产品价值。那么,银行理财产品既有投资者的产品认知将随着银行信用背书认知一同崩塌,这一产品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可能会彻底改变,从而其规模将会大幅减小。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主要依据发放贷款的贷款利率和吸收存款的存款利率之间的存贷利差的获取利润,预期型收益模式相当于确定了一个存款利率,在此模式下,银行理财相当于变相的银行存款,便于银行核算管理。
从预期收益型转向净值型将是理财产品未来的趋势。现今,我国银行理财市场上主要存在预期收益型和净值型两种类型。净值型产品由于不设置预期收益率,整体收益弹性较强,难以被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所接受;预期收益型产品则是个人投资者的主流选择。根据资管新规规定,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与资管新规一致,理财新规要求理财产品坚持公允价值计量原则,实行净值化管理,并鼓励以市值计量所投资资产。由此可见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趋势已然明朗。
理财产品将发生哪些变化
由于市值法衡量的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较大、部分产品难以市值衡量等原因,在过渡期内银行的部分理财产品可以使用摊余成本法。央行办公厅于2018年7月20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过渡期内,对于封闭期在半年以上的定期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的债券,可使用摊余成本计量,但定期开放式产品持有资产组合的久期不得长于封闭期的1.5倍;银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暂参照货币市场基金的“摊余成本+影子定价”方法进行估值。
净值化是银行理财转型的大方向,从稳定负债的角度考虑,摊余成本法当然更符合银行的诉求。市值法和摊余成本法是净值化的两种方法。市值法,意为以市场公允价值计量理财产品价值,因市场波动,净值化的理财产品价值波动较大;而摊余成本法则是指理财产品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因平均摊销且不与市场实时情况挂钩,摊余成本法的理财产品价值较为稳定,所对应的负债端稳定更利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进行。
银行在走向净值化过程中,现金管理产品是其重要投资方向,并将以封闭、定开对接非标。在走向净值化的过程中,银行主要面临保持负债相对稳定、非标期限匹配两大难题。一方面,要保持负债相对稳定,就要求持有资产收益稳定、流动性较强即期限较短;另一方面,要保持非标期限匹配,就要求持有能与非标对接的长期资金。换而言之,银行面临两难选择。综合考虑,在净值化转型过程中,一方面,银行将以摊余成本法计价的现金管理产品为重要投资方向,保持负债端稳定;另一方面,银行将以封闭理财产品、定期开放理财产品对接非标,以满足非标期限匹配要求。
长远来看实行市值法仍是长久之计。受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制约,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尚不具备全面实行市值法的条件。实行净值化转型是打破刚性兑付的重要举措,是促使资管业务更加规范健康的助推剂。随着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的提升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完善,实行市值法是历史的必然。
净值化转型对债市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向净值型转化是银行理财产品未来的长期方向,在过渡期内,预期型产品与净值型产品将同时存在,但前者规模将有序下降,后者将逐步上升;而在过渡期后,以现金管理类和定开型为主的净值产品将成为主流。
封闭式产品由于期限较长销售难度可能增大,但可以使用摊余成本法计价且可投资非标其收益率相对较高并且稳定。由于期限较长,封闭式产品流动性不足,销售难度可能增大;与此同时,封闭式产品可满足非标期限匹配需求,可投资于非标,获取相对较高且相对稳定的收益。此外,封闭式产品若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至到期,或所投金融资产无活跃交易或估值不可靠。即可使用摊余成本法。
定开式产品相当于自动续期的多个封闭式产品,但是它更加灵活,既可以拉长负债期限以摊余成本法来配置非标资产,又可以以市值法来配置债券等标准化资产。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定开型产品按照是否投资于非标分为以市值法计量并投资标准化资产、以摊余成本法计量并投资非标准化资产两类。以市值法计量并投资标准化资产类定开型理财产品使用市值法计算收益率,且只投资于标准化资产;特点为收益率波动较大;以摊余成本法计量并投资非标准化资产类定开型理财产品使用摊余成本法计算收益率,成立时基本全部嵌套非标;特点为收益率波动较小
银行理财在债券投资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并且有着较大的渠道优势,未来现金类管理产品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和理财新规均明确表示,过度期内,现金管理类产品可参照货币基金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相对于基金公司而言银行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管理能力有着较大的抗风险能力等优势加之此前积累的客户资源,其发行的现金类产品将更受客户青睐。未来现金类产品将一方面基于客户对净值产品接受度的接受呈度的考量发行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现金类产品,此外也将按照监管的引导发行市值型的现金类产品,实现真正的打破刚兑。
在净值化转型过程中,银行理财对标准化资产的投资比例或将上升。根据新规内容,净值化转型、市值法取代摊余成本法主流地位已经是银行理财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前所述,在净值化转型过程中,现金管理产品将是其的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银行将以封闭、定开产品来对接非标,但未来随着对客户投资观念的培育增强以及银行对资产管理能力的提高市值法的地位将不断上升,标准化资产在银行理财中的投资比例也将上升,这将对债市形成一定的利好,因此长期来看我们预计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中枢将处于3.0%~3.4%的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