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仓私募欲加仓抄底 不少私募挣扎在清盘线上
摘要 ◎每经记者杨建本周一(6月13日)上证指数收盘下跌3.21%,失守2900点整数关口,日K线四连阴。但是每经投资宝在私募朋友圈发现,面对市场下跌,私募的情绪却显得两极分化。其中有不少在前期没有等来最后一跌的轻仓私募,在市场下跌时却开始高兴了,趁着周一市场下跌之时,欲进场抄底博反弹;然而也有不少市场人
◎每经记者 杨建
本周一(6月13日)上证指数收盘下跌3.21%,失守2900点整数关口,日K线四连阴。但是每经投资宝在私募朋友圈发现,面对市场下跌,私募的情绪却显得两极分化。其中有不少在前期没有等来最后一跌的轻仓私募,在市场下跌时却开始高兴了,趁着周一市场下跌之时,欲进场抄底博反弹;然而也有不少市场人士担忧那些在频临清盘线的私募,在这种市场条件下艰难求生。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2日,在已经公布了最新净值的私募产品中,有超1300多只产品频临清盘线。
轻仓私募欲加仓抄底
本周一上证指数也没能抵挡住亚太市场下跌的浪潮,收盘下跌3.21%,失守2900点整数关口。但是记者在私募圈发现,不少在前期没有等来最后一跌的轻仓私募,在周一市场下跌之时,却跃跃欲试欲进场抄底。有私募在朋友圈表示,端午节后A股进入敏感阶段,包括美联储议息会议、英国脱欧公投和A股能否纳入MSCI等大事件,将对A股产生重要影响,在这些消息没有明朗之前市场开始大跌,确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加仓机会,之前只有一部分底仓,在收盘前加了部分基础仓,把仓位加到了四成左右。
深圳一家大型私募老总告诉记者,去年市场暴跌以来,私募在市场和监管的双重压力下,开始了真正的行业大洗牌,部分具有较好风控措施的私募在市场大跌前减仓,保留了牛市的成果,这也使得在之后的几次大跌中都没有伤筋动骨,目前轻仓等待市场真正底部的到来,前期因为市场的一根大阳线而错失最佳上车的机会,但是在周一的大跌之后,又给了他们机会。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排名靠前的私募产品,基本上走的都是稳健路线,风控到位,它们与大多数产品相比,在牛市中甚至业绩平平,但在市场大幅调整中,却笑到最后。在经过行业洗牌之后,这些风控较好的私募会得到市场资金的追捧,而其规模扩张的速度也将处于优势地位。
作为市场上的顶级私募大佬,王亚伟最近确实比较“忙”,不过丝毫没有影响到王亚伟的抄底A股的节奏,王亚伟在5月17日成立了华润信托宽星2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并于6月6日在基金业协会成功备案。记者发现,从5月17日开始的一段时间,正是市场最为低迷的时期,王亚伟这个时候选择发行新产品,无疑是大捡便宜货之时。
实际上,在6月发行产品的远远不止王亚伟一个,在这些知名私募中,朱雀投资在6月3日发行了朱雀新动力聚富F期;而映雪投资也在6月3日发行了创金恒利11号;望正资产在6月也发行了望正精英鹏辉2号;而新三板挂牌的私募思考投资,也在6月10日发行了思考2号A。对此,广州一位私募总经理表示,在去年股灾以后,业绩不错的大型私募更受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追捧,未来这一趋势会更加明显。
不少私募挣扎在清盘线上
记者发现,也有私募在朋友圈表示,在周一大跌之时,已经减仓规避风险,因为目前已经耗不起了,旗下2只产品一直在清盘线附近徘徊,前期一轮锂电行情好不容易回升一点,刚调仓换股,结果当天重仓个股就下跌超8%。今年产品净值到现在一直没起来,业绩压力很大,想生存下来特别不容易。
在过去一年,A股市场经历了暴跌,从5000点跌到前期低点2638点,目前徘徊在2800点左右,大量私募基金扛不住净值下跌,选择清盘。据了解,私募遭遇清盘主要有几个原因,包括基金经理看淡后市、存续期满、公司业务结构调整、净值下滑触及清盘线以及业绩不佳等。
但是仍有不少私募苦苦挣扎在清盘线上。Wind数据显示,包括券商资管、信托、专户、自主发行在内,净值日期更新截至6月12日的私募产品,净值低于0.85元的产品合计超1890只,净值低于0.6元的产品311只,产品净值在0.8元以下的有1342只,其中包括净值在0.7元之下668只,而通常阳光私募基金将清盘止损线设置在0.7~0.8元,这就意味着这些股票型私募产品处境堪忧。
经过本周一的大跌,这些私募的净值可能面临再次下调。记者注意到,在逾千只接近清盘线的私募产品中,大部分掌舵者为籍籍无名的中小私募。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极端行情下私募大佬也难以全身而退。数据显示,部分知名私募去年高位成立的产品亏损较大,比如清水源投资去年高位成立了几十只产品,有半数已经不再公布净值。此外还有民森投资旗下的诺亚3号、混沌资产旗下的朝阳混沌专享基金1期的净值均在0.6元以下。
整体来看,经历了一场股灾之后,私募的存活率不容乐观。据统计,历经2015年市场的火热与巨幅波动后,阳光私募机构存活率为84.87%,拉长时间来看,截至2016年5月31日,运行满三年的私募机构存活率为66.26%,较2015年底的69.6%有所下降。此外,停止运作的私募机构的平均存续期为5.8年,管理规模低于10亿元的机构占比高达九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