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破茧重生 2019信托转型先锋榜出炉

来源:投资者网 2019-08-19 07:50:37

摘要
五年破茧重生2019信托转型先锋榜出炉●经过不断磨砺,信托转型成效初显。中信信托、中融信托、外贸信托、平安信托、中航信托、云南信托等公司“调结构、稳增长”,量变转质变,将转型落到实处,成为业内公认的转型先锋●回首2014-2019年,中国信托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穿越牛熊,分化加剧,去通道、控地产

  五年破茧重生 2019信托转型先锋榜出炉

  ●经过不断磨砺,信托转型成效初显。中信信托、中融信托、外贸信托、平安信托中航信托云南信托等公司“调结构、稳增长”,量变转质变,将转型落到实处,成为业内公认的转型先锋

  ●回首2014-2019年,中国信托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穿越牛熊,分化加剧,去通道、控地产、优化结构,如何破局创新、健康发展?资管新规下,信托建设由外延转向内涵

  ●伴随转型步入“深水区”,资产证券化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公益慈善等创新方向日渐清晰,多元化产品供应和服务体系成为信托的必备武器

  ●伴随“治乱象、去嵌套、防风险”等监管要求,引导信托业回归本源需要贯彻“三管一提高”的监管理念:管战略、管风险、管行为,并由此提高信托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

  转型再出发,伴随通道与房地产的全面收紧,信托转型到了亮真章的阶段。2019年下半年,在国家坚决遏制信托规模无序扩张、严厉打击信托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及有力有效处置信托机构风险的同时,助推信托回归本源、优化结构、有效转型、稳健发展,也成为监管之所望。

  不过,转型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回首2014年,在经济下行和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下,信托业结束了自2008年以来的高速增长阶段,监管发布《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信托业转型发展的目标和路径,行业由此步入了转型发展的第一阶段。

  在过去五年,信托行业在转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密切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和客户需求,在慈善信托、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等方面做出了诸多有益的尝试,部分公司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革,切换之间,既有成功,也有挫折。

  如何把握转型节奏?在业内看来,新旧模式转换仍然任重道远。从行业转型进程来看,创新类业务虽然有所发展,但利润过薄,难以支持利润增速,而行业也尚未摆脱对传统路径的依赖。当下信托仍亟需寻找新业务思路和可持续盈利模式,来支持行业的长期发展。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五年转型的阶段回顾,都有哪些信托公司冲锋在前?他们是如何排兵布阵、苦练内功?又积累了哪些实战经验与独门秘籍?值得一提的是,中信、中融、外贸、平安、中航、云南这6家信托公司,通过调结构、稳增长,由量变转为质变,将转型落到了实处,因而成为业内公认的转型先锋,甚至是重金挖角的对象。

  中信、中融等6家信托阶段领先

  作为转型元年,2014年的中国信托业走过了黄金发展期,信托行业资产管理规模已攀升至13.98万亿元,成为我国第二大金融部门,规模扩张成了信托公司数十载发展成果的关键词,而这基本符合我国金融行业先做大、再做强的历史经验。

  但是,在探索转型和改革的同时,增幅放缓、业绩下滑、个案风险增加等问题也扑面而来。与此同时,伴随经济下行周期开启、中国经济转型进程加快和行业景气度回落,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大发展的信托公司转型议题被重新审视。

  毋庸置疑,越早进行转型,越可能较早占据市场的制高点。可是,过渡依赖传统路径令大部分信托公司在转型开始的初期信心不足,他们当中的多数,或抱有侥幸,或踌躇观望,或知难而退,或半途放弃,最终错过了重要的时间窗口,甚至深陷囹圄。

  对此,资深信托研究员袁吉伟将早期参与转型的信托公司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分别是被动适应性公司、预测性公司和领导性公司。“被动适应性公司没有明确的转型战略,只是被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一般受制于公司体量和体制;预测性公司能够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做好业务发展和管理变化,逐步推动,自身具备一定业务资源和财务实力;而领导性公司能够充分引导客户需求,整合产业链,引领行业创新、服务水平,对行业创新方面较为活跃,是行业转型发展的风向标。”

  然而,转型作为一个系统且复杂的过程,不仅涉及战略、文化、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变革,各信托公司由于资源禀赋、业务能力、领导意志、风险偏好和经营风格等方面的不同,也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差异性。

  《投资者网》研究发现,在上述6家转型领先的信托公司中,既有精于微小的创新,也有披荆斩棘的力量,而主动谋变,稳步推进,坚持不懈,是这些先锋公司共同的基因。

  “不破不立。”2014年,率先转型的中融信托发布《2015-2017年战略规划》,告别对传统路径依赖,中融信托果断减少房地产、政信、通道等传统业务全力拓新,向国内一流综合资产管理机构转型。直至2018年,进一步细化转型发展八大主营方向,在股权投资业务、城市存量物业改造、消费信托、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拓展。

  其实,早在2015年,秉承“无边界服务、无障碍运行”的经营理念,中信信托在创新业务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出多个“全国第一”,涉足包括首款PPP信托、首款企业债权双SPV、首支新三板集合信托、首个互联网影院众筹信托、第一项保险金生命信托、第一个钻石消费信托以及“家族办公室”等家族信托综合服务。层层推进,不断深耕,直至今日,中信信托在资产证券化、国际业务、消费金融、家族信托与保险金信托、公益慈善等领域持续引领行业创新,并于今年成立中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坐拥全国第24家消费金融公司。

  而作为小公司“逆袭”的代表,曾因产品单一和市场不好陷入经营困难的云南信托,最终痛定思痛,主动进行内驱式变革,发展出资产证券化、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等多条业务线,多项创新业务位于同业前列。其自主研发的普惠星辰系统,不仅以96分的高分通过公安部三级等级保护、获准备案,还是国内第一批少数几家拥有央行个人征信接口的信托公司之一。

  对公:产融结合 支持实体

  伴随信托业的转型,业务的逻辑起点也在切换,即从融资方的融资需求切换到投资方的投资需求上。为适应这一变化,不少信托公司都在主动管理的资管业务上进行了探索。

  中信登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信托公司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的规模占比稳中有升。从上半年数据显示的募集资金投向分析,投向实体经济的规模占比为68%,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业落实监管防风险、治乱象要求以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姿态。

  平安信托认为,当前信托的市场和政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信托的“制度红利”、“牌照优势”逐步弱化,银信通道类业务将被大幅挤压;贡献较大的传统融资业务也面临优质资产不足的问题,传统发展模式步履维艰;另一方面,经济持续下行,信用风险加速释放,资产质量管控持续承压,经营风险不断积聚,经营难度进一步加大。

  对公支持实体,但实体经济不好,这要求投资更加精准,如何看得透看得准?某资深信托研究负责人士指出,产业端围绕国家支持得重点性行业,金融端走组合配置,由单纯融资向复杂金融工具发展,或能平滑周期和缓冲风险。

  深入产业,2014年中航信托将“绿色信托”写入年报,伴随持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逐渐找到贯彻公司战略、体现经营特色、影响员工行为、培育企业文化的“绿星模式”。截止2018年底,中航信托在绿色信托领域的累积投融资规模突破300亿元,涉及领域包括天然气光伏新能源固废处理锂电池、煤改电、新能源汽车、生物智能等众多细分类别。

  为扭转传统房地产融资的粗放形式,中融信托深入城市存量物业改造研究,对国内外超甲级写字楼进行考察,借助全新的设计和经验,对位于西城区泛金融街(行情000402,诊股)商圈的中融信托大厦和位于北京太阳宫-东北三环商圈的中融信托广场成功改造及满租,相关交易甚至在地产和建造领域斩获享有盛誉的国际奖项,让其成为城市物业更新领域的一支劲旅,并为信托回归资产管理本源做出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同时,为助力国企混改,在跟随国务院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二批试点企业中金珠宝的发展中,凭借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助力其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中融信托两年前从30多家企业中脱颖而出,与中金珠宝达成战略合作,与其他5家企业共同持股24.52%,而随着日前中金珠宝在证监会网站披露了招股书,该公司也正式从“引资本”、“转机制”走到了“IPO上市”的第三阶段。

  持续深化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还有中信信托,2018年,进一步深耕贵州、江苏、四川、浙江、广东等多个省市,深化与当地政府及企业大客户合作。截至2018年底,中信信托直接或间接投入实体经济的信托资金约1.15万亿元,参与包括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和政策引导的重点领域;其中,基建领域投入信托超过2500亿元。

  在供应链金融方面,云南信托自2016年开始探索服务小微企业,不断深入研究各类模式、交易场景、跟进先进经验,在业务拓展、产品设计、风险控制方面寻找业务便捷性和安全性的平衡点。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云南信托结合以往服务小微企业的系统资源优势,在农业、医疗、汽车、物流、快消、餐饮等多个行业,紧扣行业需求,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痛点,陆续探索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稳步落地。

  以农村金融为例,2017年3月,云南信托成立“云南信托会泽32号农之家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发起农业种植贷款信托项目,以“线上”+“线下”服务模式,为合作社、合作联社、农场及实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资金信贷、农资销售、农技指导、农机服务和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销售等一系列服务。运用普惠星辰系统作为核心交易平台,充分发挥电子签约、数据互联、资金清算等金融科技功能,尝试通过控制购买农资和收购两大环节实现金融闭环操作。

  不仅如此,针对“农之家”项目,云南信托还尝试了资产证券化模式,推进融资,减少农户的资金获取成本。依托普惠星辰系统,农之家项目以“造血式”贷款模式,为政府补贴“输血式”惠农政策进行有益的补充,以自身专业的金融服务支持三农发展。据悉,目前“农之家”项目的受益农户约6000人,涉及粮食种植面积超200万亩。

  此外,信托在资产证券化上的发力也引起了行业的重视。“信托公司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牌照和制度优势,通过设立特殊目实体SPV作为发行载体,可以合法合规地实现受托资产的隔离。并且,资产证券化业务有助于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属于监管鼓励的业务转型方向。” 百瑞信托博士后工做站研究员谢运博指出。据悉,信托公司作为CLO(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ABN(资产支持票据项目)的主要发行机构,其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半,且仍保持较快增长。

  “从实效看,目前信托行业仍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一方面监管政策仍在发生变革,尤其是资产管理行业还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各类资管机构仍在适应监管政策。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社会仍处于大变革时期,外部环境的变化必将反映在行业发展的进程中。” 袁吉伟说。

  对私:财富传承 普惠金融

  在资产管理业务之外,各领先公司加码的还有财富管理业务。

  《201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可投资资产一千万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士数量达到197万人,预计到2019年底,可投资资产一千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士数量将达220万人,其中可投资资产超过一亿元人民币的超高净值人士数量约17万人。随着财富人群的成长,慈善已经成为财富传承的标配,再加上2016年《慈善法》的助推,中国的慈善事业正迎来蓬勃发展的阶段。

  为了把“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宗旨贯彻到各项客户服务上,2014年大刀阔斧开启官方直销渠道中融财富建设的中融信托,今天已拥有专业财富顾问超1400人,年发行规模超2000亿元,不仅为2.9万名高净值客户提供了专业的财富管理服务,还与1500余家国内主流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等机构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中信、外贸、中航、云南信托等财富品牌也都在持续建设。

  与此同时,财富人群的家族传承、公益慈善理念和管理也在悄然发生变化。2018年8月,银保监会信托部下发《关于加强规范资产管理业务过渡期内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首度明确“家族信托不适用《资管新规》相关规定”。家族信托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监管鼓励的发展方向。公益慈善从早期通过企业、个人进行捐赠,到借力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平台,让财富发挥更大的公益和慈善效力,让慈善成为一种可持续、可传承的家族财富。

  作为业内最早建立专门团队系统研究、开发和管理家族信托业务的信托公司,外贸信托的家族信托签约数量、签约规模、创新品种均在行业内遥遥领先。自2013年与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私人银行合作,向高净值客户提供国内首单家族信托服务。2014年推出自主研发的保险金信托服务和自主管理的家族财富传承一站式服务平台,针对个性化需求定制。2015年,首推兼具养老和传承功能的养老信托服务,及上市公司股权的家族信托传承服务和全权委托投资服务。2016年,重新优化家族信托业务中后台体系建设,自主研发的家族信托业务运管系统上线运行,家族信托业务估值服务实施,中后台保障运营系统体系也基本建设完成。

  同样引领的还有中信信托,截至2018年年底,中信信托服务客户已达近900位,受托资产规模超120亿元,系列产品包括传世家族信托、恒荣家族信托、幸福传承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等。公益慈善方面,通过发布行业首份《扶贫公益报告》,持续输出模式创新,先后创立“双受托人”、“投资+扶贫”、中国版DAF、“慈善+金融”等多种模式,截至2019年3月,中信信托已经成功设立7单慈善信托,总规模超过5.4亿元,居行业首位。

  2018年,中信信托开创了“投资+慈善”的模式以来,通过在慈善行为中引入商业逻辑,激发更多的投资者对扶贫公益和慈善活动的参与兴趣和投入热情。

  以全国第一支专项支持法学教育的慈善信托 “中信信托2019江平法学教育慈善信托”为例(江平被誉为中国政法大学“诺贝尔奖”,是中国民法学泰斗、《信托法》奠基人),该慈善信托的特点有三:一是永续性,项目募集到一定金额后,本金不发生变化,通过投资收益覆盖奖学金的支出需求。二是广覆盖,多所高校法学院的学生被纳入受益人范围,且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三是开放性,资助对象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学者。

  普惠金融方面,消费金融服务作为基于消费升级的普惠金融业务,继2016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且赚钱效应尚可,不过,行业也传出挖角成熟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团队的消息,蓝海渐变红海。

  据云南信托研发部统计,2018年,消费金融市场的入局者新增13家信托公司。截至2018年底,68家信托公司中已有包括外贸信托、云南信托、中航信托、百瑞信托等在内的近40家信托公司开展消费金融信托业务。有业内人士分析称,2018年信托资产规模增速出现下降,倒逼信托公司加速创新,消费金融是不少公司创新的一个发力点。

  科技:数字风控 赋能金融

  而做时间的朋友,转型的另一共识科技和创新,也是上述转型先锋的必杀技之一。运用科技重塑传统金融,打造共享、开放的金融平台,不仅是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要求,也是企业内在降本增效和流程改造的必由之路。

  根据毕马威、科尔尼咨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等研究数据,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的融资达1118亿;近25年互联网产业市值增长1000倍;预计2020年智能投顾资管规模将达到2.2万亿;中国的移动支付比例已经高达72%。

  外贸信托总经理伊力扎提曾表示,预计到2020年,互联网资管规模将超过6.6万亿元,金融科技产业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AI将会随着互联网流量的释放出现爆发式增长。

  “普惠金融用外包不太现实,依赖助贷和外部资源,到不了B端真正的客户,信托不能做通道,贴近客户的东西最好自建,现在做得好的公司也一定是自建系统。自建系统开始会痛苦,一旦建好就是很强的护城河,这对后来者会有难度,一来不是想做就能做,二来系统投入也需要时间。”上述信托研究负责人士表示。

  这一点上,除前述较早建立内部系统的外贸信托之外,中融信托自主开发的“天巡”消费金融科技系统可实现自主风控审批、自主支付、大数据存储和挖掘、贷后资金安全监控等功能,并已对接央行征信系统;而云南信托自主研发的普惠星辰系统,据称不仅服务消费金融,也覆盖其他如供应链金融、农村金融等普惠金融业务。

  针对信托业务资金端与资产端信息割裂、业务量多且结构复杂、项目覆盖地域广等行业痛点,平安信托建立了“全员参与、全流程管控、业务全覆盖”的风险量化管控体系。2018年成功搭建的“251”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品牌声誉风险、运营风险、信息安全风险、IT运营安全风险的全面风险管控;明确公司整体风险偏好,建立九大维度的偏好与限额指标体系;提升债券管理的精细化和系统化,强化债券业务全流程管控;完善KYC-KYP-KYA产品销售适配体系,提升专业投资管理能力。

  为实现对信托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准确把握资金端和资产端风险,依托集团领先科技优势,平安信托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引入风控,构建了“1+6”智能风控平台,全面提升公司风险管理系统化水平和投融资决策水平,打造信托业内首个智能风控平台,创新性地开展另类资产投资的风险管理智能化探索,为行业树立标杆。

  不仅如此,在金融场景创新方面,中航信托一直尝试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展普惠金融,精准切入场景,为消费金融多方主体的真实需求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供给服务;财富管理方面,根据个人和机构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推出账户服务,实现记账、配置、分配、传承一体化服务;公司治理方面,中航信托通过数字化连接打通前、中、后台的管理边界,聚合公司内部各个部门联动融通;文化战略层面,形成转型的统一认知以及行动指南,谋求共生、共建、共享生态。

  “转型收获”与“挑战并存”

  转型一直在路上,如何守正出奇?也许真的没有完美答案。

  “转型进入深水,整体形成非常差异化的局面,未来仍或在曲折中前进:部分转型方向已渐清晰、并形成共识,但快慢节奏各有不同,如消费金融、小微金融业务行业内很多公司在开展了,如家族信托、供应链金融等业务行业内仍仅有部分公司在开展;部分转型方向尚未清晰、仍在探索,比如境外投资、证券投资、股权投资,部分公司依据自身资源禀赋,例如股东资源、业绩能力等在不断尝试,少数形成完整体系,例如股权投资业务;另外有部分方向仍在理论研究阶段,这里既有一些新业务方向,但更多是一些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的升华,如服务信托,一直存在于证券投资中的行政管理人业务、消费金融业务中的PB服务等都是。” 云南信托研究发展部总经理王和俊向《投资者网》表示。

  不过,《投资者网》发现,即便是行业龙头,始终身处行业第一梯队的平安信托在近年的转型中也在不断修正自己的模型。继谨慎调整不同业务方向后,2018年平安信托业内公认一流的财富直销团队全部签转并入平安银行(行情000001,诊股),这曾一度引发市场争议,对此,中国平安(行情601318,诊股)从集团层面回应表示:“建立国际领先的个人综合金融服务,大力发展个人财富管理是平安的核心战略之一。多年来,中国平安集团一直在不断地研究内部资源整合,充分发挥集团整体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019年6月,平安银行副行长姚贵平赴平安信托任党委书记,并于近日获监管批复正式出任平安信托董事长。资料显示,姚贵平是资深银行家,在银行业拥有近40年从业经历,自2007年从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加盟平安,曾任平安银行深圳分行行长,总行公司业务总监、零售业务发展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行长助理、执行董事兼副行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姚贵平是特殊资产处置专家,在对公业务、风险管理及资产业务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平安银行资产清收、对公业务发展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姚贵平自加盟平安信托以来,密集深入开展工作调研,提出要顺应监管要求和市场趋势,全力推动业务转型发展。据《投资者网》了解,平安信托未来将发挥公司在受托管理、投融资结构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优势,走出一条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创新发展之路;同时,利用自身在资源整合、生态赋能、综合金融方面的优势,通过为企业提供投融资、财务管理、市值管理等一揽子服务,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收益,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平安信托向《投资者网》表示,“未来将重点聚焦新业务、新模式,全面布局“特殊资产、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私募股权”四大核心业务战略:一是抓住经济转型周期下的万亿特殊资产投资机会,通过组建新事业部,招募高端人才,成立专业投资基金,全面介入,树立品牌;二是聚焦以基础设施为代表的行业领域,拓宽基建业务新空间,打造信托基建新模式;三是坚持回归本源,发展金融服务业务,为中小银行提供产品和服务,满足其在资金、资产及综合服务需求;四是私募股权投资业务聚焦行业、做精做专,围绕平安集团生态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吸引优质项目。同时,公司将运用智能科技赋能渠道营销,构建信托资金渠道生态圈,打造业内智能科技应用典范;提升风险管控集约化水平,推动智能风控系统升级迭代,促进公司整体风控能力提升。”

  毋庸置疑的是,转型的另一面是较长的阵痛期,信托公司回归本源,是未来生存的关键,但创新业务能否养活这个行业,成为高人均创收、高收益的信托业的一个困惑:“房地产不能做,很多公司转向了政信,但政信业务也是周期性业务,风险也不小,其实大家现在真的不知道做什么好。”在《投资者网》的调研中,这样的迷茫仍真实地存在于部分信托公司里。

  趋势预见,长期需要较大投入,但规模效应何时到来?这是进化的痛苦,“支持实体需要具体盈利的项目,信托成本高,所承担的风险更高。过去做房地产除了收益,更重要是有抵押物,现在做消金是分散风险,但聚集开发,若变成抢额度,收益也会下降,而且市场变化很快,研判和投后的要求更高,也要注意风险。”某信托公司副总向《投资者网》表示,“转的不好或节奏出现问题都可能如临深渊,这在个别公司中已经出现,很现实。”

  “曾经房地产高歌猛进,一直占据了太多的信贷或金融资源,也是其他正常实体产业或普惠金融领域无法获得充足金融服务的主要原因之一。房地产信托进入严控必然导致房地产信托规模的收缩,短期内影响行业内大部分信托公司的收入,导致房地产信托业务一定程度的去产能化或加速转型。这对信托公司,尤其是地产业务依赖程度较高的信托公司是巨大挑战,应对办法无非有二,一是地产业务转型升级、从简单信贷业务向主动管理的投资业务,真正的做资产管理业务,而不仅是非标债权,比如非标转标的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扩展投资标的如写字楼、物流地产、旅游地产等;二是加速向其他方向转型,比如普惠金融业务,已有超过2/3的公司在开展,集中资源、加大投入不啻为一个出路。”王和俊说。

  不过,在袁吉伟看来,信托公司应该定位为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机构,发挥信托制度在财产管理和转移、投融资、社会服务、破产隔离等方面的制度优势,目前信托公司仍缺少核心业务领域和专业能力水平,需要信托公司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加强能力提升和培育。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