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动荡表象下的模式之殇 众安以何安?
摘要 又一位高管离职众安在线。据《财联社·保险频道》记者独家获悉,众安总精算师腾辉已于近日离职。在此之前,众安CEO陈劲离职的传闻与官宣同样令人意外。除此之外,众安原副总裁吴逖、前CFO周会船、原汽车事业群总裁王禹等管理层,以及其“生活消费”、“消费金融”、“健康”、“航旅”和“汽车生态”五大核心领域骨干
又一位高管离职众安在线。
据《财联社·保险频道》记者独家获悉,众安总精算师腾辉已于近日离职。
在此之前,众安CEO陈劲离职的传闻与官宣同样令人意外。除此之外,众安原副总裁吴逖、前CFO周会船、原汽车事业群总裁王禹等管理层,以及其“生活消费”、“消费金融”、“健康”、“航旅”和“汽车生态”五大核心领域骨干成员均有流失。
众安伴“三马”光环而生,作为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成立短短6年以来,其不仅突破了监管“无分支机构不得从事车险业务”的限制,在行业普遍面临转型发展压力的2017年,其持续亏损估值却高达百亿美元,并成功赴港上市,众安走出了耀眼的第一步。
但上市之后,近年持续高亏损,高增长下表现出的盈利能力无法支撑,股价跳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人事更替频频。
有人认为行权期到导致“离职潮”,也有猜测股东二代接班,风格突变导致众安高管流失。而记者通过长期观察及资料分析认为,问题根源实则出自众安当初的路径选择及后续发展之路的矛盾上,是众安的模式之殇。
众安当下需要解决的,是第二步该如何走的问题。
陈劲时代终结 众安迎转折
7月15日,界面·财联社记者报道,执掌众安5年的陈劲或将离职,陈劲却微信回复记者称“没有的事儿”。
但仅三天之后,7月18日晚间,众安发布公告称,陈劲因个人工作安排原因卸任众安总经理兼联席CEO,但继续担任众安执行董事、众安董事会投资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理事长。未来,其工作重心及职责会逐步从众安的具体事务管理转向公司战略,未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与金融科技产业相结合的前沿领域,更好推动众安以及金融科技生态的发展。
众安陈劲时代的终结,实际上是该公司一个发展阶段的了结,及对新阶段发展模式的拷问。
2013年9月29日,众安获原保监会开业批复,2017年9月28日,众安港交所敲钟上市。短短四年时间,持续亏损,众安上市可谓保险业奇迹。而陈劲就是众安奇迹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作为众安的第二任总经理,其自2014年起执掌众安,众安从基础架构到目前的模式都是其在任期间所搭建。
客观地看,众安可谓“互联网保险”的先驱,摸着石头过河的探险者。成立初年的众安并未坚定技术路线,当然更谈不上模式。在技术外包过程中发现,外包方式并不能满足公司快速发展需求,于是果断加大技术投入,技术员工占比持续增加,走科技路线逐渐成为保险业对其共同认知。
成立最初几年众安一直在摸索,以保险为媒将触角伸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意图寻找有别于传统保险的新亮点,比如轮胎意外险、预防肠癌险、农业无人机险、百万医疗险等。其中有成功的尝试,如百万医疗成就了众安的一个三百余名员工的健康险部门,但更多或者更重要的是通过众多的试错,众安明白了不能做什么。
经过不断尝试,众安最终将业务划分为健康、消费金融、汽车、航旅、生活消费五大板块。
在金融科技概念“横行”的前些年,于金融科技和保险之间,众安果断选择了前者。众安不愿被看作保险公司,更愿将自己定位为金融科技公司,这也就必然踏上了做大估值的包装上市之路。或者因果对调,因为认定了上市之路,才对外宣称自己是金融科技公司,要撇清与保险的关系。
如果说上市是一个标志,它代表着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的众安成功了。然而,从成功上市那一刻起,作为保险公司的众安,路才刚刚开始,而成功上市也是业绩被拷问的开始。尽管一再强调自己是金融科技公司,但众安的主要业务收入仍来自保险,股价的表现也主要来自其对保险业务的经营成果。
纵观众安成立以来的业绩,亏损随规模扩大不断加深。2013年至2018年,除2014年净利润为0.27亿元,2013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别亏损0.30亿元、4.53亿元,1.02亿元、15.17亿元、15.31亿元,五年间累计亏损36.33亿元。
“三马”光环、“中国金融科技第一股”光环都掩盖不了众安必须要走出一条自己路的迫切需求,陈劲带领众安走出了辉煌的第一步,陈劲时代的终结,也意味着众安需要一次转折,以找到第二步的方向,来向互联网保险交代,向股东交代。
新环境下
众安的plus版本可适应市场需求?
一切历史都是未来。
2017年9月28日,众安以59.7港元/股的发行价登录港股,市盈率高达6697倍。众安上市后股价曾一度攀升至97.8港元,市值高达约1400亿港元,被投资人看作港股最抢手标的。
在各种光环之下,估值虚高、依赖股东、经营亏损的质疑声就从未断过。在保险业内看来,多少家业绩是众安当时几十倍并持续盈利的保险公司上市路难启,以众安的业绩得此估值,他们无法理解。资本市场的评价标准则完全不同,众安代表着一种希望,一种新的可能性,或许是天价的可能性。
然而,资本市场是造梦工厂,也是最现实的地方。
随着市场对金融科技的理解日趋理性,金融科技,重在金融,科技只是一种实现手段,科技可以使金融更便民却不能改变金融的本质,传统金融也不断在科技上加码,可预见的未来科技也就更没有颠覆传统金融的可能性。加之上市初期的狂热已过,市场以更加审慎的视角看待众安到底能做什么。
高速成长期的众安业绩未稳,上市后压力尤其大,为稳股价,只有两条路:快速增长、讲故事。
2013年至2018年众安保险业务收入分别0.13亿元、7.94亿元、22.83亿元、34.08亿元、59.57亿元、112.63亿元。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众安的业务增速要大大快于2016、2017年。
“在互联网保险经营模式下,像众安没有分支机构,一切都在线上完成线下的理赔定损,线下部分委托第三方机构去做,道德风险很大,骗保骗赔或者说夸大损失现象非常普遍。互联网财险如果没有靠自己的分支机构去控制风险,而是靠第三方机构的话,它的亏损就已经说明出了理赔部分的风险,互联网企业之后需要在这方面去加大投入。”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粟芳在接受《财联社·保险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众安遇到更多的是成本摊销的问题,特别全靠互联网而没有线下分支机构的问题,而保险理赔一般是要有延伸机构才能做得更好,否则欺诈、骗保骗赔等风险难以控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王国军教授也认为。
新团队、新的合作伙伴、高增长,业务质量也就参差不齐。2018年其前五大保险产品全部承保亏损,承保亏损额超10亿元。
据众安公布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19年第1季度其净利润为2.83亿元,同比上季度亏损4.38亿元有所好转。但是其一季度保险业务收入为26.21亿元,同比下降15.01%。
“业务已经发展到年中关键阶段,互联网保险公司一般都是下半年冲刺,但目前许多中层离职,新人到位需要适应、磨合的时间,这对年底业务的达成影响很大。并且众安目前承保并未盈利,投资是重要的利润来源,但几年市场不好,今年的盈利压力仍然很大。”熟知众安经营人士告诉记者。
简单来讲,只要选择保险业务,大家心里都明白,此路漫漫非资本市场可等。
(众安在线2019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子公司、合营、联营企业情况)
另外一条路上,上市后众安不断成立子公司,并从国内走向国际,战略合作源源不断,但资本市场似乎并不太认可这种讲故事的方式。
2018年3月23日,众安以58.05港元/股首次跌破发行价。截至2019年7月29日,众安收盘价18.76港元/股,较发行价已跌去近七成。
(众安在线月k线图)
分析原因,众安上市之后未随市场环境变化改变策略,而是惯性延续了之前的发展之路,并因业绩压力加速扩张,众安成立之后每年的人力都几乎是翻倍的增长,技术投入也较其他中小公司要高很多。同时,作为互联网保险公司,不设分支机构,获取业务的成本高,对线下渠道的管控不足,导致最终巨亏的结果。
2017年、2018年,众安在线综合成本率分别为133%、120.9%,成本排名始终在业内前几位。
众安的未来 已来
虽然未必是主动为之,但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规律使然,众安未来已来,也必来。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众安的董事名单中出现了一个新名字——欧晋羿,众安在线法人、董事长欧亚平之子。欧晋羿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众安,是在2017年3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之中,位列董事。
据之后众安发布的公告,欧晋羿由该公司非执行董事转任为执行董事,自2017年11月27日起生效。
“先担任非执行董事,后是执行董事。去年开始欧亚平已经很少再参与众安的经营决策,欧晋羿现已直接参与经营决策。”一位接近众安人士对《财联社·保险频道》记者表示,“欧晋羿27岁,管理风格与欧亚平迥异。”
根据欧晋羿简历,其拥有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学士学位,为纽约创业投资公司ThriveCapital的投资团队成员,曾创办奇高旅游,以中国出境旅游人士为服务对象。2010年至2015年间,曾任百仕达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仕达”)的企划发展部分别担任投资经理及联席董事,负责审查在美国的住宅及商业物业发展项目,并作为投资组合经理管理包括股票、债券、创业公司,以及私募股权等上市和私人股份在内的投资事宜。根据简历,欧晋羿还是项亚波 (百仕达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的侄儿,由2016年1月5日,获委任为百仕达非执行董事。
股东二代接任,人员流失、巨额亏损、模式不明,多重重压下,原众安首席技术官姜兴升任CEO。新执行董事,新的管理班子。承载了重大期望,众安的压力也必然大于其他公司,未来这种压力仍然会环绕众安及其决策、管理层。
“五大生态的战略很好,也具有可操作性,但从战略到落地的过程中出现了断层,众安的高层似乎更看重’保费收入的增长’,而无暇顾及在取得增长的同时构建‘生态的协作能力’。”一位熟知众安发展历程的人士如此评价。
然而,这只是“术”的问题,而非“法”更非众安之“道”。
保险是个强前端销售触达、强后续服务的行业,目前来看,纯线上模式存在天然局限。说众安的技术能力强不强,要看跟谁比,如果靠这条推还未强大到可以前行,那就要想别的办法。而线上线下融合似乎是现成的方向,融合的的前提是管好自身,方具备管好线下代理、公估等体系的基础,这是对保险本身的敬重。
谈及未来之路,我们又要绕回到众安的起点处。什么是互联网保险,所谓的众安模式,哪些是短时期内无法被模仿的,是其立身之本?哪些施加在众安身上的“神话枷锁”,是众安做不到的?
科技是翼还是核?
如果故事短期内难讲,及时调整,起码可以缩短希望来临的时间。
对于近期的调整,众安回复地很浪漫:在这个变是唯一不变的时代,自我革新是组织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虽然这五年多时间众安实现了小目标,但距离实现“保险+科技”双引擎战略还有很长的距离。在实现这个共同目标的过程中,我们的组织不可避免会面临调整和变化,唯有一个不断自我变革、适应变化的组织,方能引领众安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众安承载的是一个新方向的希望,一个行业关于互联网的希望,业内更希望看到一个好的结果。
(财联社记者丁艳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