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连发两文挺消费“养老+医疗”成风口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5-11-24 02:30:57

摘要
最近两天,国务院连发两文力挺消费新供给。11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11月23日又发布《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供给侧改革又吹响新号角,这次聚焦的是消费。最近两天,国务院连发两文力挺消费新供给。11月22日,

最近两天,国务院连发两文力挺消费新供给。11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11月23日又发布《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

供给侧改革又吹响新号角,这次聚焦的是消费。

最近两天,国务院连发两文力挺消费新供给。11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11月23日又发布《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

著名消费专家赵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要从供给的方面进行改革,通过需求牵引来促进投资结构的变化,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那么消费的地位就显得比以往更加重要。她表示,随着消费的转型升级,对于实体消费需求增速将会放缓,对于服务类消费需求将会增多。因此将会出台新的政策、修改老的政策来加速消费结构的升级,引导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的转变。

明确六个消费升级重点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国民经济和吸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继2013年服务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工业后,今年又迎来第二个里程碑,前三季度服务业占GDP比重突破50%。

《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我国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消费新热点、消费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升级,将引领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迅速成长,拓展未来发展新空间。

《指导意见》明确了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六个消费升级重点领域和方向。而就排名第一的服务消费,国务院在前一天还特别发布专门文件力挺。这份先发布的文件提到,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根据居民收入水平、人口结构和消费升级等发展趋势,创新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优化服务供给,增加短缺服务,开发新型服务。

赵萍介绍说,服务消费和商品消费在我国总消费中的占比是“二八开”,过去30多年商品消费的增速远高于总消费增速,而目前服务消费也逐渐成为引领消费增长的重要板块。她还表示,由于我国服务业的供给能力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商品供给,服务消费的增长速度也将持续高于商品消费。服务供给的增速还会进一步加快,而服务供给能力的提高,又将激发服务消费发展的潜力。

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做文章激活消费潜能,还需要“清障”。国务院称,要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业市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破除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清理并废除生活性服务业中妨碍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此外,前述文件中还提出,扩大市场化服务供给。积极稳妥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企业,规范转制程序,完善过渡政策,鼓励其提供更多切合市场需求的生活性服务。

养老医药市场将超2万亿

此次国务院文件中,养老和医疗再受政策倾斜。

新发布的文件中明确要取消对社会办医的不合理限制,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养老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动基本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服务、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领域养老服务的发展。

《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强化养老、健康等领域关键标准制修订。

据全国老龄委的数据,中国老年人市场的年服务需求到2050年左右,将达到5万亿元。但我国在养老产业上只能算刚刚起步,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

“现在全国有4万家养老机构,民营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48%。这就是当前中国养老机构的现状。”北京吉利大学健康产业学院院长乌丹星说。

国务院此次还明确,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鼓励境外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

11月23日发布的我国首部智能养老蓝皮书指出,老年人养老其实不单单意味着生活照料,老年人的身体包括心理健康等都需要予以关注,养老离不开医疗,医疗保健和养老结合是养老的趋势。

而就养老与相关产业融合方面,前述蓝皮书认为,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科技在服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国家也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支持、引导社会方方面面投入科技开发、科技养老中来。蓝皮书认为,伴随着社会大分工和劳动成本的上升,选择智能化养老成为必然的趋势。

根据东吴证券报告测算,目前养老医药市场规模约为7000亿元。5年内,市场将迅速扩容至1.36万亿元,几乎是2015年的2倍。而10年内,市场规模则将达到2.4万亿元,达到2015年的3倍。

湖南发展:受益湖南国企改革,转型医疗养老大健康

投资要点:

公司主业水电发展稳健,持续贡献现金流。公司全资、控股和参股电站的装机容量达到22万千瓦。水电是公司现有主业,2014年实现收入2.71亿元,其中水电贡献收入2.69亿元。公司2015年上半年水电贡献收入1.3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51亿元有所下降,主要由于15年上半年来水偏少,导致上网电量减少。公司2014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1.76亿元,且多年维持在这一水平,为公司贡献持续稳定现金流。

借助湘雅博爱切入康复医疗领域,养老服务亦有布局。公司与康复医疗专家周江林先生合作成立合资公司,间接收购博爱医疗49%股份,从而实际控制湘雅博爱,进入康复医疗领域。2014年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基本实现收入约1亿,连续两年收入增速均超过50%。周江林先生签订业绩承诺,2015-2017年净利润不低于1600、1800、2000万元,为公司提供较高的安全边际。公司大健康产业布局的首个养老项目是春华健康城养老健康项目,公司以机构养老作为主要业务方向,并与湖南高新创投健康养老基金展开合作,后续有望加大养老项目的投资力度,实现康复医疗和养老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公司是湖南发展资产管理集团旗下唯一的上市平台。公司实际控制人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实际控制人通过信托或其他资产管理方式控制公司,未来将利用自身优势为公司发展提供政策、资源等支持,鼓励公司做强做大。15年5月公司控股股东名称由原先的"湖南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湖南发展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存在整合旗下国有资产的预期。

公司受益湖南地区国企改革进程加速。目前,湖南省财政厅管理的湖南发展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已经正式移交省国资委管理。我们认为公司作为湖南发展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唯一上市平台,未来有望受益湖南地区国企改革进程加速。

盈利预测及评级:公司是湖南发展资产管理集团旗下唯一上市平台,主业水电贡献稳定持续现金流,受益湖南国企改革进程加速,积极开拓"医疗+养老"的第二主业。保守估计公司15-17年实现收入2.49亿元、2.66亿元和2.72亿元,公司15-1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50亿元、1.56亿元和1.60亿元。公司15-17年的EPS分别为0.32元/股、0.34元/股和0.34元/股,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68倍、64倍和6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和佳股份:聚焦三大医疗产业,打造两大医疗资源平台

前三季度业绩低于预期: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12.03万元,相比上年同期34,251.09万元下降50.3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55.4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9.89%。受三季度业绩拖累,前9个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967.83万元,相比上年同期75,812.81万元下降15.62%;前9个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066.9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07%。

"3+2"战略布局坚定:公司从微波治疗仪起步,自成立以来,一直精耕于国内医疗设备市场,近几年开始进行外延布局,已形成"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化、医疗服务+移动医疗平台、融资租赁平台"(3+2)业务布局。

血液净化喜获大订单:2015年8月,珠海弘陞与中京大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销售合同》,合作对方中京大健康欲引进珠海弘陞1500套HF-400血液净化装置,价值人民币3.75亿元,在全国多家医院建立血液净化中心,开展血液净化解毒治疗。

康复产业首次布局:公司于2015年4月与郑州人民医院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就投资建立营利性康复医院的合作事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郑医管理公司占康复医院的20%股权。通过该项合作,康复医院可以承接转诊来的病人,解决病源问题,同时也有公立医院品牌背书。其次综合医院也可以通过及时转诊病人提高医院的周转率,降低成本。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15-2016年公司收入8.60亿、11.43亿,实现净利润2.00亿,2.66亿,EPS0.24、0.33,对应2015-2016年PE为95.0倍、70.7倍。虽然公司由于第三季度的医院整体建设项目确认收入延后造成业绩波动,我们依然看好公司在康复医疗、血液净化以及医疗信息化方面的布局,首次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医院整体建设订单延后及进展缓慢风险;(2)康复医院建设放缓及接受度低的风险;(3)汇医在线推广困难风险;(4)应收账款收取风险;(5)血液净化领域竞争风险。

澳洋科技:增资参股吉凯基因,涉足基因诊疗领域,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公告,公司与上海吉凯基因化学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凯基因")及其实际控制人曹跃琼签订《增资协议》,公司拟出资2000万元对吉凯基因进行增资,其中22.7万元计入吉凯基因注册资本,其余计入其资本公积。增资完成后,公司持有吉凯基因2%股权。

吉凯基因概况:吉凯基因成立于2002年,2003年4月正式向市场提供化学合成siRNA产品,是国内最早开始从事RNAi产品生产和研发服务的企业,之后逐步开发了基于DNA载体的RNAi技术服务产品、基于慢病毒的RNAi技术服务产品、基于综合分子技术和疾病发生、发展机理研究的RNAi技术服务产品。目前,吉凯基因已经成为国内最大、最稳健的RNAI服务提供商,合作关系遍及全国100多家科研单位和近300家三级甲等医院。

吉凯基因未来成长空间较大:根据公司参股比例推算,吉凯基因的整体估价在10亿元左右。由于未披露吉凯基因的营收和利润情况,估值无法推算,但是参考目前A股市场上涉足基因诊疗的达安基因(行情43.72 -0.82%,买入)和迪安诊断(行情79.32 +0.16%,买入),其2014年营收分别为11、13亿元,目前市值分别为320、240亿元左右,PE估值均在100倍以上,因此推断吉凯基因的估值应该不低。但是鉴于吉凯基因整体估价显著低于相关上市公司,因此其未来成长空间很大。

参股有望发挥协同效应,未来外延式扩张值得期待:2015年7月,公司收购控股股东旗下的澳洋健投,涉足医疗健康领域,幷参与设立了健康产业发展幷购基金(公司出资5000万,合计规模5亿元)。由于澳洋健投下属医院拥有病理和检验医学中心和独立的分子诊断实验室,因此,此次增资参股吉凯基因有利于公司在基因检测、诊断方面的发展。结合此前的资产注入、设立幷购基金和此次参股等行为,我们认为公司开始加速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转型和布局,未来外延式扩张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鉴于公司此次参股比例较小,盈利贡献不大,我们暂维持此前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5/2016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5和3.9亿元,折合EPS分别为0.21元,0.57元,目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53倍和20倍。鉴于公司有望在医疗健康领域加快外延式扩张,同时粘胶短纤行业景气度提升,我们维持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桂林三金三季报点评:三季度业绩承压,看好未来弹性

事件:公司10月27日晚间发布定期公告,201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8.87亿元,同比下滑7.5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83亿元,同比下滑12.68%;基本每股收益为0.48元。同时预告15年净利润增长-20%~20%。

点评:

三季度业绩承压,基本面向好。中药城搬迁对产能的影响消退,公司二季度走出业绩谷底,但仍受到药品行业景气度回落,各省招标滞后的大环境影响,第三季度收入同比下滑18%,环比下滑27%,同时,由于计提广告费用增加,费用率水平有所提升,导致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29%,环比下滑61%。公司的西瓜霜系列剂型丰富,新剂型推出可提升盈利水平;三金片作为基低药,提价效应将逐步显现,随着11月份各地招标落地,未来主营业绩向好。

山水保险等待批复,践行健康中国。公司已走出养老产业布局的第一步,与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筹建山水保险公司,目前仍在等待保监会的批复,借助地域优势和资本市场,有望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打造出医疗服务平台,提示公司估值。

现金充裕,期待外延并购。目前账上现金充裕,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公司管理层一直着力寻求并购优质的制药企业,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提升企业规模,后续动作值得期待。

维持"推荐"评级。我们预测2015-2017年EPS为0.84、1.01、1.19元,对应10月27日收盘价21.74元的估值为26、22、18倍。考虑到养老产业布局和后续并购预期,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外延并购不达预期;2)降价风险。

东软集团:看好互联网医疗战略加速推进,股价或已充分反映

引进战略投资者,有助改善管理,加速推进互联网医疗战略

公司2014年年底通过股东大会决议,将以增资扩股的形式为子公司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引进战略投资者,目标6年内境外上市。目前,东软集团共有三块医疗业务:医疗信息化(集团层面)、东软医疗(医疗设备)和熙康(健康管理);我们认为此次引入投资者有助于加速推进以东软医疗和熙康云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医疗战略,战略投资者将帮助公司提高管理水平。

东软医疗:独立上市后估值逻辑有望更加清晰

东软医疗与东软集团的业务属性有较大差异,前者经营硬件(医疗设备),后者以软件和系统集成为主。我们认为,过去集团作为上市公司对经营业绩的诉求限制了医疗设备的研发投入,使相关业务发展受到制约。本次引入投资者,尽管对股权有一定程度摊薄,但未来医疗设备业务增长有望提速;独立上市之后东软医疗业务的估值逻辑将有望更加清晰。

东软熙康:仍处于投入期,股权转让减少对集团拖累

公司将熙康定位为协同医疗和健康管理O2O平台,计划未来3-5年在全国建立基础平台、打造社区健康服务点。我们认为,未来几年里熙康云平台仍处于投入期,预计亏损仍将扩大,本次股权转让有望减少熙康对集团的拖累。

估值:维持"中性",上调目标价至21.3元

我们看好引入战略投资者后公司医疗业务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集团费用率或小幅下降,上调公司14-16年EPS至0.37元/0.49元/0.63元(原0.37元/0.43元/0.53元),3年复合增长率23%。同时我们上调长期毛利率/下调长期费用支出假设。我们基于瑞银VCAM现金流贴现模型得出新目标价21.30元(WACC=7.9%),对应16年34倍PE,较可比公司折价10%。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