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2017私募排行榜:北京私募去哪了?
摘要 时逢新年元月,又到一年收成盘点时。当我们此刻将目光聚焦于阳光私募领域,不得不再度感叹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WIND日前公布的2017年度私募基金公司业绩排行榜中,我们既看到了私募新生代的崛起,也看到了坚守价值投资的私募老兵“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欣喜。对于以下这份榜单该做如何的理解
时逢新年元月,又到一年收成盘点时。当我们此刻将目光聚焦于阳光私募领域,不得不再度感叹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在WIND日前公布的2017年度私募基金公司业绩排行榜中,我们既看到了私募新生代的崛起,也看到了坚守价值投资的私募老兵“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欣喜。
对于以下这份榜单该做如何的理解?你或可见仁见智,药师亦有自己的观点。
01
价值投资,王者归来
关于这一点,想必一定是在你我的共识之中:回首2017年的A股行情,价值投资的“王者归来”,终于使得私募中的“价值派”扬眉吐气。
通观上述榜单,但凡能够最终入围的机构——无论是作为私募新生代的希瓦资产、涌津投资、优波投资,还是作为私募老兵的东方港湾、林园投资,在其投资理念中——无不渗透着价值投资的思想。
作为该榜单上的“状元”,希瓦资产创始人梁宏,将公司的投资策略归结为十六个字:“价值选股、趋势选时、估值定仓、波动降本”。
至于何为价值股?希瓦资产是这样定义的:
“价值股就是有比较稳健的现金流和营收模式,行业格局基本定型,未来保持行业增长,相对同行业的公司而言,定价比较合理,一般为行业龙头型的被低估的价值蓝筹股。
希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7年的收益主要受益于选股,从大行业里挑选优质公司,今年汽车股、内房股都贡献了较多收益,同时,医药、消费等基本面良好的公司都做了长期的配置……希瓦今年正是很好地踩到了估值体系转变的过程”。希瓦资产风控总监叶帅宏坦言道。
此外,为了与投机进行切割,希瓦资产始终对次新板块、高送转板块与概念板块敬而远之,也基本上不太买入农林渔牧和自己看不懂的板块和行业。
而作为该榜单中,“榜眼”和“探花”的涌津投资和优波投资,无出其右的也选择了将价值投资作为投资信条。而如是因此赶上了价值投资当道的大好时代,想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时势造英雄”吧。
除了这三家成功上榜的私募新生代,作为私募老兵的东方港湾和林园投资,也凭借2017年的良好业绩位列榜单的第四和第五——风水轮流转,也不枉但斌和林园两位喊了这么多年的价值投资,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02
京籍私募,无缘榜单
这份榜单还有一个特别值得关注角度,不知细心的你是否已有察觉:在这份排名前二十的榜单中,未见京籍私募的身影。
药师梳理后发现,这恐怕与榜单规则、私募地域特点有关。
首先,我们来看下榜单规则。
在上述榜单最下面,写有一行小字:私募基金公司旗下产品数量>=3,取收益最高的3只平均。
之所以选取大于或等于3只产品的私募,是因为这样做,可以剔除一些规模较小的私募。
按照私募备案产品的惯例,通常单只产品的规模不会小于3000万,这样算下来,也就是私募管理规模小于1个亿的私募,就被剔除掉了。
姑且不论这样的方法是否合理,但该方法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筛选私募产品的作用。
究竟京籍私募表现如何?我们换个筛选方式来看。
如果我们仅以单只私募产品的业绩作为排名的标准,还是能看到诸如,凌通盛泰、北京红林投资、京泰晟等京籍私募的身影;只不过这些私募往往管理规模小,产品数量少,但“单兵作战”能力,丝毫不逊于沪深地区私募。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京籍私募在地域上有何特点。
前不久,中基协公布了2017年的私募年度大数据,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从注册地分布来看,京沪深三地均已超过4000家,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私募重镇。其中,北京的私募基金管理规模最大。
众所周知,基金规模越大,业绩越容易受影响。
这恐怕是解释京籍私募未能上榜的另一理由。
03
冠军魔咒,屡试不爽
就如同A股有“四大魔咒”一样,私募圈也存在这样一个“魔咒”——冠军魔咒。即前一个年度业绩排名靠前的明星基金,在次一个年度往往表现平平甚至倒数。
究其原因,恐怕与“管理团队的稳定程度”和“投资风格的激进与否”,有着莫大的关系。
先来说说管理团队。
药师梳理了2008年以来的私募冠军后发现,投资团队的稳定性,对于私募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成名于熊市的金中和投资,初期采用的双基金经理制度,后因二人理念不同而“分开”。
2011年成名的呈瑞投资,后来随着芮崑的离开,导致公司股东结构、基金经理、投研团队大换血。
昔日冠军创世翔投资,也因利益分配问题,导致团队决裂。
再来聊聊投资风格。
大家想必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放在私募圈,则是“成也激进,败也激进”。
一些私募,通过先打造小规模的明星产品,然后募集更多资金,发行新产品,进而扩充规模的方式,早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至于如何打造小规模的明星产品,“激进”的投资风格,无疑是短期提升业绩的法宝。
然而这种方式,已经被市场证伪过很多次。即便如此,过去一年慕名投资者“前仆后继”争相购买的景象仍令人印象深刻——当然,最终面对的只能是“接盘侠”的命运。
既然都知道“冠军魔咒”的存在,作为投资者,应该如何去挑选基金呢?
在这里,我们不妨学习下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除了与投资有关的信息外,婚姻状况、财务状况、消费习惯、对公益事业的参与程度等,也应纳入考察范围。
这些细节虽与投资无关,但却反映出私募管理人,在关乎投资者利益的重大事项上,能否以投资者利益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