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遭遇最严监管 洗洗更健康
摘要 近年来,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迅速,但是也出现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等问题。除8月1日清理“空壳”公司外,整个私募行业都经历着“最严监管”的洗礼。实在是难得,“国民老公”王思聪上头条,终于不再是因为娱乐圈的事儿。这一次,中国首富王健林之子、普思投资董事长王思聪和所有投资者一同见证了8月1日“空壳”私募大
近年来,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迅速,但是也出现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等问题。除8月1日清理“空壳 ”公司外,整个私募行业都经历着“最严监管”的洗礼。
实在是难得,“国民老公”王思聪上头条,终于不再是因为娱乐圈的事儿。
这一次,中国首富王健林之子、普思投资董事长王思聪和所有投资者一同见证了8月1日“空壳”私募大清洗。
截至8月1日中午12∶00,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最新公示信息中的各项数据均有更新。中基协公示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16494家,相比7月31日晚公示数据中的24742家减少8248家,这其中就包括王思聪旗下的普思投资。若加上5月1日第一阶段注销的机构,私募新政实施以来,累计有超过1万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已被注销。
私募排排网创始人 李春瑜(专栏) 对此表示,淘汰一些不合格的私募,可以让那些有专业能力做私募的机构获得更好的生态环境。而接下来行业生态会一步步变得更好也更加规范,会获得更多长期资金(包括保险、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信任。
然而,除了清理空壳公司外,目前整个私募行业亦在经历着“最严监管”的洗礼。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曾明确表示,下一步,协会将围绕鼓励私募行业信用建设、解决行业实际问题、开拓行业长期发展空间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私募基金自律管理。
也就是说,“空壳”私募注销,并不意味着私募监管风暴就此终结。
私募投顾陷阱
《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到,针对私募监管,中基协将搭建一套“7+2”的自律规则体系。未来中基会还将陆续出台《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管理办法》《私募基金管理人从事投资顾问业务管理办法》《私募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私募基金外包服务业务管理办法》《基金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规则。
信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殷孝东透露,中基协已经明确,今年年内会出台一部专门针对私募基金投资顾问的框架性法规。监管层或正考虑要求投顾模式的私募管理人,需要至少有3名工作人员有不少于3年的可追溯业绩,其中业绩情况需要经过托管、审计等公允机构出具相应的产品报告或其他证明材料予以证明。
尽管投顾的模式在阳光私募一直以来都存在,但是媒体时有曝出一些私募为个人提供私募基金以外的投顾服务,其中有些甚至是以口头形式和投资者达成契约关系。
一位投资者徐先生找到记者,表示之前有一家叫作鼎丰的私募基金公司打电话给他,表示可以为徐先生选取股票,并提出了“二八分成”的条件。在记者问及“是否与对方签订过投资顾问相关合同”时,徐先生坦言,“对方说如果我的金额不大,就权当是朋友之间的信息互通,不然中间还要产生手续费、服务费之类的,比较麻烦。我当时想想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在电话里便同意了”。
记者发现,这种以“朋友”名义在没有签署合同的情况下,进行私人投顾业务的说法,实际上只是这些公司的一贯“套路”。“当时我问如果买亏了呢?对方说我们的消息很准确,买亏的可能性很小。”徐先生后来回想起当时的情况,逐渐意识到这样的合作形式确实“不太靠谱”。
相信在相关新规出台后,阳光私募的投顾业务将会得到整肃,对投资者来说,更多了一份保障。虽然严格的监管有效促进了私募行业向更加规范化发展,但也有些小型私募人士认为,监管过严已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投资的热情。
通道业务受限
重磅监管针对的并不仅仅是私募基金,随着一系列监管文件袭来,基金子公司的日子似乎也不好过了。
在新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里已经明确,将银行理财资格划分为综合类和基本类,其中基本类不能投资权益类资产和非标资产,并且规定信托为非标惟一通道,不能接管资管计划。也就是说,基金子公司将不再能像以前那样自如地做通道业务。
普益标准研究员钟鸿锐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这对于基金子公司的发展将是巨大的打击。“基金子公司之所以能够在近几年内迎来跨越式的高速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作为‘万能通道’,可以满足众多资产管理机构的不同需求。银行理财作为资管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子行业,禁止银行理财非标资产对接资管计划,对于基金子公司而言,实际上是大大减少了其通道业务的来源”。
不仅如此,之前5月份关于基金子公司的征求意见稿中已经明确,子公司从事通道业务还需要计提风险资本准备金,注册资本金较少的基金子公司,将面临增资压力和严控通道业务的两难选择。
钟鸿锐认为,这份征求意见稿对基金子公司的影响也比较大,主要是限制了基金子公司的扩张,对其资本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得基金子公司不再能够“空手套白狼”。
保本基金抬门槛
除此以外,监管的大手也已经不可避免地向公募伸过来。
面对今年以来保本基金发行的火爆,监管层终于出手,为其“降温”。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向各大基金公司下发《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的通知,对于发行管理保本基金的基金公司提高了门槛。
2015下半年以来,保本基金新发规模超过2100亿元。截至今年5月底,保本基金存续规模为2766亿元,基金数量133只。事实上,自2015年股市债市双双失利以来,保本基金俨然成了基金公司们眼中的“香饽饽”,发行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整体规模也呈几何级增长。
此次征求意见稿修订的第一点便是完善保本基金的相关准入条件,不仅明确要求保本基金的基金经理应当具备2年以上偏股型或债券型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经验,还要求各家基金公司保有和拟发保本基金合计规模不得超过公司净资本的5倍。
汇添富固定收益投资副总监、汇添富盈稳保本基金经理曾刚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5倍的限制力度是比较强的。“我们了解到,大型基金公司中,目前仅有3家未超过额度,有的基金公司甚至已经达到10倍。对于这些已经超过额度的基金公司来说,未来一到两年内就不可能新增保本基金了。”
此外,曾刚表示,对于中小型基金公司来说,此次对于公司净资产的限制影响也不能忽视。“有的公司净资本只有一到两亿,资本金方面的约束对于他们来说,发保本基金产品对自身动力和意义都将下降”。
为了降低保本基金运作风险,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保本基金投资稳健资产的范围,同时明确了风险资产放大倍数,要求权益类资产投资金额不得超过安全垫2倍。对此,曾刚坦言,新规落地后,保本基金潜在收益下降的说法是对的,“未来5%-8%的稳定收益是比较不错的,尤其是未来1-2年,收益下降已成定局,10%以上的年化收益将很难再现”。
不过,新规对于保本基金并非都是只有坏处。曾刚认为,净资本真实担保,对保本特性来讲,将起着更加正面的影响。“让风险落地,让持有人放心,保本基金在新规落地后将更加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