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收益率:向常态回归
摘要 信托收益率:向常态回归理财市场中,信托产品收益率长期以来一枝独秀,收益水平远高于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就以2015年来说,2015年已清算信托项目的实收信托规模合计达60716亿元,较2014年增长34.28%,而且已清算信托项目整体收益率上扬,全行业加权年化收益率从2014年的
信托收益率:向常态回归
理财市场中,信托产品收益率长期以来一枝独秀,收益水平远高于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就以2015年来说,2015年已清算信托项目的实收信托规模合计达60716亿元,较2014年增长34.28%,而且已清算信托项目整体收益率上扬,全行业加权年化收益率从2014年的7.34%升至2015年的8.04%。这是百瑞信托根据68家信托公司年报统计出的结果。收益率上扬的背后谁贡献最大?时至年中,信托收益率是否仍能独占鳌头?
2015年集合类信托收益率保持领先
百瑞信托研究院统计发现,2015年已清算信托项目加权年化收益率,集合类信托为9.70%,单一类信托为7.43%,财产管理类信托为6.18%。除财产管理类信托项目加权年化收益率持续了2013年以来的下滑势头之外,其余两大类均实现攀升,其中,集合类信托项目的加权年化收益率保持着自2011年以来的持续增长势头。从全行业看,加权年化收益率从2014年的7.34%升至2015年的8.04%。
事实上,2015年信托收益率上扬这一结论与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全年数据一致。2015年4个季度信托年化综合实际收益率分别为:一季度8.11%、二季度10.19%、三季度7.30%、四季度13.96%。虽然2015年中国经济面临内外需求不足的下行压力,信托业年化综合实际收益率表明信托业仍然具有较高的盈利水平。
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员张永表示,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2015年已清算项目收益率仍然实现整体上扬,实属难能可贵,说明信托公司作为专业受托人更加强调受益人利益最大化的底线思维,在经营理念上也更加成熟自信。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主动证券投资类信托实际收益率整体高企,信托报酬率较为可观。据张永分析,2015年多家信托公司加强证券市场投资力度,在年报中披露已清算主动证券信托年化收益率的有47家,47家信托公司已清算主动证券信托加权年化收益率达14.85%,说明不少信托公司都抓住了资本市场投资机会,为客户创造了可观的投资收益。
二季度收益水平徘徊在7%上下
二季度,往往是信托公司展业的旺季,发行和成立速度都较一季度有所增加,但信托资产增速放缓的趋势不变。在此背景下,信托收益率呈现何种态势?
以集合产品的平均收益率来看,今年4月份和5月份均在7%左右浮动。用益信托的统计显示,4月集合产品的平均收益水平延续近几个月的下行趋势,平均收益跌破7%,再创新低。从预期年收益率来看,4月份成立的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6.92%,较上月下降0.35个百分点。5月份成立的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7.04%,较上月小幅提升0.12个百分点。
从投资领域看,据用益信托工作室不完全统计,5月成立的产品中收益最高的是房地产类信托,成立的55款产品平均收益为7.5%,但较上月收益水平下降了0.14个百分点;其次是工商企业类信托,平均收益为7.29%,较上月下降了0.12个百分点;基础产业领域平均收益为7.21%,较上月环比下降0.08个百分点。收益最低的是其他类信托,平均收益为6.48%。
综合今年一季度的数据而言,今年上半年信托年化综合收益率没有延续2015年持续逆势拉升的趋势,整体水平稳中有降。此前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已清算信托项目年化综合收益率8.18%。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分析认为,当前信托项目年化综合收益率更加符合理财产品市场的主流趋势,是因为利率的市场化对信托产品收益率形成“熨平”效应,可以有效改变信托产品预期收益长期居高不下的困境。
平均收益水平更趋于市场常态
尽管今年5月集合产品的平均收益水平止跌回升,平均收益重回“7”时代,但用益信托工作室分析数据发现,5月成立的已公布预期收益的产品中,预期收益在8%及以下的产品占比已经超过八成,7%以下的产品占比接近四成,7%左右的产品收益已成常态,而在去年还处于均值的9%的产品目前已很少见到。
用益信托认为,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证券、基金收益大幅波动,市场在经历了央行的连续降准降息之后资金充裕,银行存款利率、理财产品等收益率一路下滑,低利率时代短期内难以结束。
有统计数据显示,5月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为3.82%,基本与4月持平,但总体仍呈下降趋势。而随着宏观经济的企稳回升,市场预期降息降准减弱,但由于经济回暖基础不稳,受房地产去库存、去过剩产能、供给侧改革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等影响,短期内利率下行压力仍然存在。
在信托业内人士看来,“低风险、高收益”有悖规律的产品定位是信托业难以化解的“痛”。邢成表示,在央行“双降”大背景下,受融资方、利率持续走低预期以及债券发行条件放宽等因素影响,社会融资成本普遍下降,加之一些优质项目也必然选择更低成本的融资渠道。这两方面的因素无疑为信托产品乘势大幅调低产品预期收益率、随行就市、回归供需规律常态,进而“熨平”资金成本,释放投资压力,化解兑付风险,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