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家信托公司去年打破“金身”
摘要 证券时报记者杨卓卿见习记者胡飞军证券时报·信托百佬汇记者统计发现,2015年信托公司资产减值损失整体规模增加1倍以上。其中,去年有18家信托公司更是打破了资产质量的“不破金身”,资产减值损失达到11.1亿元。目前还有杭州信托、华信信托、万向信托、新时代信托、云南信托、中铁信托、紫金信托7家信托公司2
证券时报记者 杨卓卿 见习记者 胡飞军
证券时报·信托百佬汇记者统计发现,2015年信托公司资产减值损失整体规模增加1倍以上。其中,去年有18家信托公司更是打破了资产质量的“不破金身”,资产减值损失达到11.1亿元。
目前还有杭州信托、华信信托、万向信托、新时代信托、云南信托、中铁信托、紫金信托7家信托公司2014年和2015年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均为0,尚未打破“金身”。
对于类似华澳信托、浙金信托、国民信托、长城信托等营收规模较小的小型信托公司来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无异于雪上加霜。
18家公司打破金身
据记者统计,在去年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多达18家信托公司出现资产减值损失“从无到有”的情况,合计规模高达11亿元。
这18家新增资产减值损失信托公司中,包括2014年资产减值损失为0或者负数的情况。其中,国民信托、华澳信托、上海信托和陆家嘴(38.610, 0.00, 0.00%)信托4家信托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在8000万元~1亿元;超过1亿元资产减值损失的有2家,分别为中原信托和中融信托。
“2014年,很多信托公司没有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可能是因为那时风险项目还没有暴露,”华东一家信托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去年以来,各个公司计提数额逐渐增多,与经济下行压力有关,信托公司出现不良项目增多趋势,只能通过计提拨备消化。”
江苏南通注册会计师协会副秘书长刘志耕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不少企业出现无法还债,甚至倒闭的现象。作为金融机构的信托公司,出现贷款收不回、应收款类投资收不回的情况也在情理之中,整个金融行业都可能遇到类似情况。
记者了解到,新增资产减值损失的18家信托公司中,华澳信托、浙金信托等,均是因为计提坏账准备和贷款损失准备;中原信托、中融信托、陆家嘴信托、上海信托和长城信托则主要为计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这部分可能主要与信托公司在去年投资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有关”,一位信托公司人士表示,去年股票市场波动较大,债券市场出现不少违约情况,到年末核算可能出现公允价值减少。
典型案例:华澳信托
业内人士表示,在经济进入调整期后,中小信托公司增长面临较大压力,遭遇资产减值损失对其业绩是雪上加霜的影响。
以华澳信托为例,2015年该公司净利润和资产管理规模同比均出现下降。去年,华澳信托实现营业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16.51%;实现净利润1.27亿元,同比下降16.7%,这也是继201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33.04%之后再次下滑。
华澳信托总裁杨自理告诉记者,去年净利下滑主要是计提了9000万元的资产减值损失拨备,2014年资产减值损失为0元。
2015年报显示,华澳信托计提的9000万元资产减值准备,主要为计提坏账准备8550万元和贷款损失准备450万元。
“要是不计提这9000万拨备,净利润应该能增长20%左右。”杨自理称,前几年做的业务项目有些存在质量问题,部分项目收不回来,因此就计提了相应的资产减值损失,“也不清楚要计提多少,股东和董事会意见是计提9000万元,但这对公司影响很大,毕竟我们盘子很小,只有几亿元的收入”。
兑付危机加重损失
记者注意到,频繁曝出兑付危机的信托公司,资产减值损失普遍上升。
以长城信托为例,长城信托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为8156.65万元,净利润为1504.49万元,同比分别下降43.8%和70.58%,其资产减值损失从0增加到492.5万元,额度占同期净利润近1/3,对其业绩拖累不小。
与此同时,频繁曝出项目兑付危机的国民信托,资产减值损失也不容小觑。国民信托去年实现营业收入9.31亿元,同比增长140%;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91%;资产减值损失数额为8855.61万元。
华东一位信托公司研究员表示:“不少信托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增速不匹配,与他们出现一些问题项目,进行资产减值损失计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