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整私募承压 风控和投资能力是长久之道
摘要 距离上证指数创出5178点高位已过去4年,这期间,A股市场在挣扎,私募机构也备受煎熬。近期有数据显示全行业仅365家证券类私募能养活自己。私募如何才能活得长久,成为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私募“一九分化”据私募排排网统计,目前已登记的近9000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中,在市场上活跃的、规模5000万以
距离上证指数创出5178点高位已过去4年,这期间,A股市场在挣扎,私募机构也备受煎熬。近期有数据显示全行业仅365家证券类私募能养活自己。私募如何才能活得长久,成为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私募“一九分化”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目前已登记的近9000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中,在市场上活跃的、规模5000万以上的只有1441家。如果将固定收益策略的盈亏平衡规模设定在30亿、其他策略设定在5亿,只有365家私募能实现收支平衡或持续盈利,其中268家以股票策略为主,占比73.42%。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数据具有一定合理性。清和泉资本称,公司化运作有成本线,10亿规模私募的固定管理费收入一年大概在1000万~1500万,中基协公布的10亿以上规模证券类私募只有300多家。昂泰投资董事长李永钊表示,在北京,证券类私募要活下来规模至少要有5亿。“私募的支出主要包括房租、人员工资、其他业务开支,规模太小,难以承受净值波动的冲击。”
恒天财富执行总裁、研究院院长闻群介绍,一家证券私募,覆盖投研、交易、合规、风控和市场等职能至少需要10个以上的工作人员,每年的运营成本在1000万左右。私募的管理费一般是1%左右+业绩提成,在市场不好难以提成的情况下,能养活自己的私募要有10亿以上规模。
清和泉资本认为,当前私募机构数量虽多,但大多展业困难,证券类私募管理规模1亿以下的占80%以上,伴随行业优胜劣汰,多数小私募大概率会随着制度完善、市场竞争退出舞台。与此同时,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头部私募规模仍有很大扩张空间。借鉴其他发达市场经验也可以做出趋势性判断:未来私募管理规模增长平稳之后,行业会进入“大吃小”阶段。
金斧子合伙人朱义龙表示,近几年市场下行,监管趋严,私募生存状态分化加剧,头部效应明显,中小私募加速“优胜劣汰”,生存压力较大。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刘庆连也称,私募越发呈现“一九分化”趋势,小私募生存越来越难,人力成本上升、募资难度大、盈利不稳定导致赎回频繁、后端提成不足以养活团队等。
好买财富研究总监曾令华表示,私募头部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样的业绩,资源会向头部机构集中。”闻群认为,私募行业集中度提升已成趋势,马太效应下有望形成强者恒强格局,但黑马私募“上位”的可能也值得期待。
巨变中有的私募被淘汰
有的适应调整逆势而上
2014年底到2015年上半年的一轮大牛市,私募行业乘势而上,迎来一轮大扩张。但2015年下半年的股灾、2016年A股熔断、2018年单边下跌市场,又令私募陷入煎熬。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私募凭借投资能力和有效的风控体系,抓住市场阶段性机会,继续向前发展,而更多私募则被湮灭在市场一波波调整中。
“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做价值投资。就是找到确定性高的行业,在其中寻找业绩稳定、兼具成长性、估值又比较低的投资标的,赚企业成长的钱,给股东、投资人创造价值;同时辅以一些择时的操作策略。这是国际成熟资本市场发展百年检验过的方法。”李永钊说。
清和泉资本也表示,公司第一只产品成立于2015年沪指5000点附近,目前规模已接近50亿。“市场是投资能力最好的试金石,能够在多变的环境下生存下来,风控能力、成熟的投研体系、良好的售后服务是三大法宝,未来也希望继续夯实这三点,作为我们的立足点。”
不少小私募这几年经历坎坷。北京某小型私募董事长向记者讲述了他这几年的经历。2014年他和两个朋友一起成立了一家微型私募,初期重仓创业板、医药股,表现强劲,2015年6月市场的极端调整成为他们事业的转折点。“2015年基金产品回撤非常厉害,几个合伙人意见产生分歧,我认为要控制仓位,但另一个合伙人觉得拿着好股票不动,意见不合只好分开。2016年以后我专门做投资者教育去了。”该私募董事长说。
今年年初A股重回牛市,该私募董事长希望推到重来,打造一个比较好的私募产品,向投资者和市场证明自己的投资想法。“经历这几年的市场,我们认为,重仓、长期持有少数股票,风险很大,容易踩雷,所以我总结了一套方法,就是科学的量化价值投资,更加规矩、分散地去买股票,风控更严格,事实上风险是可以量化的。前几年做得不太好,我们觉得不服气,想要用新的方法再去试试,用业绩证明私募通过二级市场能赚到钱。”
一些私募在经历市场残酷洗牌后,不仅收获了投资收益,也增强了信心。
深圳一家老牌私募负责人表示,2018年比较痛苦,市场巨变,全年所有策略、品种都出现普跌。“我们的风格和市场并不契合,净值亏损,过去认为好的公司,未能经受住去杠杆、中美贸易摩擦等考验,股价下跌。同时市场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机构投资者增多。2018年对所有偏价值成长风格的私募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明显感受到私募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坚定对自己的从业信心。”
私募长久秘诀:风控是基本 投资能力是核心
私募机构如何才能活得长久?格上财富研究员王媛媛指出,风控是私募存活的基本,投资能力是私募持续存活的核心,而运营能力是私募更好生活的关键。首先,有的私募机构在人员组织、资金投向上存在不合规现象,一旦监管严查,管理人没有任何回旋余地,对其投资业务会产生极大影响,给投资人带来较大损失;其次,私募的主营业务是投资,如果主营业务做不好,在行业中不具备竞争力,走向衰落、成本收益落差扩大是必然的;最后,私募优秀的投资能力被市场知悉、得到认可,才能募集到更多资金作为投资“子弹”,对投资人和私募形成良性循环。此外,只有优秀管理人的能力被认可,才能获取投资人的信任,这样即使单个产品在特定时间背景下发生较大回撤,投资人也会给予较多理解和信任,不至于发生大面积赎回甚至引起踩踏效应。
对于私募的生存之道,刘庆连指出了4个关键点:第一,在不降低收益的情况下,努力控制或降低回撤,这样收益风险比会更好;第二,提高投资策略的开发能力,作为私募的立身之本;第三,突出优势,给自己贴标签,做有优势的策略,尽量少而精,切不可多而粗;第四,处于生存阶段的私募,要形成好的利益分配机制,留住才人。“重要的投资经理离职,不单单是人才的流失,还会带来资金的流失。”
朱义龙也认为私募需要在5个方面努力:一是控制成本,财务成本必须自洽;二是收入来源稳定可持续;三是保有一定的资产管理规模;四是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避免大量赎回;五是提高业绩优化能力。
对于风控,智诚海威资产副总经理卢伟强表示,私募做投资不能依赖个人进行风险控制,尤其不能让投资经理单独承担风控工作。“很多投资经理管理多个产品,在选股层面承担了大部分工作,风控的要求很可能和投资目标有偏差,投资经理往往会在交易中忽略产品风控问题。”他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考验人性。如果私募投资想要穿越牛熊周期,那还是要承认个人能力的局限性。归根到底,投资还是要讲究非常严格的纪律性。
当前私募机构数量虽多,但大多展业困难,多数小私募大概率会随着制度完善、市场竞争退出舞台。同时,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头部私募规模仍有很大扩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