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内被禁股权投资 幸福人寿犯了什么事
摘要 “幸福人寿股票投资经理、研究人员和交易人员等主要业务人员不足12人,股权投资团队不足5人。”6月19日,针对保险资金运用问题,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保监会”)下发了六份监管函,存在资金运用制度不健全、投资团队人员不足等问题的幸福人寿是唯一一家被点名的寿险公司。就此监管函,幸福人寿方面告
“幸福人寿股票投资经理、研究人员和交易人员等主要业务人员不足12人,股权投资团队不足5人。”
6月19日,针对保险资金运用问题,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保监会”)下发了六份监管函,存在资金运用制度不健全、投资团队人员不足等问题的幸福人寿是唯一一家被点名的寿险公司。
就此监管函,幸福人寿方面告诉经济观察报,公司已经按照监管函提出的各项监管要求,制订了整改方案并积极落实各项整改措施。
成立于2007年的幸福人寿至今已步入第十一个发展年头,银保监会披露的2018年1-5月数据中,公司以62亿元的规模保费收入排在第35位,市场份额0.34%。
在竞争日愈激烈的保险市场上,幸福人寿略显低调,而经常被市场所关注的是公司尝试的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作为试点尝鲜者,幸福人寿常成为监管层调研对象。
投资团队人员不足
在银保监会下发的六份监管函中,几家公司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但幸福人寿的两个问题却是“独有”:投资团队人员不足与投后管理不到位。
按相关规定,保险公司股票投资规模超过10亿元的,投资经理、研究和交易等主要业务人员不少于12人。进行股权投资时,资产管理部门拥有不少于5名具有3年以上股权投资和相关经验的专业人员,开展重大股权投资的,应当拥有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人员。
监管函披露了幸福人寿投资团队的现状:股票投资经理、研究人员和交易人员等主要业务人员不足12人,股权投资团队不足5人。
监管函还表示,幸福人寿未按监管规定强化投后管理,部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后管理档案仅为根据基金管理人、信托受托人提供的季报、年报形成的制式报告,内容流于形式,要素不全。
而监管函中提到的首个问题,是公司资金运用制度不健全的根本问题。据披露,幸福人寿并未制定关于控制各类保险资产投资比例的制度,这违反了《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五条关于建立健全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的规定。
基于上述种种,幸福人寿被责令制定详细方案,对资金运用情况进行全面整改。整改期限为监管函下发之日起6个月,整改期间不得新增股权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资。
基于监管函,幸福人寿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已经按照监管函提出的各项监管要求,制订了整改方案并积极落实各项整改措施。本着提高投资合规性、安全性的宗旨,公司去年下半年以来,已经陆续梳理和完善资金运用相关制度,保险资产投资比例、投后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均在进一步完善。
虽然投资相关岗位在行业内属于高流动性职位,但是近年的严监管形势有利于保险公司留住和招聘新的投资人员,公司一方面在确保专业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公司专业投资人员的招聘效率,另一方面着手开展加强投资人员能力建设的工作,尽快建成与公司的投资能力资格相匹配的、能力持续提升的专业投资团队。
那么暂停股权投资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半年对公司影响几何?
就此,一位保险资管从业人士曾判断,相对于债券、银行存款等产品,股权、集合资金信托等产品收益率还是有明显优势的,特别对于中小保险公司,收益率压力要更大些。
幸福人寿则表示,公司集合信托投资存量较大,暂停相关事宜短期内造成波动影响不大;股权投资方面,公司投资规模很小,并一直持谨慎态度,暂停半年股权投资,公司将狠抓整顿,提升股权投资能力,股权投资长周期回报特点,决定了对本年度收益影响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幸福人寿被采取上述措施,还与偿付能力不足情况下违规操作有关。按规定,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基本要求为上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开展投资后,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的,应当及时调整投资策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相关风险。幸福人寿2016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为58.61%,明显低于规定的120%。
监管函表示,幸福人寿在2016年第四季度、2017年第一季度在上季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120%的情况下,开展股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资;部分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资未按规定报告关联交易等情况。
偿付能力一度承压
自成立十一年以来,经过增资,幸福人寿注册资本为101.3亿元,总资产规模770亿元。目前公司控股股东为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持股比例为51%,三胞集团、深圳市亿辉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陕西煤业、深圳市拓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中房置业等公司也在公司的股东名单中。
2016年,幸福人寿的偿付能力数据之一处在红线边缘,2016年底和2017年3月,公司股东曾先后进行两次增资,两次近70亿元增资后,幸福人寿的注册资本金增长至101.3亿元,但股东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而彼时公司偿付能力告急,或许与公司激进的经营策略有关。在万能险盛行,中小保险公司利用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实现弯道超车时,幸福人寿也在这个当口实现了盈利。
原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幸福人寿2014年、2015年代表万能险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分别激增4.71倍和3.16倍,推动规模保费同比增长大幅增长。也是在2015年,公司结束几年亏损,实现3.35亿元盈利。
监管风向的改变使得万能险大规模熄火,保险行业进入“保险姓保,回归保障”的大转型中。万能险规模的收缩,或令公司的盈利承压。
2016年公司规模保费收入256亿元,较2015年微降5.1%,2017年这一数字降至191.5亿元。
在公司披露的2018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公司交出了亏损8.6亿元的成绩单,同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6.83%,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未159.47%,公司风险评级在2017年第四季度由A类降至B类。
2017年的年报中,公司披露这样一组数据,报告期内,公司普通寿险占比为84.38%,同比上升4.17%。分红险占比10.23%,同比下降4.61%。健康险占比4.15%,同比上升0.79%。意外伤害险占比1.15%,同比下降0.32%。万能险占比最低,仅有0.07%,同比下降0.02%。此前,公司前董事长李传学曾公开介绍公司由理财向保障、由趸交向期交、由短期向长期、有银保向个险的转型思路。
但在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中,公司保费数据发生了微妙的变化。2018年前两个月,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分别为3027万元以及5318.48万元,到了4月这一数字变为了1亿元。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原保费收入也实现了从年初14亿、2月25亿、3月29.8亿元到4月49.7亿元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除去投资部门人员不足外,幸福人寿的高管职位也不完整。
2018年3月,原公司董事长李传学辞任,原公司党委副书记、监事会主席刘明升任公司党委书记,后获批任公司董事长、临时负责人,2008年,刘明曾负责幸福人寿陕西分公司的筹备工作。
而同样在今年第一季度,原公司总裁万鹏以及原监事长刘明也分别辞去职务,在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中,公司的总裁和监事长处于空缺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