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族信托缘何频频“离岸”
摘要 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前不久在香港披露,他已于2018年年底将大部分融创股权(市值约45亿美元)转让给离岸家族信托基金。此前,有报道称,龙湖集团主席吴亚军通过其设立的一只离岸信托基金,将自己持有的44%股权,交给其女儿设立的离岸信托基金。而达利食品董事长许世辉、周黑鸭当家人唐建芳都把财富转移到离岸家族
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前不久在香港披露,他已于2018年年底将大部分融创股权(市值约45亿美元)转让给离岸家族信托基金。
此前,有报道称,龙湖集团主席吴亚军通过其设立的一只离岸信托基金,将自己持有的44%股权,交给其女儿设立的离岸信托基金。而达利食品董事长许世辉、周黑鸭当家人唐建芳都把财富转移到离岸家族信托中,他们转让的目的也与接班人计划有关。
2018年以来,越来越多中国民营企业家纷纷设立并将资产注入离岸家族信托。这一年,超过15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民营企业通过离岸家族信托基金方式,安排各自的股权。相关信托计划所控制股权市值接近2400亿港元。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民营企业家掌控的资产已不容小觑。民营经济由小到大,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扩大就业的重要力量。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然而,随着企业发展、资产的积累,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也开始考虑财富的安全与传承问题,而在发达国家已被成功运用的家族信托也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家族信托可以说是财富的“保护器”。通过家族信托基金控制企业的股权,能帮助他们保护财务隐私、财产安全。因为信托资产一旦成立,就从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的财产中分割出来,成为一种独立运作的资产,它不会被抵债、清算和破产。受益人对信托财产的享有不因委托人破产或发生债务而失去,同时信托财产也不会因受益人的债务而被处理掉。
目前,在香港设立家族信托的客户约有六成来自内地。内地企业家对财富传承需求比较强烈,其采用的基本形式为“信托原理+离岸架构”,也就是说,具备信托的内核,采用目前资本市场的离岸形式,利用VIE等架构,间接持有企业股权,并控制内地经营实体。
这就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思考——为什么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喜欢在境外设立离岸信托,而不在本土解决这个问题?
香港一位长期从事资产管理的专家认为,从我国信托业来看,资管方面发展得较快,事务管理等业务发展并不充分;法律和监管环境方面也不够成熟。我们在法律上仅有信托法支撑,相关配套文件还不够健全;在信托财产登记、税收等方面还需要继续规范;在外汇管理方面的要求也是一个瓶颈。
离岸家族信托基金具有更安全、更隐蔽、更便捷的属性。境外一些地区的法律体系更加尊重个人私产。离岸公司远离委托人生产生活地,也无需按照国内的要求进行“穿透监管”,可以有效防止信息泄露。在一个资本项下外汇可以自由进出的地方设立,为家族信托的投资活动提供了便捷。
众所周知,美国的高净值人士设立信托有三种目的:一是财富传承,将资产转移给指定的受益人;二是资产保护和债务隔离,设立信托可以保护部分资产不被债权人追溯,特别是在很多离婚案例中,信托还起到了保护资产不因离婚而遭到分割的作用;三是税务规划,通过设立信托,可以减少资产增值或传承资产时可能产生的税赋。美国的这一经验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富豪,借助离岸家族信托基金规划将个人财富与企业经营风险隔离,实现财富传承与资产保值。
不过,尽管国内一些富豪频频“离岸”,在境外设立家族信托基金,但内地的信托机构也不甘示弱。据百瑞信托2018年年报披露,去年该公司做成6单家族信托业务。另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末,约30家国内信托公司开展家族信托业务,存量规模合计超500亿元,存量产品数近3000个。其中,建信信托、中信信托、外贸信托等公司规模居前。尽管家族信托业务正快速成长,但总体来看,目前该业务在国内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纳入家族信托的资产类型以现金为主,功能上以实现财富传承及增长为主。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家族式企业集团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也形成了一个数量庞大的“高净值人群”。目前,许多家族企业到了传承的关键时期,除了离岸家族信托,“在岸”家族信托是解决这些问题更便捷的途径。
有理由相信,随着内地信托产品服务的功能进一步向家务管理型、司务管理型、财富增值型、房产管理型、股权管理型、公益慈善型和保险金信托等功能发展,中国的高净值人士会更多地选择“在岸”家族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