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点迎战三轮股灾的公募老将和私募新兵
摘要 清和泉资本刘青山:5000点奔私迎战三轮股灾专业投资者的春天来了在公募初创之际,他就进入行业从投研做起,在跌宕起伏、股海沉浮中稳中求进,不仅拿下股基冠军,还当上公募总经理,练就一个公募老将的形象;十多年以后,他又选择5000点转战私募江湖,愿意重新做一个私募新兵。原泰达宏利总经理刘青山在“奔私”一年
清和泉资本刘青山:5000点奔私迎战三轮股灾 专业投资者的春天来了
在公募初创之际,他就进入行业从投研做起,在跌宕起伏、股海沉浮中稳中求进,不仅拿下股基冠军,还当上公募总经理,练就一个公募老将的形象;十多年以后,他又选择5000点转战私募江湖,愿意重新做一个私募新兵。
原泰达宏利总经理刘青山在“奔私”一年后首度发声,基金界元老、公募总经理、股基冠军等,他身上曾有太多标签,而在过去一年里,5000点“奔私”重新开始,面临市场暴跌,刘青山带领北京清和泉资本的团队已经打了漂亮的一仗,三轮股灾下来,他们没有一只产品触及预警线,并且在今年市场反弹中把握机会,2016年以来,旗下产品全部实现正收益。
峥嵘岁月20年 为不后悔“公奔私”
如果说告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见,刘青山绝对是如此。2015年5月在牛市的震天喧嚣中,刘青山从泰达宏利总经理职位上低调离开,成立北京清和泉资本,发行第一只私募产品。在从事基金行业近20年之久后,这位基金行业的老将凭着对投资的热爱,扎入私募江湖,展开了一段全新旅程。
当记者问他理由是什么,可以舍弃功成名就,重新出发?刘青山坦然而轻松地说,是朋友的几句话打动了他,“人生很短暂,既然有想法就要去实践,到老了才不会后悔”。简简单单、质朴的几句话,令刘青山笃定决心。
20载峥嵘岁月,岂能是过眼云烟。1997年刘青山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进入华夏证券基金部,参与华夏基金的筹建;2001年他加入湘财证券,参与湘财合丰基金(现泰达宏利基金)的筹建。当时公募行业百废待兴,正在萌芽起航,刘青山成为中国基金行业第一批从业人员,满怀热情投入徐徐拉开帷幕的公募行业。
在公募,刘青山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历任研究员、基金经理、投资副总监、总经理助理、投资总监、公司副总经理,到2013年成为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凭借在投资方面的专注,刘青山在2004年的熊市中逆势创造17%的正回报,一举拿下当年股基冠军,成为年度“最会赚钱的基金经理”;他是业内极少单独管理一只基金10年之久的人,在他任期内泰达宏利行业精选总回报高达367%,同期上证综指涨幅63%,平均年化回报20%。同时身为总经理,他统领泰达宏利投研团队共同努力,到2015年6月,创造了泰达宏利成长基金1586%的回报率。
戎马数十年,曾是战功赫赫的名将,褪去光环,刘青山选择在2015年5月从公募进入私募行业,重新做一名新兵。“其实我之前一直有做私募的想法,因为在公募,永远处于相对排名之中,有考核的压力,其实是处于博弈的状态,决定了不可能干一辈子,但私募却比较简单,涨就开心,跌就痛苦。”刘青山说他有这个困惑,所以想去私募闯一闯,按照自己对投资的理解去实践。
5000点高位奔私募 风控为先迎战三轮股灾
刘青山将投资历练的道路比做爬山,他对投资本质的理解是“控制风险”。和爬山一样,只有脚下的每一步走得夯实,那到达山顶是自然的结果,但如果执念于望着高处而忘了脚下,却很容易踏空。“投资就是这样,你把风险控制好了,获得收益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在5000点奔私募,高位发行产品,刘青山不久便面临市场泡沫破灭、杠杆踩踏,指数一泻千里。但凭借近20年的经验和对投资本质的理解,他力顶压力、从容应对,在股灾1.0、2.0、3.0的过程中,做到旗下没有一只产品触及预警线。
“股灾时我们对风险控制、仓位控制很严格。”刘青山说,一方面给产品设置“双层缓冲机制”与“两档回撤预警”,一旦触发需严格执行降仓止损;另一方面当个股累计损失超过内部规定时,风控专员及时预警,并且基金经理与研究员执行损失回顾流程。
“私募和公募不一样,客户只给你一次机会,只相信你一次,因此风险控制私募比公募更重要。”刘青山说。
除了严格控制风险,他们还在三轮股灾中把握阶段性机会,获取收益。首先是坚持“风控第一”,特别是在经历股灾1.0后,市场虽然出现几波反弹行情,但他们基于政府有形之手尚未彻底退出、市场自身规律未完全起作用,且A股泡沫仍然严重的判断,提出“宁可错过,不可做错”,坚持谨慎参与,严控仓位,有效避免了后续几轮股灾的巨大冲击;其次,严格筛选品种,等股价跌落到合理价位区间,且要求业绩的确定性和成长的持续性。
截至今年7月初,在上证综指下跌16%的背景下,清和泉旗下产品今年以来全部实现正收益。其中清和泉今年发行的金牛山4期基金净值达1.146元,收益率近15%。
“我跟团队里的人说,5000点我们出来做私募,应该视危险为机会,多幸运能够碰上三轮罕见的股灾,给我们积攒宝贵经验。”刘青山总是乐观主义态度,这一战他终于在私募实践了对投资本质的理解,风控先行、破茧重生。
没有股灾就是专业投资者的春天
“我们从4月开始就不悲观了。因为我们认为不会出现股灾4.0,定调后我们当时就开始加仓。市场进入后股灾时代,从非常态进入新常态。”刘青山说,“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只要没有股灾就是我们的春天。”
刘青山认为,现在发生股灾的基本条件已经消除了。他从三方面来分析:一是证券市场的泡沫已得到大幅挤压,经历三轮股灾,A股总体PE从28倍下跌至17(3月中旬)倍,创业板PE从143倍下跌至67(三月中旬)倍;二是杠杆水平也快速下降,包括两融、互联网金融产品加杠杆入市均降低,两融余额从高点22728亿下降至8281亿元(3月16日);三是市场经过多轮风险压力测试后,监管层管理方法更趋科学,类似“熔断机制”等政策失误出现的概率大大降低,另外管理层频频展现对股市的呵护之心,从而推动市场风险偏好提升。
令刘青山更加笃定这个想法的是,4月末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保持股市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加强市场监管,保护投资者权益”。刘青山说,这是去年股灾以来,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到股市问题,并将其列为宏观政策议题首位,足见中央对股市的重视,也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由此,调子已经定好,没有股灾就是专业投资者的春天。
关于未来的宏观形势,刘青山表示,其实此前“权威人士”已经奠定基础,包括经济长期将处于L型,货币政策预计将既无大水灌满亦无收紧之虞,政策引导资金“脱虚入实”将成为主要趋势。同时,通胀水平预期年中将有所下行,国内外市场环境相对温和。
刘青山基于对行情的观察,将市场分为三阶段,战略撤退、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股灾期间是战略大撤退,现在就是战略相持阶段。
在战略相持阶段,股价已经充分反映悲观预期,震荡行情下会有结构性的机会可以参与,清和泉主要发力三条主线,包括新能源汽车、消费等高景气行业,同时深挖未来两三年业绩增速稳定、估值与业绩匹配的“新白马”中等市值公司,持续关注食品饮料等涨价品种。
那市场什么时候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刘青山展望,或许要等到明年十九大,“我觉得到时候市场可能会迎来爆发点,到时候新政府经历调整应对和适应,五年磨一剑,让中国梦越来越近,资本市场会给予充分的反映,值得期待。”
刘青山印象:公募老将和私募新兵
论起资历地位,刘青山绝对是基金圈的元老级人物,从97、98年进入公募行业以来,他几乎伴随中国基金业成长发展的轨迹,看过了20年资本市场风起云涌。但在他身上却丝毫没有岁月留下的沧桑,更多是一种经历世事后的豁达。
“清和泉”名字的由来,是一种情怀。“清”代表湿润,“和”代表和顺——所谓“清和润万物”。汉贾谊《新书·数宁》:“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则万生遂茂。”
如大将做事先定调子做投资人风险意识极强
刘青山学习历史出身,善于以历史的眼光去洞察一切,包括基金行业和资本市场,以史为鉴去处理好投资和管理上的方方面面。这是他近20年投资生涯一以贯之的精神和气度。
一方面,他像一个大将,做事喜欢先定调子再行动,指挥起来游刃有余。因为作为投资老手,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冲击,应对的唯一办法就是定调子。他说,做什么事,战略没搞清楚,战术再高明也没用,任何时候都要先定调,行情处于什么阶段、性质是什么样的。就像在今年6月那会儿市场风险云集,“美联储加息”、“MSCI考核”和“英退欧”等扰动因素不断,但是他们却没有动摇,坚持持仓,从而实现了净值的上扬。刘青山说,调子没有变,只要是没有股灾,市场受到扰动时反而是机会,这都是短期情绪性的反应,不改变市场本质的趋势和变化。“这就跟打仗一样,战略方向上对了,战术上的对错没有太大影响,如果太拘泥于细节,不一定能把握行情的本质,立于不败之地。”
另一方面,他也像一个坚定的潜行者,脚踏实地做投资,经验十足,却又风险意识极强。刘青山说自己是天生的风险厌恶型投资人,他对市场保持敬畏之心,做投资“应对重于预测”。他做总经理时一直跟基金经理强调,投资的本质是控制风险;同时,他还会请法律人士上课,让基金经理树立风险意识。在公募经历牛熊转换,旗下管理过资金数千亿,都是靠积累和沉淀,一将功成万骨枯,没有风险意识,哪能获得收益。
经历多次股东更换不断往上走私募行业前途远大为时不晚
刘青山在公募时是为数不多的投研岗位出身的总经理。他懂投资,同时也懂管理。这些年他所在的公募公司不断经历股东和管理层的变化,从湘财合丰、湘财荷银、泰达荷银、再到泰达宏利。有人问过他,股东一直变化,为何你能不断往上走。刘青山说这么多年来,他提炼了两点。第一就是专注本职,投资的专业能力始终要抓好,是吃饭的饭碗、生活下去的工具;第二是要清醒认识自己的投资成绩来自何方,不要认为全是自己的功劳,还要看到公司平台、领导、股东和同事的支持信任,切莫贪天功为己有。
现在,这位基金行业的“老将”,开始走向私募行业,又成了一个“新兵”。有人问他,现在出来做私募是不是有点晚了,私募江湖已然群雄林立、规模庞大?
刘青山不这么看,他觉得目前仅仅是起步阶段。“我比较过中国各个行业的状况,很多行业中国都能跻身世界前几,但唯独资产管理行业,特别是私募行业,中国目前的规模体量和美国、欧洲相比只是一个零头。所以,差距就是机会,私募行业放在历史长河里面才刚刚起步。”刘青山觉得,如果是这样看的话,无论几千点出来都没有关系,任何时候做私募都不会晚。
既然如此,前程远大,刘青山和清和泉资本的私募江湖在经历股灾考验后才刚刚开始,这一仗他们打得还算漂亮。引入了华尔街战略投资者及国内产业资本力量的清和泉,致力于打造融合中西方投资理念和联接一、二级市场的领先资产管理平台。未来刘青山能带给我们何种不一样的精彩,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们还有这些小伙伴
《中国基金报》旗下平台,资本市场的约会神器,让上市公司和机构零距离。给上市公司带来更多机会,让机构提前感知投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