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和基金资管计划趁虚而入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6-05-10 08:19:29

摘要
(原标题: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腾挪:信托受益权隐身券商、基金资管计划趁虚而入)在金融同业圈中,如果说曝光率最高是银行业,那么最为低调的子行业毫无疑问是信托。比较有趣的是,银行与信托的同业合作近年来经过了多次演绎和变化,一直在监管和创新之间“走钢丝”,但同时又是彼此不愿舍弃的最佳搭档。不过,随着券商和基金

(原标题: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腾挪:信托受益权隐身 券商、基金资管计划趁虚而入)

在金融同业圈中,如果说曝光率最高是银行业,那么最为低调的子行业毫无疑问是信托。比较有趣的是,银行与信托的同业合作近年来经过了多次演绎和变化,一直在监管和创新之间“走钢丝”,但同时又是彼此不愿舍弃的最佳搭档。

不过,随着券商和基金公司“主营业务”的扩围,银行与信托的关系似乎不再那么亲密。《证券日报》记者查阅上市银行2015年年报数据发现,尽管上市银行“应收账款投资”快速增长,但是从其构成来看,多家上市银行信托受益权快速萎缩,券商和基金公司资管计划则规模飙升,甚至最高增长逾460%。

信托受益权规模缩减

券商、基金“插足”

在兴业银行234页的2015年年报中,信托一词高频的出现了121次,平均不足两页就会出现一次,银行对于信托业务的重视由此可见一般。

不过,从上市银行2015年年报数据来看,多家银行与信托的同业合作正在降温。

例如,招商银行2015年年报显示,该行截至去年年底的应收账款投资净额为7160.64亿元,比2014年年末增长75.18%。其中,信贷类非标债权中,信托受益权由2014年年底的1116.36亿元降至780.67亿元,减少了约三成;非信贷类非标债权中,信托受益权由2014年年底剩余的4.02亿元降为零,同时,该行应收账款旗下的资管计划规模激增:信贷类非标债权中,券商资产管理计划由2014年年底的868.36亿元增至1017.02亿元,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及其他由2014年年底的404.5亿元增至586.15亿元;非信贷类非标债权中,券商资产管理计划由2014年年底的245.57亿元增至1433.51亿元,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及其他由2014年年底的454.51亿元增至2548.58亿元,涨幅超过460%。

平安银行2015年年报显示,该行的应收款项类投资中,截至去年年底的信托计划及信托收益权为97.26亿元,较2014年年底的153.76亿元减少了36.75%;而资产管理计划及资产管理计划收益权为2687.6亿元,却较2014年年底的1671.42亿元增加了60.8%。平安银行对于上述“资产管理计划及资产管理计划收益权”的注释为本公司投资的由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管理人发行并管理的资产管理计划,该类产品的基础资产主要为企业债权、票据、银行存单及其他银行发行的保本理财。

类似的情况也在中信银行、宁波银行等上市银行财报中体现,信托计划与其他类型的资管计划的投资净额呈现出了“反向奔跑”的态势。当然,也有部分上市银行对信托受益权和券商、基金的资管计划进行了“合并口径”,难以区分两类资产的各自发展态势。

信托钟爱银行优先股

23次现身“前十大”

虽然受到监管趋严、竞争对手增加等影响,银行和信托业的合作规模有所缩减,但是二者多年来早已在股权领域融合生长。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16家上市银行中,有10家银行的前十大优先股股东中包括信托公司或信托计划,出现频次合计达到23次;在没有信托资金入驻优先股“前十大”的6家上市银行中,除了中国银行以外,其余银行多数尚未完成境内优先股的发行工作。

具体来看,光大银行的前十大优先股股东中有4位股东来自信托业,此外,信托公司在各家上市银行前十大优先股股东中占据的席位分别是农业银行2席、北京银行2席、工商银行2席、华夏银行1席、南京银行3席、宁波银行2席、平安银行3席、浦发银行2席、兴业银行2席。

本报记者注意到,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广东粤财信托有限公司等信托公司在上市银行优先股股东中的曝光率非常高,出现在多家银行股东名录中。

“在近两年央行多次降息以及资产荒的背景下,锁定五年期的银行优先股股息对于完善信托公司资产配置至关重要,由于目前刚性兑付难以彻底打破,信托公司对于低风险、相对高收益的上市银行优先股非常欢迎”,一位股份制银行有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银行的优先股发行并不愁卖,博弈主要是在定价环节。”

目前已经挂牌的上市银行境内优先股的股息率,大多在4.2%-6%之间,相对于3%左右的同业资金价格,确实非常诱人。

上市银行不仅对于信托公司的资金青睐有加,对于信托公司的股权同样热衷,而且银行系信托公司由于“背靠大树”,其发展速度也确实快于同业。

建设银行2015年年报显示,建信信托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跃居行业第一。截至2015年年末,建信信托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达到10968.39亿元;资产总额109.68亿元,净资产84.75亿元,实现净利润11.96亿元。

(原标题: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腾挪:信托受益权隐身 券商、基金资管计划趁虚而入)

在金融同业圈中,如果说曝光率最高是银行业,那么最为低调的子行业毫无疑问是信托。比较有趣的是,银行与信托的同业合作近年来经过了多次演绎和变化,一直在监管和创新之间“走钢丝”,但同时又是彼此不愿舍弃的最佳搭档。

不过,随着券商和基金公司“主营业务”的扩围,银行与信托的关系似乎不再那么亲密。《证券日报》记者查阅上市银行2015年年报数据发现,尽管上市银行“应收账款投资”快速增长,但是从其构成来看,多家上市银行信托受益权快速萎缩,券商和基金公司资管计划则规模飙升,甚至最高增长逾460%。

信托受益权规模缩减

券商、基金“插足”

在兴业银行234页的2015年年报中,信托一词高频的出现了121次,平均不足两页就会出现一次,银行对于信托业务的重视由此可见一般。

不过,从上市银行2015年年报数据来看,多家银行与信托的同业合作正在降温。

例如,招商银行2015年年报显示,该行截至去年年底的应收账款投资净额为7160.64亿元,比2014年年末增长75.18%。其中,信贷类非标债权中,信托受益权由2014年年底的1116.36亿元降至780.67亿元,减少了约三成;非信贷类非标债权中,信托受益权由2014年年底剩余的4.02亿元降为零,同时,该行应收账款旗下的资管计划规模激增:信贷类非标债权中,券商资产管理计划由2014年年底的868.36亿元增至1017.02亿元,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及其他由2014年年底的404.5亿元增至586.15亿元;非信贷类非标债权中,券商资产管理计划由2014年年底的245.57亿元增至1433.51亿元,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及其他由2014年年底的454.51亿元增至2548.58亿元,涨幅超过460%。

平安银行2015年年报显示,该行的应收款项类投资中,截至去年年底的信托计划及信托收益权为97.26亿元,较2014年年底的153.76亿元减少了36.75%;而资产管理计划及资产管理计划收益权为2687.6亿元,却较2014年年底的1671.42亿元增加了60.8%。平安银行对于上述“资产管理计划及资产管理计划收益权”的注释为本公司投资的由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管理人发行并管理的资产管理计划,该类产品的基础资产主要为企业债权、票据、银行存单及其他银行发行的保本理财。

类似的情况也在中信银行、宁波银行等上市银行财报中体现,信托计划与其他类型的资管计划的投资净额呈现出了“反向奔跑”的态势。当然,也有部分上市银行对信托受益权和券商、基金的资管计划进行了“合并口径”,难以区分两类资产的各自发展态势。

信托钟爱银行优先股

23次现身“前十大”

虽然受到监管趋严、竞争对手增加等影响,银行和信托业的合作规模有所缩减,但是二者多年来早已在股权领域融合生长。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16家上市银行中,有10家银行的前十大优先股股东中包括信托公司或信托计划,出现频次合计达到23次;在没有信托资金入驻优先股“前十大”的6家上市银行中,除了中国银行以外,其余银行多数尚未完成境内优先股的发行工作。

具体来看,光大银行的前十大优先股股东中有4位股东来自信托业,此外,信托公司在各家上市银行前十大优先股股东中占据的席位分别是农业银行2席、北京银行2席、工商银行2席、华夏银行1席、南京银行3席、宁波银行2席、平安银行3席、浦发银行2席、兴业银行2席。

本报记者注意到,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广东粤财信托有限公司等信托公司在上市银行优先股股东中的曝光率非常高,出现在多家银行股东名录中。

“在近两年央行多次降息以及资产荒的背景下,锁定五年期的银行优先股股息对于完善信托公司资产配置至关重要,由于目前刚性兑付难以彻底打破,信托公司对于低风险、相对高收益的上市银行优先股非常欢迎”,一位股份制银行有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银行的优先股发行并不愁卖,博弈主要是在定价环节。”

目前已经挂牌的上市银行境内优先股的股息率,大多在4.2%-6%之间,相对于3%左右的同业资金价格,确实非常诱人。

上市银行不仅对于信托公司的资金青睐有加,对于信托公司的股权同样热衷,而且银行系信托公司由于“背靠大树”,其发展速度也确实快于同业。

建设银行2015年年报显示,建信信托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跃居行业第一。截至2015年年末,建信信托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达到10968.39亿元;资产总额109.68亿元,净资产84.75亿元,实现净利润11.96亿元。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