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家私募跻身百亿 平台型内生型共同发展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6-01-15 05:54:14

摘要
经过2015年的洗礼,规模上百亿的证券类私募由年中的28家下降至年末的22家,但较2014年整体新增15家,淡水泉投资、星石投资、和聚投资、展博投资等知名私募在多年耕耘后也借市场东风共同迈进“百亿级私募俱乐部”。而始于6月中旬的股市暴跌中,原点投资、混沌投资等部分私募规模也遭遇大幅缩水,暂时掉出第一

经过2015年的洗礼,规模上百亿的证券类私募由年中的28家下降至年末的22家,但较2014年整体新增15家,淡水泉投资、星石投资、和聚投资、展博投资等知名私募在多年耕耘后也借市场东风共同迈进“百亿级私募俱乐部”。而始于6月中旬的股市暴跌中,原点投资、混沌投资等部分私募规模也遭遇大幅缩水,暂时掉出第一梯队。

百亿级私募去年新晋15家

据格上理财统计,成立满一年的证券类私募管理人超过6000家,近1300家成立5年以上,但截至2014年底,管理规模破百亿的证券类私募管理人仅有景林资产、重阳投资、泽熙投资、乐瑞资产、青骓投资、朱雀投资、混沌投资7家,到2015年底增至22家。其中,北京地区11家,上海地区8家,深广及其它地区3家。在2015年年中,百亿级私募曾达到顶峰时期的28家。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经过去年下半年的剧烈震荡,从年中百亿名单中掉出第一梯队的包括北京的万博兄弟资产,上海的原点资产、从容投资、涌峰投资、富舜投资、民森投资、高毅资产、混沌投资、泽熙投资(因正接受调查,未纳入年终排名);而下半年新晋的包括北京的远策投资、上海的博道投资和深广地区的恒泰华盛资产。其中,除了富舜投资旗下涵盖股票、新三板、PE等多条产品线以及万博兄弟以组合基金为主外,其它均为专注于二级市场投资的证券类私募。

至于上述私募为何此次在百亿级俱乐部之外,格上理财研究员徐丽告诉记者,共同原因是“股灾”带来业绩缩水和客户担忧导致了部分赎回,从而带来规模的自然缩减。

值得注意的是,万博兄弟下半年共有5只产品到期终止,导致规模缩减;民森投资和从容投资在2015年年中均有整合产品线的打算,并主动降低部分基金的管理规模,后遇到股灾,部分产品清算遇阻,但产品规模已经下降较多;涌峰投资于2015年下半年对部分基金主动清算。数据显示,这些产品均以正收益终止运作,同时公司有意调整投资者结构,引进机构投资者,从而放慢了对个人投资者的持续营销。相比之下,原点投资、混沌投资的部分产品年中则因一度接近清盘线广受市场关注。另外,富舜投资和高毅资产是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做出了调整。

另一方面,景林资产、鼎锋资产、宏流投资、千合资本、星石投资、鹏扬投资、淡水泉投资共7家证券类私募管理人的管理规模今年年内增长超百亿。格上理财研究中心分析认为,2015年规模迅速壮大私募的发展路径主要分为四类,即平台化发展、发挥明星基金经理效应、借力机构投资者以及依赖基金经理综合能力。具体来看,第一类的特征是多产品线、多基金经理制,如景林资产和鼎锋资产;第二类则以宏流投资和千合资本为首,这种方式产品发行规模快,速度快;第三类以星石投资和鹏杨投资为典型,公司定位独特,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第四类则以淡水泉投资为例,单一基金经理集投资和管理能力于一身,但对其精力同样也是巨大考验。

平台型与内生型共同发展

“目前22家百亿级私募大致分成平台型和内生型两种发展模式,具体理解为对外延伸和对内专注两种,我们属于后者。”星石投资总经理 杨玲(专栏) 告诉记者。

她介绍称,相比起平台型多产品线的发展模式,星石投资更倾向于专注中长期绝对回报这单一策略。“我们发了近40只产品,与12家银行的渠道展开合作,做的都是同一个策略,所有产品均由3个大基金经理和7个类别/行业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大基金经理全行业覆盖,类别/行业基金经理更偏向于研究员,即做研究又做投资,但只能投资于自己研究的领域,10个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一个组合,每个人根据过往业绩表现等因素分配不同比例的资金。”杨玲说,这种方式保证组合即使在极端环境下,也不至于因为单个基金经理的决策失误导致产品“全军覆没”。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复制策略,但不复制组合。一方面由于不同渠道发的产品有不同的禁买池;另一方面,不同产品建仓期不同,在仓位上会有区分,理想情况下所有产品的首位相差应该在5%以内,极端情况除外。”杨玲说,他们做过一次统计,发现A股市场每18个月就会有一次大机会或者两次小机会,并且新兴市场相较于成熟市场会有稳定的超额回报,这也是为何他们选择做中长期的趋势判断和绝对回报。

杨玲称,内生型私募的特征是把一个策略做到专、精、深,而不是多开产品线。“我们是今年新晋的百亿私募,但如果开多产品线,可能这个速度还会提前。我们目前在每个渠道只布局一只产品,私募与公募不同,主要还是靠收益提成生存,而非管理费,所以规模不是我们最看重的,相信在一个客户被过度服务的竞争市场中,只要业绩好并且稳定,规模就会水到渠成,去年我们所有产品的平均业绩在45%左右。私募最怕的是某条产品线或某只产品做差,会影响整个品牌。”

与内生型私募相对应的是采用平台型发展模式、多产品线、多策略并行全面布局的私募。最典型的诸如朱雀投资、重阳投资、宏流投资等,除了传统的二级市场股票投资外,还利用定增、并购、成立公募等方式,全方位地迈进或捍卫百亿私募俱乐部。其中,朱雀投资去年参与西藏旅游定增,宏流投资参与朗玛信息定增等;而景林资产、鹏扬投资、重阳投资等多家巨无霸私募已获得或正在申请公募基金牌照。

从全行业的角度来看,格上理财数据显示,2015年共有27家公司申请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2015年私募参与定增、并购重组、举牌的热情也十分高涨,共发行定增策略私募基金1379只,为之前发行总和的4倍多;而有的单个私募基金管理人就成立了4只举牌基金。另外,私募出海潮也再次高涨,去年成立的QDII股票型私募基金达到36只。

FOF发行量翻倍

与私募行业本身大跨度发展相辅相成的是,证券类私募FOF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据格上理财统计,目前我国证券类私募FOF管理规模约400亿元左右,仅约占证券类私募总量的2%,而2014年底美国FOHF便达对冲基金总量的17%,未来发展空间巨大。而2015年由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发行的FOF共227只(不含银行、券商管理的FOF)是以往发行总量的2倍,2015年可谓FOF井喷元年。

业内人士认为,FOF产品具有分散风险、组合管理等特点,可以满足投资者对多样化产品的需求,也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对比海外,我国FOF的发展相对落后,随着机构投资者逐步入市以及投资标的丰富化,国内FOF终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