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保险、期货资管这一年
摘要 五大数据看券商资管2015复杂多变的2015年令资本市场所有参与者都难忘,券商资管则在2015年表现不俗,不仅规模增长较快,各项业务发展迅猛,整体权益类产品也表现较好,凸显稳健风格。数据一:10.97万亿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底,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
五大数据看 券商资管2015
复杂多变的2015年令资本市场所有参与者都难忘,券商资管则在2015年表现不俗,不仅规模增长较快,各项业务发展迅猛,整体权益类产品也表现较好,凸显稳健风格。
数据一:10.97万亿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底,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32.69万亿元,其中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10.97万亿元,占比1/3水平。这一数据相较于2014年的7.9万亿,增幅超过36%。
数据还显示,截至2015年9月底,券商集合产品3076只,整体资产规模1.36万亿元;定向资管计划规模为9.49万亿,产品只数为13764只,而专项业务规模1122亿元。其中专项业务规模增长迅速,比去年增长超200%。
数据二:75%
可以说资产证券化是券商今年发力的重点,从上半年这类品种在基金业协会备案情况看,券商系资产证券化产品占据75%的份额。
基金业协会报告显示,截至6月30日,基金业协会共计收到38家公司报备的56只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出具备案确认函的54只,产品规模约526.66亿元。具体来看,这些资产证券化产品中涉及了25家券商的41只产品,合计规模达到393.19亿元,占比达到75%左右。
数据三:26.36%
根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12月25日(未披露数据的不纳入),1111只券商集合资管计划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26.36%,而同期主动型公募偏股基金平均收益率为35.96%。
具体到单只产品方面,业绩超过100%的产品达到56只,要明显多于公募基金。若不计算分级杠杆类产品,表现较好的是国泰君安君享展博一号、浙商金惠3号、中原证券星火一号等,产品收益率均超过100%。
数据四:0.0001元
三季度市场大跌,让一批券商杠杆类产品也表现萎靡。数据统计显示,目前10只“进取级”产品单位净值不足0.5元,最低为0.0001元。
具体来看,其中净值最低的是某券商分级定增宝18号C,按照10月23日净值来看,为0.0001元,此后就未披露净值,这只产品成立于本轮高点,成立日为今年6月5日。而紧随其后的则是某券商心连心9号次级,不过该产品单位净值暂时为9月11日的0.1583元。此外,单位净值位于0.2左右区间的还有2只产品。不过也有2只产品的累计净值高于1元。
数据五:9家
资管行业的混业经营趋势明显,券商也积极申请公募基金管理资格。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目前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券商有9家,今年以来发行的产品也已初具规模,不少产品业绩不错。
数据显示,拥有公募基金资格的9家券商资管分别为:东证资管、浙商证券、华融证券、山西证券、国都证券等。目前申请这一资格的还有3家券商,分别为长江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财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基金报 方丽 )
保险资管:调比例、深融入、举牌潮
临近2015年末,保险资金上演了一场“举牌”的年度大戏,吸引着更多人士关注保险资金如今的投资动向。
反观2015年以来,保险驱动投资还是投资驱动保险,在低利率、资产荒、股市震荡等状况频发、充满挑战的一年里,保险资金不仅不断在调整着各类资产的投资比例,权益类和债券类投资机会在不断重塑,也更深入地以更多创新的方式参与到大资管的竞争中,在另类投资中演绎出更新的玩法,还在年末上演了举牌潮的大戏。
“明年保险公司投资端的资产配置压力将加大,除了传统的投资方式外,保险公司可能会更多地布局大资管和宏观经济发展中的各类机会,与此同时,海外仍将是重点布局领域。”一中小保险资管人士如是分析2016年险资的投资形势。
调比例:股债变化寻新机
股市过山注定让2015年成为证券市场不平凡的一年。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14.84%,较年初上升3.78个百分点。在四家上市保险公司发布中报完毕时,对于股市还是较为乐观的,由于权益类资产总投资收益大幅增加,“公司投资资产年化总投资收益率同比大幅增加”的表述也成为中报中频率较高的词。相比往年,权益类投资占比确实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
不过,在经历股市巨震之后,保险公司态度较为审慎。一大型保险资管人士分析:“采取的策略一是更多地寻找二级市场以外的机会,另外就是调仓换标的。”
根据保监会最新发布的数据,资金运用余额106061.64亿元,较年初增长13.66%。银行存款24189.10亿元,占比22.81%;债券37120.67亿元,占比35.00%;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4863.68亿元,占比14.02%;其他投资29888.19亿元,占比28.17%。
除权益类投资外,2015年,利率持续下行一直是悬在保险公司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在保险资金配置中,固定收益类资产也在逐步降低。
据平安证券研究报告分析,由于资产负债久期的不匹配,保险公司在利率下行时,容易造成利差损的情况出现。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利率趋势的拐点还未出现,最佳的资产配置策略就是在近一两年利率处于低位,趋势还未确定的情况下,配置久期较短的产品,仍可以在利率拐点出现的时候,配置收益率更高的产品。所以,预计2016年大型险企在配置固定收益类产品时,会更加偏好低久期产品。
债券整体收益率的下行也让保险公司不断考虑着如何寻找新机,在近日保险资管协会主办的“IAMAC”会议上,海通证券非银高级分析师孙婷曾分析:“资产端方面,保险公司逐渐将部分债券及存款款的投资比例转移到债权计划、集合信托等高收益新型固收类资产中。”
深融入:另类投资深合作
在最近和一些保险业外人士的交流中,听到最多的感叹就是“保险是全能的”这一说法,如何理解全能的保险?东吴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如是解释:保险是全能的金融资产投资平台。基于目前的监管法规,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几乎无限制,从传统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等资产到不动产、信托、优先股、基础设施、创投基金、资本证券化产品、私募基金等另类资产都可以投资,监管限制远小于银行、基金、券商。
这和一些保险业外人士的看法一致,保险资金一直给市场的是低成本、长周期、流动性充裕的印象,而随着“新国十条”的落地和监管的不断放松,保险资金的优势确实越发明显。有数据统计,另类投资增长迅速,今年前10个月较年初增长35%,增加额超过今年保险资金整体增加额的50%。与之相对应的是,保险资管产品发展迅速。来自保险资管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债权投资计划注册已破万亿。
实际上,债权投资计划的大幅增长与险企资产负债匹配紧密相关,安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实体经济为险资提供更为丰富的投资机会。现阶段,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以及民间投资萎靡,财政收入的放缓则直接降低了预算内资金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越发依赖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有望缓解险企资产负债不匹配的风险。
近阶段,资产荒亦对保险公司资产配置产生影响。据一位保险资管业内人士分析:“今年首次出现了M2和社会融资增速差的逆转,资产增速相比负债增幅放缓得更快。而银行理财、保险另类债权投资产品和其他固定收益类私募金融产品和信用债之间的利差大幅缩窄,保险、银行等机构的收益率要求调整要远缓于基准利率调整。”
而养老、大健康、互联网、大数据等都成为保险资金寻找的新机会。在探寻新机会的同时,保险资金也在尝试着各类创新的参与方式,明股实债、PPP、产业基金、PE、夹层基金等都成为新的合作模式,保险资金正以前所未有的新姿态参与到金融和产业融合的各个层面。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为了与保险业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相配合,监管机构从2014年开始连续放宽对保险投资端的监管限制,据东吴证券统计,自2014年放宽投资权益类和不动产比例的限制、优先股、创投基金后,2015年又相继放宽了境外投资、蓝筹股持仓比例、资产支持计划、私募基金。投资端限制的放宽,大幅提升了保险公司获取市场风险溢价和流动性溢价的空间。目前另类投资收益率主要集中于6.5%~7.5%区间,明显高于债券收益,预计未来中国保险行业将继续通过增加权益类资产和低流动性高收益另类资产的方式提高投资收益率。
除了传统投资方式和另类投资外,保险资金的海外投资亦在不断推进。上述资管人士分析:“由于在整体资产配置中相对占的比例还较小,未来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举牌潮:风险错配难持续
反观保险资金这一年,举牌潮不能落下。这场年末的买买买再加上万科宝能系的神秘莫测的大比拼,给保险资金的2015年添上了重重的一笔。
这场举牌潮有大公司参与,但主要以中小保险公司为主,其中举牌较为激进的公司多为资产驱动型的非上市保险公司,而举牌的标的多为地产、金融、百货等低估值、高分红、股权分散的蓝筹股。
大多数市场分析一致认为举牌潮难持续。分析显示,保费端压力、看好标的和偿付能力要求等是举牌潮出现的原因。而对于2016年举牌是否将会延续,平安证券报告认为,在资产荒的大背景下,负债成本比较高的中小险企还是有动力通过股票市场赚取一个较高的收益率的,但是会有一个限度。
在此次举牌潮中,“短贷长投”或者说“短钱长配”的错配模式亦引发关注,这也就是说保险公司需通过滚动负债来保证现金流安全,拿新钱还旧债,保费端和投资端不匹配的现金流危机惹人关注。
这亦引发监管层关注,保监会近日连续下发《关于加强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审慎性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和《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指引》,以进一步规范资产配置和资金运用。12月25日,证监会对“关于近期宝能举牌万科一事,证监会是否正开展相关调查工作”时表态称:“证监会一直高度关注宝能举牌万科一事,上市公司、收购人等信息披露义务人在上市公司收购中应当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上市公司董事会对收购所做出的决策及采取的措施,应当有利于维护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目前,证监会正会同银监会、保监会对此事进行核实研判。”(第一财经日报 杨芮)
期货公司:规模井喷 初试锋芒
2015年以来,在行业前期积累以及“一对多”业务开展等因素作用下,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迎来井喷。据中期协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达到819亿元,而去年全年该项数据不过124.82亿元。
作为一个重要的创新发展方向和改善营收结构的突破点,资产管理业务已经受到期货公司的广泛重视。随着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的迅速增长,金融机构资管业务正逐渐由银行、信托、券商、基金、保险“五雄争霸”变为“六方格局”。
规模大增,监管收紧影响短期收益
期货公司资管业务“一对多”放开一年以来,较早获得资管资格的期货公司都在积极扩张领地,发行新产品;拿到资管牌照时间不长的期货公司也毫不怠慢,积极搭建业务框架,奋勇奔向大资管浪潮。与此同时,互联网开户和手机移动端开户带来的便利化也促使期货营业部加速转型,承担起产品营销职能。
永安期货的资管业务业绩一直处在行业前列。据了解,2014年永安期货财富管理存续期内的基金产品就达到141只,产品规模近116亿元。今年,随着“一对多”业务的放开,永安期货财富管理业务存续期内的基金产品增至387只,产品规模近405亿元,期货端权益78.64亿元,90%以上产品实现盈利。今年1至10月,永安期货新增产品321只,规模338.39亿元,期货端权益68.97亿元。
除了永安期货等以外,期货公司资管领域还出现不少“后起之秀”。以华泰期货为例,今年,该公司资管产品达到128只,是去年该公司产品总数的6倍;资管规模近67亿元,是去年规模的11倍。不管从总规模还是从单个产品的平均规模来看,今年华泰期货的资管业务都取得了巨大进步。
在资管规模快速扩张的情况下,华泰期货资管产品的收益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据了解,今年华泰期货资管产品总体收益超过10亿元,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也在行业平均值以上。
华泰期货资管部总经理吴雷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随着传统经纪业务利润越来越薄,期货公司把更多精力放在创新业务上,在这种氛围下,期货公司资管业务获得蓬勃发展的机会。
当然,今年期货公司资管业务也并非一帆风顺。吴雷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股指期现市场热情高涨,期货资管的业绩普遍优异;哪怕在股指大幅下挫期间,由于期货公司本身有着非常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资管产品整体业绩并没有受太大影响。真正对期货资管业务造成较大影响的,还是随后的股指期货交易受限。
他表示,在许多资管产品中,股指期货都起到非常明显的风险对冲作用。多数期货公司的资管产品都会利用股指期货的高流动性和它较强的资金承载性来进行策略组合。但是,随着期指交易受限,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的投资策略只能被迫调整,这对其整体业绩影响很大,“如果不是年中期指交易突然受限,我们公司的资管业绩会更加出色”。
海证期货资管部负责人倪成群认为,对期货资管来说,股指期货受限后如同断掉了一条臂膀,而商品期货今年的表现又乏善可陈,同时程序化交易也受到限制,所以对于一些刚开展资管业务的期货公司而言,其影响巨大。吴雷也认为,对所有公司来说,监管是一视同仁的。因此,期货公司资管部门需要做的是及时调整策略,并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走自己的路,创造自己的时代
虽然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增长迅速,但总体而言,相较于具有先发优势,规模达“万亿级”甚至“十万亿级”的银行、券商资管来说,期货公司资管的体量仍然渺小,提升空间依然巨大。
“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未来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走和银行、券商一样的路,另一条则是另辟蹊径。”吴雷对记者说,期货公司资管虽然可以沿着券商和银行的足迹走下去,但这条路上的限制可能较多,在银行、券商已早早进入的领域,期货公司恐怕只能做别人剩下或者不愿做的业务。
第二条路则完全不一样。吴雷称,期货公司资管没有必要在规模上去追赶银行、券商,而应将精力放在自己的强项上,那就是获取收益的能力。期货公司的资管业务可以先从通道做起,在掌握了优质投顾资源后,再由被动管理转向主动管理,采用FOF模式,并留一部分资金做主动管理,慢慢培养主动型管理人才,最终向自主管理靠拢。
“未来资管产品去通道化会是一个大趋势,所以在获得通道资源优势以后,我们需要积极转型,这样才有机会后来居上。”吴雷表示,资管自营业务将成为一个潮流,境外的一些大型私募通过自主管理,将期货对冲、CTA策略等发挥到极致,在收益性上取得显著优势,这可能是更适合期货公司资管走的一条路。
对此,倪成群也表示赞同。他认为,任何一家公司的资管业务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而期货公司资管的优势就在于自身具有较强的投研能力。据介绍,今年上半年,海证期货获得期货资管牌照,并于8月发行了3个产品,总规模约40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这3个产品均属于自营型产品。
倪成群表示,像海证期货这样在资管业务上起步较晚的期货公司,发展方式必须有所不同。相比其他期货公司,海证期货在资管的通道业务上没有太多优势,但公司早在5年前就开始介入程序化交易,整个投顾团队也有着多年丰富的交易管理经验,海证期货要根据自身优势,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谋创新,谋未来
当今时代,创新能力是各家机构不可或缺的素质,在期货资管领域里,也有着不少勇于创新的公司。以海通期货为例,该公司就通过发现需求、定制服务来提升创造力。
在资产管理业务中,一个核心要素就是私募或者类私募的投顾团队,他们通过发行并管理产品,来达到为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海通期货资管部正是瞄准了这个核心要素,建立了专为私募提供订制服务的“私募工坊”。
“随着私募基金供应端政策的开放,私募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海通期货“私募工坊”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新的私募机构大多具有较强的投研能力,但在行政、IT技术、市场开发等方面没有太多经验,“私募工坊”就是针对他们所欠缺的方面,为其提供服务。
据该负责人介绍,海通期货“私募工坊”主要从三个方面为新的私募机构服务:一是行政服务,包括了注册备案、募集账户、份额登记、估值核算和第三方风控等服务。
二是投研支持,包括了IT技术、金融工程策略、投研人才培养培训和评估咨询的支持。推出这两项服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投顾团队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优势上,以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比较传统的产品发行,包括了业绩鉴证、产品设计和发行、产品销售和运营等。“虽然这项服务看起来和通道业务相似,但实际上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这种不同就在于后续的服务。”该负责人说,当帮助私募完成产品发行等一系列工作以后,“私募工坊”还会继续跟踪,并为其进行品牌推广,同时还会帮助其引介资源,提供管理资讯等服务。另外,不定期开展俱乐部活动也可以帮助私募建立更广的“朋友圈”。
“‘私募工坊’不仅为中小型私募服务,也为大型私募服务,或许大型私募更需要我们的服务。”该负责人表示,国内期货资管的通道产品太多太杂,这会分散相关机构的精力,收益率也会受到不良影响。而在成熟市场,一些大型私募的资管产品只有1—2个,但这1—2个产品就是他们的品牌,不管是规模还是收益都非常可观。“私募工坊”希望可以帮助期货资管机构建立这样的品牌,从而带动整个资管行业的发展。
同样具有创新精神的还有永安期货,其在资管业务上的优势还在于“快人一步”。
永安期货在2014年便将财富管理列为业务转型方向之一。目前,永安期货的财富管理业务主要包含三大块。一是自主的资管业务。作为首批获取资管牌照的期货公司之一,永安期货一直在完善自己的资管团队,目前该公司已建立了一支集投资、产品发行、风险控制于一体的42人的资管团队。
二是今年年初永安期货参股设立了具有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的永安国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使得公司的资产管理资源得以集中,同时也为资产管理业务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三是永安期货专门设立了财富管理服务中心,为各类机构提供产品创设、需求对接的平台。“这是我们目前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的主要布局,目标是打造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多资产类别综合财富管理平台。”永安期货资管部负责人王建斌说。
2015年,永安期货在产品和后台服务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在产品上,结合量化对冲投资理念,配合高净值客户对高风险高收益理财产品的需求,永安期货的资管团队不断探索FOF、结构化等多种投资形式,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后台服务上,公司则更多依靠营销渠道和风控体系的创新。
在大资管时代,期货公司面对的不仅是来自行业内的挑战,还有来自银行、信托、券商等多方的压力,要想在资管领域站稳脚跟,真正打出一片天,期货公司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