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莫让贷款消费成负累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2019-08-26 08:49:25

摘要
□实习记者胡杨随着信贷消费的普及,越来越多国人开始习惯“超前消费”,传统的信用卡,逐渐流行的花呗、借呗、白条……“先花后还”的消费模式不再只属于思想前卫的年轻人。2018年,有调查结果显示,不含房贷、车贷的情况下,使用消费贷款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人群超过五成,占比50.17%。其中,90后及95后占据

  □实习记者 胡杨

  随着信贷消费的普及,越来越多国人开始习惯“超前消费”,传统的信用卡,逐渐流行的花呗、借呗、白条……“先花后还”的消费模式不再只属于思想前卫的年轻人。

  2018年,有调查结果显示,不含房贷、车贷的情况下,使用消费贷款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人群超过五成,占比50.17%。其中,90后及95后占据了消费信贷人群的半壁江山,80后及70后在消费信贷群体中的占比也达到35%以上。

  众所周知,消费对经济具有拉动作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出口增速拐点的到来要求我们必须把经济增长动力更多放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上。而货币信贷则能够促进投资与消费,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推动力,带来经济的增长。

  另一方面,适度的贷款消费也可以改善国民的生活质量。通过按揭、分期等方式,消费者可以在背负相对较小的经济压力的同时享受更高水平的产品和服务。

  由此可见,无论在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信贷都能够发挥积极、正面的作用。

  但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贷款消费不但没有成为实现高质量生活的帮手,反倒变成了沉重的枷锁。

  “信用卡欠款66万,已经没有能力还款,两年多了,活的没有一点希望。”如此绝望的是持卡人小A。由于信用卡过度透支,他已近乎“妻离子散”,并做好随时接受法律惩处的准备。

  事实上,与小A经历相似的人现阶段还有不少。此前,珠海一27岁女子因无力偿还巨额信用卡欠款选择烧炭自杀的新闻就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据了解,该女子名下有14张银行信用卡,共透支87万元,远超这十多张卡合计77万元的授信额度。

  据融360调查,有49.14%的消费信贷用户每月消费还款金额(不含房贷、车贷)占到其实际收入的三成以上;有28.57%的人使用消费贷是为了偿还其他贷款。

  更值得警惕的是,除超出个人收入能力范围的超前消费越发常见以外,信用卡花式套现、“以卡养卡”等恶性信贷行为也不再是“新”闻。笔者了解发现,后者的贷款动机更多是投资、投机、赌博等,而非单纯为了满足物欲去消费。

  过去几年,不少人在网贷平台的高收益诱惑下选择加入“投资大军”。为了挣大钱,部分人甚至用借来的钱进行投资。而各类金融机构作出的多头授信则为这部分人提供了积累“本金”的机会。

  有业内人士指出:“多头授信势必造成受款人的信用膨胀。信用膨胀是一种经济现象,向个人提供贷款,意味着受款人应该具备对这种购买力的偿还能力,但与此同时还意味着,受款人可能得到了超过自身支付能力的一种购买力。”

  而随着P2P平台的密集“暴雷”,这部分人在血本无归的同时还背负起了严重的债务负担。从笔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即使投资的不是P2P而是期货、外汇等产品,由于专业性较强,借钱来投资的投资者也几乎全数折戟。

  因此,我们仍需继续保持“量入为出、理性消费”的观念,切忌用各类消费贷款来“拆东墙补西墙”,应当在自身经济实力范围内进行适度消费。如果使用了贷款消费的方式,则一定要及时还款,避免影响个人的征信记录。

  现阶段,我国居民杠杆率呈现较快的上升势头。过去10年间,居民杠杆率共上升35.3个百分点,年均增幅3.5个百分点。2018年,在宏观杠杆率首次下降的背景下,居民部门杠杆率仍上升3.8个百分点,为53.2%。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居民贷款规模达到47.9万亿,其中短期消费贷8.8万亿,占比18%。尽管占比不高,但近几年的增速更快,2018年达到29.3%。

  对此,新网银行特邀顾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提示称,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要求商业银行优化异常交易监测,防止资金用途异化。对风险高的现金分期等业务,应制定更为严格的风险管控措施。在居民杠杆率上升较快的情况下,应引导信用卡市场健康发展,避免重蹈韩国、中国台湾等地信用卡危机的覆辙。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