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晟资产胡远川求学到创业之路:如果你真的在改进,社会一定给你机会
摘要 前言胡远川2004年于清华博士毕业,是合晟资产创始人兼总经理,人称“胡博”。从2015到2016,合晟资产的资产受托管理规模已接近500亿,人数也从当初的十几人到接近40人的规模。胡远川笑称自己在合晟资产是偏打杂的角色,仔细聊了聊自己从清华到兴业再到合晟这些年的转变与感悟,有一句,说一句。相关问题整
前言
胡远川2004年于清华博士毕业,是合晟资产创始人兼总经理,人称“胡博”。
从2015到2016,合晟资产的资产受托管理规模已接近500亿,人数也从当初的十几人到接近40人的规模。
胡远川笑称自己在合晟资产是偏打杂的角色,仔细聊了聊自己从清华到兴业再到合晟这些年的转变与感悟,有一句,说一句。
相关问题整理如下,内容较长,涵盖了近十几年的求学、工作、生活以及创业的感悟,大家自取所需,希望对你们有所裨益~
简单的介绍下自己的履历
我是合晟资产董事长兼总经理,主要负责投研、信评和产品等一些综合事务。浙江宁波人士,1995年起求学于清华,直到2004年博士毕业,之后去了兴业证券自营部做自营投资,2009年去研究所担任研究所副所长,负责研究员的培养,2011年初从研究所离职和几个朋友一起创立了合晟资产这家公司。
9年求学生涯里,有没有印象最深刻的事
主要有两件事,印象较为深刻。一是本科毕业时系里老师组织同学开会调研对于本科教学的观点,当时我提出,学校的本科课程设置的价值不是很大,学时过长,两年就能学完的,剩下的两年太浪费,当时负责学生工作的系副主任也不置可否。但是后来回想了下,认为我当时理解有所偏斜,因为意识到一个问题,大学不应该是被教育。
二是要主动学习,寻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是要以修完学分为目的,拿到学位,很多学问都是在学习之外的,本科宽松的安排是给你时间去储备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安排的课程过多反而成了被动式的,变成和高中一样,这是一个思考的点,对我人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件则是改行其中的一个因素。当时本科毕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是否要出国,如果是就会按照科研的道路去做研究,但发现国内和国外的科研差距太大,而且博士论文研究是非常系统的工程,当时主要研究半导体材料。
第一个涉及到技术理论的问题,第二个是实验条件和设备的问题,第三则是微电子和量子对系统的协作能力要求很高,导致在国内的科研很难,要做科研就最好去国外一趟,因为能接触能很多很先进和新的东西。
二是当时是99年,互联网开始兴起,信息传播量非常大,第一次接触到金融、资本市场、资本运作,非常的感兴趣,想要折腾的心一下子像是有了方向,那时候接触了大量的信息,可以海阔天空的去想,不受任何束缚,但是科研里面没有设备就只能单靠逻辑去想,在现实中很难落实下来,于是自己就开始自学了经济学的课程,财务会计的课程,所以互联网的背景是从工科转到金融的一个条件。
求学时期遇过的人对你的影响
对三位老师印象非常深刻。一是本科的系主任,清华的老师都很宽松,和高中完全不一样,当时考进去的都是各省的前100名以内,第一年某一门课的期中考,全班挂了一半,意识到学习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虽然我当时考了90+,但题目出的很灵活,很简单的原理可以说清,这个教育方式让我印象深刻。
第二个和第三个是博士时期的两个导师,第一个老师很严谨,对数据分析、对原因的深究让我领悟到真实世界不是我们理论上想的那么简单。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做实验用国内的工厂设计生产的一些东西,实际上很多人发现结果有偏差,比如XX化工厂提供的试剂,试剂标识的是99.99%,但实际只有95%,但5个点的杂质足以改变所有的实验结果,这给我的思考就是事必躬亲,给我的改变就是每件事都要自己去了解,但也会导致自己个人的能力圈受限,每个事自己去了解就会导致人过于细致。
后来的博士生导师很有经验,和一些企业很多合作项目,他教会我最重要的是每个ppt会亲自改,并且会站在听众的角度提意见,不同于在学校的我们,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在现实和企业沟通企业层面,你需要思考的是,你要的受众对象是怎么想的,他想听到什么,他能否理解你这个ppt的材料,你如何把你的观点在他可接受的范围内表达出来,又能引导到你所需要的方向,这是很多事情的积累,这也是老板对我最深的影响。
还有当时出过一个事,总喜欢和国外比,有朋友就说,文献晚两年,设备比别人差,人也没有别人聪明,那人家每天都不睡午觉你们怎么每天都在睡。感觉很有道理,好像自己很勤奋了,做的没别人好就怨天尤人,但其实,你的勤奋程度远远还没有到和别人比拼天赋的时候,可能你很勤奋很有意愿就能把这件事做好,意愿是非常强大的因素,如果你有这个强大的意愿,会推动你去做很多的事情,你就会主动的去克服困难。
比如当年写论文的时候做实验,我手里的设备是1971年的,比我大7岁,都淘汰2轮了,要想靠他毕业,很悬,所以就必须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修,包括修电路修热气等,每天一手拿着保险丝一手拿着扳手自己修,做号称高大上和国际比拼的实验,这些经历是对自己自律和勤奋做了一定的高要求的一个基础。
在兴业的七年,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
最感谢的人就是领导,毕竟是从理工科的学生,一开始就进了投资部门,非常幸运,当时自己只有注会资质,没有任何金融背景,也没有金融公司的实习经历。工作后领导会带我出去调研,然后沟通主动汇报总会给自己带了更多思考。
印象最深的就是2008年的赔钱,在公司管账户,最低点赔了50%,这时候接收到的信息就是世界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因为在2006和2007年之前也是赚了很多钱的,当时恍惚觉得投资很简单,觉得自己能力强,2007年的年终总结就和领导提了明年的风险会大,但嘴上说的风险和真正感受过的风险体会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我觉得可能现在投资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赔过大钱,不知道赔钱过程中的煎熬是什么样的,对于账号的投资会比较轻率。
次贷危机在2007年就已经显现出来了,下半年已经很明显了,但真正到了2008年,一开始比较谨慎后来到了3000点。。。。。(这里省略复杂的心理波动过程),从3000点到1800点的时候亏了非常多,最后公司要求砍仓,自营被迫砍仓。
客户的心情一定在上涨的时候非常乐观,下跌的时候非常悲观,最底部的时候特别恐慌,他此时就会倾向于把所有仓位都砍掉,这个时候真实的亏损就会出现,每一个顶峰底峰都是有委托人这一因素背景在才会出现的,所以你应该想到委托人的选择,你的资产头寸的管理/流动性的管理,最后则是你自有资金的情况。
这个对自己的印象很深,上半年很得瑟,因为没赔钱,下半年打算赚30%,结果最后想想还是很恐怖,最严重的一周损失20%。
作为私募,日常状态是什么样的
工作和生活分不开,但要保证一段时间单独呆着看看书或者出去到处转转玩玩游戏(策略类小游戏)和盆友吃吃喝喝,工作之外不太喜欢说话。
喜欢看什么书
看的比较杂,一般不太在乎作者,书的质量良莠不齐,好书看的比较慢,会细细品味其中每一段有道理的部分,并且把每天做的事情力争去跟他做匹配。
比如《西方世界的兴起》,讲西方从中世纪野蛮到工业革命再到后期到底是怎么让西方世界领先东方世界,从人口技术等多方面都落后于东方但最后却能反超,制度的变迁对我的印象很深,现在看的更多是偏思想和传记类的书,不擅长推荐书单。
座右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创办合晟的初衷
这算是兴业给我的最大影响,2006和2007年自我感觉非常好,买啥啥涨,当时2008年砍仓的时候觉得做投资很痛苦,太逆人性,比较受挫,在比较浮躁的心态下做投资已不太合适,此时领导问我愿不愿意去带研究所,欣然同意,正好想把理论思考感触整理下传给刚入职的年轻人。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老板让我筹建兴业的固收部被我拒绝了,因为2006和2007年固定收益的市场太小,衍生品也无法做,于是就去了研究所。
在研究所时期整合设计了兴业的研究员培养体系、制度设计和薪酬福利体系,同时也争取了很多投入发展资金,后来改革展开到一半又很多问题,主要是和当时的领导在方向上有一点不一致,不同的方向会导致不同的路径,而且之后方向会固化,要想转变是非常难的,就类似于现在常常提到的企业转型,转型是非常痛苦的而且要很久。
那时候我在思考几个问题,一是如果方向固化,五年时间都不一定能实现我的想法;第二个则是,业务的模式不是我擅长的 ,我在研究所会成为累赘,而且又不是喜欢的事,又占一个岗位。
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方向、意愿做一个选择,包括现在在合晟,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意愿风格效用去做选择,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快乐的生活。去竞争对手那又对不起领导,于是找了一起按比较熟的叶老师、姚总,还有一个国金的盆友,几个人就简单艰苦地创业了。
为什么选择固定收益
这是被动的,以前主要是做股票的,但自己对债也很熟,2008年买了很多也赚了很多钱,后来3000点又换了股票亏了好多钱,还是2008年给我的思考,收敛不收敛的问题,债券到期都是收敛的,你看准了到期一定会实现,而股票实现的时间是不确定的,正义总会到来不会迟到,但是时间点在你的能力把握之外。
一开始既做债也做股,后来发现客户更喜欢债券,出于创业公司人手和生存的考虑,我们重点在2012年底转到了债券,同时做了很久的市场研究,而且当时债券的发展趋势非常良好,大概市场需要这种产品,间接融资往直接融资转,直接融资这里肯定是债券会逐渐取代银行,所以我们觉得这是个必然趋势。
自认为在合晟资产是什么样存在?是灵魂人物么
不,主要是偏打杂的角色,因为同事都比较自律,而且核心价值观不是我形成的,是大家因为一个共同的价值观走到一起,即大家都很自律,每个人都能对自己行为负责并为他人过着愉快生活创造一些贡献,就是帕累托改进,社会福利最大化,这是很重要的文化价值观,而不是因为我个人的原因把大家融合到了一起。
对合晟资产的展望
苏李丹曾对我说:“你所做的最大贡献就是给别人创造了就业”,深以为然。
希望一群出于个人社会整个福利改进有想法的人能在这个较为市场化的主体里面比较愉快的工作,在给自身提升福利的情况下同时提升他人以及社会的福利,但我们这群人最快速最便捷的体现方式还是在社会交易成本的改进方面。
金融是一个很重要的资源配置和社会交易成本改进的一个行业,从事的这个行业要以此为期冀,更能体现你的价值,也能通过社会交易成本的降低获得你的价值如收入。
对自己的人生期许
和一群比较聊的来的人工作干活吃饭喝酒晒太阳,没有特别的愿望,因为目标一定是结果,如果你真的在改进,社会一定会给你这个机会,如果你为了这样一个目标比如你要成为一个有钱人要成为最伟大的人,你会活得很累很焦虑价值观也会改变。
我觉得目标的实现是长期的过程,我有存在的价值就一定会被体现,我们相信一个理想,就一起做呗,也许你会比同行业绩差很多,但你努力过,一个人能够和一个有更深层次的人交流一定是因为灵魂深处有一致的东西,所以你们能相互影响和改进,如果我们在价值观上不一致,你想说服我,我想说服你,都是很难的。
所以在这样一个层面里,交流沟通妥协就是一件很顺利的事情,这也是我跟我们合伙人一致的地方,如果你有一个认为正确的想法,就一定能说服其他合伙人,这就提高了我们的决策效率,保持了对外形象的一致。但这是基于大家在灵魂深处对世界、人生和对方的相似和认可。
为啥说了这么多都不提及客户
我有一个原则,如果你做好自己本份的事情,你最后一定能为社会整体福利的提升做贡献,因为自律自利会带来他利,如果你纯粹一心为了他利做贡献,最后结果一定不是好的,目前我们能力范围内首先能做到的就是自律自利。
合晟有哪些艰难时刻
经常遇到艰难时刻,创业公司三年内活下来的概率只有5%,五年是1-2%,现实就是这样,但也不足为奇。
2012年的时候,一个股票跟踪出了意外,我们最后年化收益15%,跑赢指数5%,符合我的预期,但是客户看到别人赚了50%,他们会很有意见,之后规模就在持续缩小,就算我们再有理想也不能喝西北风,当时就想怎样才能让收入稳定,每个月都在思考和摸索,年底确定,债券是我们的转折点。
但之后依然很痛苦,2013年底发完第一个产品,收入就30多万,根本不够养活员工,之后有一只产品,遇到无数坑,做了四个月之久,我是项目经理,一个人负责产品,每次都记下来,不停地去学,去打电话问清楚究竟该怎么走流程补材料。
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在某家基金连着转了6个人,abc三件事情,结果冒出了d,流程特别繁琐,每个环节都需要补特别多的材料,而且管理人托管行大家彼此都没合作过,有些事又是固定的时间特定的部门才能管。
所以后来的同事不能理解为啥我总是在项目的问题上追问的很凶,因为我总要细问,材料给了谁,他们怎么回复。
这也涉及到意愿的问题,你觉得自己完成任务了,但是你没有说我要做完这件事,他会不会做成,你要完成任务还是要做完这件事。你不要总觉得,我对了,我很厉害,我没有错,这是他们的责任,他们的错,这没有意义,对你来说,目标不一样,所以最终结论就是你对业务的能力需要提升。
想对合作伙伴说些什么
希望能一起赚钱不是你赚我们的钱,良性发展,虽然在中国很难实现。比如当年欧洲的安东尼波顿,他一生的英明毁在在中国的那只基金上,60岁出山在香港做了富达中国特殊情况基金,以前年化收益20%延续了几十年,但在中国却不停的踩雷,其感慨对我印象深刻,“像我这样在欧洲家里有几套房几辆车的人实在无法理解,我的合作伙伴为什么是乐意坑我的钱而不是和我一起去赚钱”。
比如我希望和发行人一起挣钱,我为他们融到资,他们做一个良好的信用兑付,真实地说明公司情况,彼此相互信任,而不是你来欺骗我,在成本财务上造假。
金融行业整个都是一个合作伙伴的概念,债券和股票不一样,股票卖给你就没事了,债券是我们为你融资,你们用产品创造收益,我们会把客户的利益放在最前面,他们信任我们,我们希望和他们一起赚钱,并且收益率会尽量满足他的意愿,我们也希望能创造超额收益,客户能看到我们的努力。
所幸,我们遇到的银行比如工行、广发、光大、中行等的金融资管部的同事都很专业人也很好都很理解我们的思维,在场外交流也很多,和很多发行人也沟通良好,希望发行人也能考虑我们利益。
而直销客户层面,他们有很多客户经理,当然我们也不希望越过客户经理去做直销,因为我们相信,客户是客户经理的饭碗,客户经理由于他对客户的理解和信任我们,创造了联系,获得了他应有的价值,客户经理会因为推荐客户而获得推介服务费或者交易佣金。
虽然客户会忌讳,但我觉得没什么,我们也因为管理了这笔钱计提报酬,客户在可比渠道中的选择获得了超额回报,企业也因为融到的钱生产经营效益更好,而投行也因为我们获得承销费。这是一个良性的生态体系,算是自己小小的期许。
对刚进金融行业的年轻人,有什么可以分享的
第一点,当时在兴业面试的时候,问面试者有多少人是因为金融行业挣钱多而的,他们大多都很不真诚,只有几个人举手,中国人总是很含蓄,觉得为钱而来有些羞耻。
但是实际是,通过自己的能力赚钱是很应该的事,这个是很多进入金融行业的一个选择,是很正常的,也应该有这个想法,但要通过正规合适的渠道,因为金融行业的道德风险非常大,包括短期的风险积累,现在资管模式就是如此,要更长期的体会赚钱这个事。
第二点,钱这类东西都是属于附属品,当你把你的工作做好了一定是赚钱,当然可能是你喜欢的活也可能是不喜欢的活,但是通常你喜欢的会赚到非常非常多的钱,不喜欢的也许赚不到那么多钱,但是我希望大家在入行的时候一定要确认你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职业,不喜欢赶紧换岗位,否则即使赚了钱也不快乐。
第三点,在入行初期的时候,能力和历练,阅读更多的东西会比你的赚钱或者title更重要,你要自发的,金融行业三年会有很明显的差距,大多的知识是不会刚性的交给你的,他更多的是经验积累和持续不断的思考和对自身的经验的总结体会,这个很耗时间也会很重要。
还有一个就是同一个错误不要犯第二次,这个东西可以拿小本子记下来,讲多了就会记住了,越是觉得自己没犯过错就会犯越多的错。
最后一点就是要统筹规划时间,提高思考深度和远见,有意识的去统筹,事情都是可以统筹的,平行的去工作,可以提高你的效率,最终金融能赚钱还是由于你效率的提升产生的,比如你在金融街扫地,月薪1万,在人家家里扫地,月薪3千,那在家里扫地的就都涌到金融街扫地去了,市场还是相对有效的。
合晟资产的用人标准是什么样的
对专业没有特别大的要求,金融公司最考察的是逻辑性,因为逻辑性是带来你很多新的学习能力的核心,第二个是你的态度和价值观,怎样端正你的心态,是积极长远的赚钱,第三个是你的意愿,你很有意愿去做这件事,那么起点低一点都不是特别大的问题,如果仅仅是混一下压力就比较大,意愿会在细枝末节体现出来。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合晟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