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万亿解禁潮压境 股东“预约”大宗减持
摘要 【A股万亿解禁潮压境股东“预约”大宗减持】转眼间,6个月没有大股东和董监高减持的“美好时光”一晃而过。股灾期间证监会的“减持禁令”即将于2016年1月8日到期。届时,万亿元级别、压抑已久的“潜在解禁市值”,对A股市场来说就如同黑云压顶。转眼间,6个月没有大股东和董监高减持的“美好时光”一晃而过。股灾
【A股万亿解禁潮压境 股东“预约”大宗减持】转眼间,6个月没有大股东和董监高减持的“美好时光”一晃而过。股灾期间证监会的“减持禁令”即将于2016年1月8日到期。届时,万亿元级别、压抑已久的“潜在解禁市值”,对A股市场来说就如同黑云压顶。
转眼间,6个月没有大股东和董监高减持的“美好时光”一晃而过。股灾期间证监会的“减持禁令”即将于2016年1月8日到期。届时,万亿元级别、压抑已久的“潜在解禁市值”,对A股市场来说就如同黑云压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减持动能,不少上市公司股东已经开始筹划减持。此外,据记者从不愿具名人士处了解,近期已经有部分股东开始联系买家,准备通过大宗交易过桥减持,而通过大宗交易过桥减持的股份往往会在次日通过二级市场抛售,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多方人士表示,不排除监管层出台相关措施,进行疏导。
多公司股东预备减持
2015年7月8日,证监会要求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对于二级市场普通投资者来说,“美好时代”即将结束。对于不少公司重要股东而言,接下来一段时间或许是他们的“美好时代”。
从解禁规模来看,据中金统计:考虑7月8日至2016年1月的解禁总规模(1.55万亿元),并排除其中的因禁令期间增持所以不能在1月减持的规模(约1400亿元),以及不受禁令限制的小股东(约3200亿元),测算1月份来自于大股东和高管的限售股解禁规模为1.1万亿元左右,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5.2%;一季度大股东和高管的解禁规模接近1.5万亿,占自由流通市值的7.1%。
当然,对于公司重要股东而言,想要减持免不了提前公布。记者注意到,沉寂数月后,近期市场上公告股东的准备减持的公司多了起来。11月24日,印记传媒公告,因个人资金需求,股东张彬未来6个月内,拟通过协议转让、大宗交易等方式减持其所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据悉,张彬持有公司8009.5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7.24%。随后,金贵银业、罗顿发展等多家公司相继发布股东减持计划。最近则是易联众股东古培坚拟在2016年1月11日起的6个月内计划减持数量不超过4200万股公司股份,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9.77%。如果以12月29日收盘价计算,上述股权价值高达12亿元。
监管层会否出手?
2015年7月证监会发布减持禁令以后,大宗交易市场一直都颇为冷清。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2015年7月,沪深两市大宗交易额一路猛跌,全月交易额尚不足250亿元,8月成交额也不足300亿元,而到了9月则跌破了百亿关口,仅有90多亿元。
而在2015年前5月,大宗交易额分别为417亿元、507亿元、881亿元、1023亿元和1347亿元。虽然10月、11月的大宗交易数据又有所回暖,但与2015年上半年的“盛况”相比差距不小,不过最近几个月大宗交易市场的“暗流涌动”已经值得关注。
一位大宗交易资深人士也向记者感叹道,“与前几个月的清闲相比,最近一段时间又开始忙碌起来。”
他表示,“最近联系我们的人又多了起来,其中不少都是券商托管的相关人员,而他们表达的也大多是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意愿。虽然减持禁令还没到期,但是不少重要股东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准备通过大宗交易来减持手里的股票。我们最近遇到的不少都是在寻找合适的大宗交易接盘机构,提前做准备嘛。一方面是如果减持禁令到期再找接盘机构恐怕来不及,毕竟1月后可以减持的股东不在少数。另一方面,不少重要股东减持套现的欲望也是很强烈的。”
从表面来看,重要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并不经过二级市场,但事实上,大宗交易同样对二级市场影响不小。“与当前股价相比,重要股东在大宗交易上与接盘机构的交易价格通常都是有折价的。而接盘机构在大宗交易低价拿到的股票,完全可以在二级市场上出货”,上述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说。
随着解禁潮的渐行渐近,市场各方也在好奇监管层是否会出台政策来应对减持潮。事实上,在证监会18号文中就有提及“在6个月后减持本公司股份的具体办法,另行规定”。这里提到的“另行规定”也给了市场不少期待。
广东环宇京茂律师事务所刘华浩律师向记者表示,“另行规定”不排除证监会可能会视情况出台新的减持禁令或其他限制措施。不过,“我认为不能依靠这种行政手段来化解中小投资者的市场风险,保护中小投资者还得从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加强民事赔偿力度及营造有利于中小投资者维权的氛围着手。”
中金公司也在研报中预计,较为集中的减持压力将对二级市场短期资金面形成一定的冲击。因此不排除监管层将有相应的政策出台来减缓或对冲集中减持的压力,如通过制定规则限制减持的规模和速度、安排预备资金对冲减持压力等。
这些公司可能减持
事实上,对于股东减持,市场早有预期。不过,市场对于解禁潮到底会造成多大冲击仍旧心里没底。
据中金分析,1月份潜在净减持压力或超过1500亿元,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0.7%以上。一方面,此前市场的一般情况下的净减持力度(净减持规模占流通市值与自由流通市值差额的比例)和指数点位成正比,由此估算1月常态净减持规模将在400亿元左右;另一方面,因6个月不得减持规定累积的潜在净减持压力将在千亿元以上。因此估算若无任何政策对冲的情况下,1月份规定到期后市场将直面至少1500亿元以上的净减持压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1月市场减持压力巨大,具体哪些公司更容易出现减持?。
首先是之前承诺减持但是中途突遇市场调整,未能继续减持的股东,在减持禁令结束后,其仍然有减持的动能。不少个股从7月8日至今股价涨幅惊人,其潜在的减持动能同样不可忽视。例如中颖电子,其控股股东在6月12日公告减持计划,拟减持不超过1200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7.75%。不过其还未能减持,禁令便已下达。公司目前股价不仅超过了公告减持时股价,并且创下了历史新高。类似还有棒杰股份,6月11日,公司实际控制人陶建伟及股东陶建锋计划减持,不过随后禁令出台,减持计划只能搁置。
此外,不少公司大股东及实控人在禁令期间增持了公司股份,至今浮盈明显。例如川大智能,在7月16日及7月17日,公司实控人增持1002.10万元,平均增持股价为29.05元。到目前,川大智能股价相对于其增持均价接近翻倍,达到了55.04元。类似还有海伦钢琴,其实控人在7月中旬增持30万股,当时公司价格仅为14元左右,而目前公司股价已经达到了30.84元,增持部分浮盈明显。
最后,减持禁令解除后,限售股规模大的股票亦可能面临更大冲击。例如不少在2015年1月份上市的新股,其限售股将在2016年1月大量解禁,由于次新股的炒作,这部分股票很多股价已经“飞上天”,如果股东大量减持,则对于市场抛压严重。例如浩丰科技,其在2015年1月22日登陆资本市场,从最初34.37元已经涨到了216.10元。不少股东将在2016年1月解禁,相对于最初的发行价,股价已经翻了几倍。类似个股还有鼎捷软件、快乐购等等,如果上述股东减持,势必将对市场造成一定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