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财险市场 强者恒强 弱者不弱
摘要 □记者张爽2018年,财产险行业保费收入的稳步增长没能阻挡住净利润的下降。根据《中国保险报》统计的85家财产险公司的年报数据,2018年,85家财产险公司的净利润约为315亿元,同比下降22.08%。其中,48家公司实现盈利,37家公司出现亏损。在承保利润方面,只有21家公司实现了主要险种的承保盈利
□记者 张爽
2018年,财产险行业保费收入的稳步增长没能阻挡住净利润的下降。根据《中国保险报》统计的85家财产险公司的年报数据,2018年,85家财产险公司的净利润约为315亿元,同比下降22.08%。其中,48家公司实现盈利,37家公司出现亏损。在承保利润方面,只有21家公司实现了主要险种的承保盈利。
净利润受所得税影响明显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2018年财产险行业的“马太效应”仍然在继续。保费收入排在前十位的财险公司为: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国寿财险、大地保险、中华财险、阳光产险、太平财险、天安财险和华安财险,合计实现保费收入接近万亿元,市场占比达到86%;净利润占比约为115%,超过行业整体净利润。其中,9家公司在2018年都实现了盈利,只有华安财险出现了亏损。
如果把“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的数据单独提取出来,“强者恒强”的特点将更加明显。3家公司合计保费收入的市场份额超过64%,合计净利润为331.01亿元,也就是说,如果不计算这3家公司的净利润,剩余82家财产险公司将呈现整体亏损。
尽管在绝对值上占有明显优势,但这10家公司中,只有天安财险实现了净利润的同比增长,其余9家公司的净利润均较2017年有明显下降。
“老三家”净利润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人保财险,同比下降了17.3%。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净利润分别下降8.2%、6.9%。后7家公司中,净利润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华安财险,从2017年盈利0.42亿元到2018年亏损2.32亿元。其次是国寿财险,其净利润较2017年同比下降85.06%。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公司净利润下降一方面受到公允价值收益变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与财险市场竞争加剧有关,大部分公司的赔付支出、手续费和佣金支出均高于保费增速。比如华安财险保费收入增速为7%,赔付支出上涨了30%,前五大险种的承保利润同比下降106%;国寿财险保费收入增速为4%,赔付支出上涨了16%,前五大险种的承保利润同比下降超过60%,其中商业车险在2017年承保亏损0.53亿元,到2018年亏损金额扩大到6.63亿元,增加了11倍之多。
影响公司净利润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与所得税费用上涨有关。净利润下降的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其税前利润均是同比正增长,分别为3.3%和9.0%。同时,部分公司税前利润的降幅也都小于税后利润,比如阳光产险的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3.6%,但税后净利润降幅达到48.87%,其所得税费用增加了5.6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天安财险。2018年,天安财险净利润同比增长了52.59%。但如果从税前利润来看,天安财险的利润总额事实上是同比下降的,降幅为73.52%,而由于所得税费用也下降了90%,导致净利润反而出现了增长。
中小公司也有春天
不过,如果不以保费收入“论英雄”,而以利润表现“争高下”的话,这种“马太效应”似乎也有所松动。上述10家保险公司中,能进入净利润榜单前10名的只有7家,国寿财险和天安财险的净利润只能排在第17位和18位;华安财险的净利润更是在倒数10名之列。
而一些看似“戏路很窄”的中小险企反而在盈利能力上表现突出。背靠股东资源的英大泰和财险、鼎和财险和中石油专属3家公司均进入了净利润榜单的前十位。如果从净利润变动情况来看,有13家公司201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其中7家是外资保险公司。
这些中小公司在保费结构上表现了一些共同的特点。英大泰和财险与鼎和财险的第一大险种均为企财险,可能与其深耕电力行业有关,车险的承保亏损占比不高,并未影响整体实现承保盈利。7家净利润增长超过100%的外资公司的第一大险种也均为企财险,且均实现承保盈利(除现代财险未公布承保利润),车险保费或占比很小,或根本不在前五大险种中。
除了股东资源型公司和外资公司外,一些根植专业领域的中小公司在盈利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比如2家专业汽车保险公司鑫安汽车和众诚汽车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71.88%和114.56%,且后者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迈进;5家专业农险公司中有4家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盈利。
与之相比,一些从成立之日起就备受瞩目的中小公司仍然没能扭转亏损的局面。众安在线与长安责任分别在2018年亏损18.33亿元和17.97亿元,是行业内仅有的2家亏损超过5亿元的公司。其余3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也都为亏损状态,且净利润下降幅度均超过50%。
(本文由上海恒生聚源数据服务公司提供数据整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