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亿!财通资产踩雷阜兴案 一家保险公司股权是重中之重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9-08-19 09:59:43

摘要
“阜兴系”危机爆发已一年多,多家金融机构受到牵连,其中尤以财通资产涉及规模最大,金额高达70亿元左右。在财通资产涉及的产品中,以6.74亿股阳光保险股权为核心资产的多只资管计划处置前景是最为棘手的。而因“阜兴系”资产的被冻结,加大了退出的复杂性。2018年中,“阜兴系”危机爆发,这是中国私募史上的第

  “阜兴系”危机爆发已一年多,多家金融机构受到牵连,其中尤以财通资产涉及规模最大,金额高达70亿元左右。在财通资产涉及的产品中,以6.74亿股阳光保险股权为核心资产的多只资管计划处置前景是最为棘手的。而因“阜兴系”资产的被冻结,加大了退出的复杂性。

  2018年中,“阜兴系”危机爆发,这是中国私募史上的第一大案,有多家金融机构踩雷,这其中就包括财通资产。《红周刊》记者获悉,财通资产为“阜兴系”发行的多只资管计划总规模在70亿元左右,其中6.74亿股阳光保险项目是重中之重。

  “阜兴系”暴雷虽然已经过去一年多,但“阜兴系”实控人朱一栋尚未被宣判,“阜兴系”相关资产也处于冻结状态,加大了兑付压力。财通资产向《红周刊》表示,总体上阜兴系的抵押资产质量尚好,但变现确实需要时间。

  财通资产踩雷“阜兴系”

  在中国私募基金发展史上,“阜兴系”事件影响深远。朱一栋凭借精心编制的发行-销售体系,在短短几年内,管理规模快速发展到数百亿元,然而因二级市场坐庄失败引爆骗局,朱一栋随后出逃,投资人集体向托管行讨要说法。据《财新》等媒体报道,“阜兴系”的资金黑洞在200亿元上下,多家金融机构牵扯其中,损失惨重,而其中就包括了上海财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通资产”)。

  多位财通资产的投资人向《红周刊》记者透露,财通资产为“阜兴系”发行了多只资管计划,这些产品绝大多数已到期未兑付,其中包括以阳光保险集团股权为抵押或还款来源的多只资管计划。从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来看,财通资产在2016~2017年发行过两期“阳光保险集团股权收益权投资专项资管计划”、两期“阳光保险集团股权收益权投资2号资管计划”、两期“国广资产阳光保险并购专项资管计划”。此外,经《红周刊》记者核实,财通资产发行的“财通资产-国沐系列资管计划”等多只产品的抵押资产或还款来源,均为“阜兴系”持有的阳光保险股权。

  知情人士提供给《红周刊》的一份由财通资产发布于2016年的《尽职调查报告》显示,阜兴通过旗下的上海阜隆资产子公司北京万泉易德等两家公司,分别持有阳光保险集团5亿股、1.74亿股股份,这6.74亿股占阳光保险集团总股本的6.8%。阜隆资产通过转让万泉易德等持股公司的100%股权对应收益权,财通资产成立资管计划受让上述标的股权及股权收益权。到期后,由阜隆资产回购,并由阜兴集团提供担保。其中,投资人陈先生告知《红周刊》记者,据其所知,以5亿股阳光保险股权为底层资产的资管计划实际募得约23亿元。

  天眼查显示,阳光保险集团成立于2005年,其是由中石化、南方航空(行情600029,诊股)、中国铝业(行情601600,诊股)等大型企业发起组建的国内大型险企,自2012年以来,阳光保险多次传出上市传闻,但至今未能IPO。尽调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阳光保险集团总资产1921亿元,当年实现营收超过600亿元、净利润超过32亿元。而在2015年~2016年的险资举牌潮中,阳光保险也曾积极出手,举牌了包括伊利股份(行情600887,诊股)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引起市场侧目。

  对于“阜兴系”,上述《尽调报告》也披露,阜兴集团在2015年时,累计资产管理规模超过了200亿,负债率低、经营状况和发展态势良好,“其对本资产管理计划具备较强的担保能力”。然而就这样一家“具备较强的担保能力”的企业,在朱一栋的领导下,不断在资本市场上暴雷。

  朱一栋是大连电瓷(行情002606,诊股)实控人朱冠成之子,或因这层关系,财通资产在2017年时为大连电瓷大股东意隆磁材(截至2017年底,意隆磁材作为大连电瓷大股东,持股份额超10%)发行了“大连电瓷股票收益权投资特定多客户专项资管计划”等产品。在此批资管计划发行中,意隆磁材以其持有的大连电瓷股权为“财通资产-阜贤商贸债权融资专项资管计划”等产品提供了担保,提出如融资方未能还款,管理人有权处置抵押股票以保证资管计划退出。

  同年,财通资产还发行了“浦江产业基金专项资管计划”,资金用于认购浦江产业基金中心(有限合伙)的LP份额。浦江产业基金中心(有限合伙)是由浙江省浦江经开公司和阜兴系共同设立的,“阜兴系”为兑付提供无限连带担保。

  那么,财通资产涉及“阜兴系”的资管产品总规模到底有多少?

  多位投资人和“中植系”员工向《红周刊》记者透露,财通资产发行、涉阜兴系的资管计划总规模在70亿元左右,牵连投资人约2300人。财通资产在给记者的回复中也认可了70亿这一数字,并表示涉及客户约2000户。

  相关资料还显示,在上述70亿元的资管计划销售过程中,“中植系”旗下的新湖、高晟、大唐3家财富管理公司出力最多,代销规模接近30亿元。《红周刊》记者向多位投资人和中植系员工核实得知,新湖财富主要代销的是5亿股阳光保险股权项目、代销规模约16亿元,大唐和高晟主要代销的是1.74亿股阳光保险股权项目和大连电瓷股权项目。

  除“中植系”踩雷外,近期陷入多起违约事件的钜派投资也涉足“阜兴系”危机。记者了解到,财通资产发行的通利优选系列资管计划,钜派投资既是代销方,也是事实上的投顾角色,且承诺提供流动性支持。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财通资产在2013~2014年时发行了8只通利优选资管计划,存续期长达10年。有知情人士透露,实际上是滚动发行,存续期3个月到一年不等。目前来看,通利优选2号等多只产品已经出现兑付逾期现象。《红周刊》记者在采访中亦了解到,相比其他资管产品,财通通利产品的规模较小,仅数亿元。不过在财通通利之外,钜派投资还通过其关联公司亿百润将一些涉及“阜兴系”的基金标的拆分后小份额售卖,导致踩雷客户规模很大,达1500人左右。“目前,亿百润的客户闹得也很厉害,但亿百润只是个平台公司,无力承担太多责任。”知情人表示。

  6.74亿股阳光保险股权是重中之重

  据记者了解,两只大连电瓷股权资管计划总规模约9亿元、涉及客户500人上下。在“阜兴系”出事前,上述大连电瓷股权项目就已兑付5成本金,剩余部分暂未兑付。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这两个产品应于2018年11月到期,但至今仍是“正在运作”。尽管法院已将抵押股权拍卖,但由于“阜兴系”资产处于冻结中,拍卖款仍放在法院账目上。浦江产业基金资管计划应于2019年3月份到期,也未兑付。浦江产业基金资管计划的投资人陆女士告知记者,目前财通资产尚未给出兑付时间表。

  对于资产处置和产品退出问题,《红周刊》记者获得的多份财通资产季报显示,“本资管计划部分投资标的涉及阜兴集团相关资产,目前管理人正在依法处置涉及资产,产品的兑付安排和处置完毕时间以资产实际处置结果为准”。此外,由于“阜兴系”仍处于风险处置阶段,财通资产坦承“无法准确评估计划财产价值”。

  财通-阳光保险股权收益权项目的投资人王女士直言,“多份季度报告中的表态几乎一模一样,所以我们也很纳闷,到底是财通资产确实无奈,还是它本身的处置能力就不行”?

  在财通资产踩雷“阜兴系”的多只产品中,规模最大的是以5亿股阳光保险股权为底层资产的一系列产品,总规模23亿元,其处置前景比较棘手。

  “一,准确的说,财通资产的募集资金投给了阜隆资产的子公司北京万泉易德,后者通过子公司泰合方园投资、持有5亿股阳光保险股权,也就是说,我们的资金投给了股权资产;二,在发行财通-阳光保险股权收益权资管计划前后,泰合方园投资就曾把5亿股阳光保险股权拆分成4.1亿股和近9000万股,分别向恒丰银行、北京某银行贷款15亿元、4.65亿元。”陈先生告知记者,5亿股阳光保险股权在财通资产的抵押属于二押,换言之,即便资产解冻变现,也会优先偿还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7年底,阳光保险的每股净资产在4.2元左右,“阜兴系”以阳光保险股权为抵押从恒丰银行贷款15亿元,对应每股负债约3.8元,低于1倍PB,足值覆盖本息。但从北京某银行贷款的每股对应负债约5元,超过1倍PB。考虑到银行对非上市公司股权的抵押率一般不超过9成,由此陈先生也质疑:“北京某银行在其中是否也存在问题?”

  此外,阳光保险的5亿股和1.74亿股股权的质押价格也不一致。“1.74亿股的质押估值在6.8~6.9元/股之间,5亿股的质押估值则在7.8元/股。”陈先生表示,后者估值接近阳光保险股权价值的2倍。

  出现这一怪现象,或许与二级市场冷暖有关。2017年底时,A股保险股处于股灾以来的估值高位,但2018年保险股走熊,接近腰斩,从估值情况看,5亿股阳光保险的抵押估值已经高于2018年A股行情位于底部时龙头险企的二级市场估值,彼时5亿股阳光保险股权一度面临无法覆盖约23亿元资管计划规模的风险(尚不考虑北京某城商行4.65亿元贷款的偿还问题)。不过截至2019年8月中旬,除西水股份(行情600291,诊股)外,A股保险股的PB已整体回升至2倍以上,港股险企的估值则大部分处于1~1.5倍PB之间。

  “阜兴系”资产冻结中,处置进展缓慢

  财通资产的踩雷规模为何如此之大?有财通资产员工告知《红周刊》记者,作为一家非银金融机构,财通资产的融资成本要高于银行,也很少会作纯信用贷业务,而更青睐具有政府背景、或有优质抵押物的融资方,“阜兴系”就属于后者。换言之,只要抵押足值,就可以为融资方服务,然而正是这反而导致了财通资产陷入踩雷规模巨大、风险集中度高的困境。

  在“阜兴系”危机爆发后,财通资产曾在2018年8月初,向客户表态已成立风险处置小组,拟在6个月内完成资产处置和分配,但9月底,随着上海检察院批捕朱一栋等人、涉及资产全部冻结,相关诉讼和执行案件处于事实上的“三暂缓”状态,导致财通资产的早期方案无从落地。作为主要的代销机构,记者了解到,中植集团也曾在2018年7月、以中植集团的名义致信浙江省政府高层,称该资管计划募集规模巨大,涉及客户众多,恳请浙江省政府能协助解决,但效果并不明显。

  “我们也找过包括最高院在内的很多政府部门了解情况,最高院接待我们的刘法官表示‘阜兴系是国内私募基金有史以来的第一大案’,案情复杂,总体方针是‘先刑后民’,也就是说朱一栋不被宣判,抵押物就不可能拍卖变现。”包括陈先在内的多位受访对象表示,他们认可监管部门的处置逻辑,但此前曾发生过大面积逾期的中江信托、联储证券也都在今年推出了纾困方案和解决路线图,“财通资产作为管理人,在踩雷阜兴的过程中也存在明显责任,那么是否也可以先出一个纾困方案?”

  对于问题解决的前景,前述财通资产员工表示,上述资管计划的抵押资产质量尚好,如阳光保险股权、大连电瓷股权、一线城市的地产项目等,这些都是具备较高价值的,最终的兑付风险并不大,但需要待朱一栋审判之后,资产解冻才能执行。

  除了财通资产外,还有多家银行也踩雷“阜兴系”。《红周刊》记者获悉,建行、北京某城商行等均涉足其中,还牵扯到互联网金融,债务关系复杂,处置困难。比如针对“阜兴系”2016年从SK集团手里收购的上海虹桥公寓项目,陈先生就透露,这还涉及到浙江的P2P平台草根投资暴雷案,虹桥公寓资产目前被上海经侦和浙江余杭经侦双重冻结。

  财通资产自“阜兴系”暴雷后再无新产品发行。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财通资产最后一只产品的备案时间是2018年3月中旬,财通资产方面向《红周刊》表示,一方面与监管收紧备案有关,主要原因还是在“阜兴系”出事后,财通资产集中力量化解风险,争取保证产品退出。

  财通资产在2017年底时,累计管理规模还曾达到1500亿元,但记者从财通资产内部人士了解到,因有相当的产品已清算,规模较千亿已缩水不少。在存量规模中,与“阜兴系”相关的70亿元资管计划是处置工作重点。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