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守兼备:榕树家族企业的分裂式成长

来源:家族企业杂志 2016-07-22 09:25:22

摘要
来源:《家族企业》杂志(微信公众号ID:jiazuqiyezazhi)文:郑宏泰高皓转载请带上以上版权信息,视为授权转载纠缠不清的矛盾和纷争反映了家族内部挥之不去的两股力量——离心力与向心力,就如硬币的两面,互相转化而且同时并存。因此,对于榕树般根深叶茂的家族企业来说,其中既有相互借鉴,有相互竞争,

攻守兼备:榕树家族企业的分裂式成长

来源:《家族企业》杂志

(微信公众号ID:jiazuqiyezazhi)

文: 郑宏泰 高皓

转载请带上以上版权信息,视为授权转载

纠缠不清的矛盾和纷争反映了家族内部挥之不去的两股力量——离心力与向心力,就如硬币的两面,互相转化而且同时并存。因此,对于榕树般根深叶茂的家族企业来说,其中既有相互借鉴,有相互竞争,也有互补,这一点在罗鹰石家族掌控的十家上市公司的表现中一览无余。

攻守兼备:榕树家族企业的分裂式成长

不同“派系”的同与异

这些企业包括“鹰君系”的四家——鹰君集团、冠君产业信托、朗廷酒店投资和新福港建设;“世纪系”的四家——世纪城市、富豪酒店、富豪产业信托和百利保控股;以及“瑞安系”的瑞安建业和瑞安地产,从中就可以窥见如下多个问题:

(一)家族掌控:在十家上市公司中,家族均属最大单一股东,所以对公司拥有绝对掌控权,最明显的就是这些公司的主席之职 (不少包括副主席),均由家族中的领导者或接班人出任—除了市值只有4亿元左右,上市后表现欠佳的新福港,由非家族中人出任。不过可以想象,未来等新福港发展壮大、市场影响力增强之后,相信仍会由家族中人掌控。

(二)公司管治:一方面,家族成员在公司管治中居主导地位,除了主席之职外,还会担任执行董事或总经理,另一方面也可看到非家族的专业人士,以及一些策略性投资者的参与,例如富豪酒店的蔡志明,至于非家族的执行董事或非执行董事,例如李澄明、吴季楷和林万镰等,不但在董事会内占据不小比例,影响力也很大,可见虽然公司基本上由家族掌控,但非家族的管理层基本上也能够得到重用,一展所长,显示出提升公司管治的努力,值得肯定。

(三)业务范围:罗氏家族虽然早在泰国营商,到港后主要从事布匹染料贸易生意,但到罗鹰石自立门户,创立鹰君公司经营地产生意后,此产业就成为其核心,然后带动一众子女创立各种围绕这一产业的公司,主要是建筑或建筑材料供应等,然后又垂直整合,扩展到地产周边的生意,例如酒店及物业管理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更因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的突出发展,将焦点投向这个领域。另一方面,在进入新千禧世纪之后,由于以房地产信托基金方式上市集资成为潮浪,无论鹰君系或是世纪系,均向这个方向发展,而瑞安系相信不久亦会加入这个行列。由此来看整个家族的业务与投资有不少重叠,反映当中存在潜在竞争。当然,换个角度说,若家族中人能彼此合作,将部分业务重组合并,也可以释放出更多效益和潜力。

(四)企业发展状况:对于家族掌控的上市公司,坊间一般看法认为表现欠佳。事实上,从罗氏家族旗下的上市企业来看则没有这种问题,例如公司股票市盈率、股息或收益率,乃至每股盈利等并不差。举例说,在2016年2月18日香港股票市场十分低迷,恒生指数处于19000点的低位时刻,鹰君系旗舰鹰君集团的市盈率为4.47倍,“世纪系”的世纪城市为6.15倍,而“瑞安系”的瑞安地产则为6.71倍,其比率并不比香港股票市场上的总体股份贵,算是很不错的。就算是三者的每股盈利 (依次为4.71、0.07及0.28) 略有参差,其实亦居于整体市场的中等水平,并不算差。

另一方面,为了便于分析,如果我们集中看三系企业的代表性公司——即鹰君集团、世纪城市和瑞安建业——在资产净值、税前盈利和营业额三方面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表现时,也可明显发现其总体表现并不弱。

首先,在资产净值方面。鹰君集团作为家族主干企业,其资产净值最大;世纪城市的净资产值,一度与其不分上下,后来大幅滑落,进入新千禧世纪后,世纪城市的资产净值则大多与瑞安建业相若,最近数年才拉大与后者的距离。另一方面,从鹰君集团与世纪城市的资产净值起落变化中,亦可粗略看到房地产市场在香港主权回归前后的风高浪急。

攻守兼备:榕树家族企业的分裂式成长

其次,在税前盈利方面。三家公司的表现虽然各有千秋、波动不少,但仍以鹰君集团最为突出,世纪城市曾经出现多年巨大亏损,同样地,三家企业的盈利表现,其实亦反映了香港房地产市场曾经出现的盛衰循环,可见传统智慧所说的“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不无道理。

攻守兼备:榕树家族企业的分裂式成长

第三,在营业额方面。正因房地产市场在香港回归前后曾经出现了骤升急跌问题,罗氏家族三家代表性企业的营业额自然亦起落较大,其中的世纪城市升跌幅度尤其惊人,例如在1997财政年度时,营业额高达75.8亿港元,但到2005财政年度时,跌至只有1.1亿港元,跌幅近九成九。瑞安建业也是同样,在香港回归以后房地产业严重衰退期间,生意一落千丈,营业额由1998财政年度的59.9亿港元,大跌至2005财政年度的14亿港元,跌幅亦有七成七之巨。

攻守兼备:榕树家族企业的分裂式成长

综合而言,在粗略检视罗氏家族所直接掌控的十家上市公司的公司管治、企业发展、传承接班安排和业务范围,乃至回顾三系代表性公司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资产净值、税前盈利和营业额等变化后,我们既可看到罗氏家族整体表现不差的一面,亦可看到其吸纳非家族专业人才与策略性投资者为其所用的一面,同时更感受到业务范围重叠、彼此间存在竞争的情况,显示家族企业确实具有多面性。

罗氏家族在过去数十年间的发展,明显让人看到其不断成长和壮大过程中呈现的多项特质。如果这个家族的发展有如一棵树,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当这棵树不断壮大之时,不但主干粗壮了,分枝亦成长了,然后分枝在不同时期具备了充分的条件时,便会选择自立门户,结果虽然是分薄主干家族的力量,却又生发了其他的相互影响—或者丰富了机会,或者分散了风险,因此,主干或分枝企业的子孙们,在接班或自行创业后,并非只有守业的一面,他们还能够做到攻守兼备。

传统文化的自珍与自省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有这样一段别具洞悉力的名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属于社会组织的家族和企业,受地理环境影响之余,更会受社会、历史、文化和传统等多重因素的牵引和左右,发展出不同的特质与模式,就不难理解了。

正如前几期文章提及,日本社会、历史和文化有其独特之处,其重视家名或家业延续,对理想子女数目的看法是“贵精不贵多”,家人关系则强调报恩而非孝道,加上继承上采取单子继承,择优而传,其他儿子无法承继祖或父的遗产等,明显与中国文化重视血脉,提倡多子多福,重视孝道,并且采取诸子均分继承的择血脉而传等有重大不同。

攻守兼备:榕树家族企业的分裂式成长

血脉并非是日本文化最重视的,因此日本企业会出现“外壳非常坚硬,内容却空空的,没有血缘内涵”的现象。

因此,日本的家族企业发展出如竹树般的一节一节纵向的往上成长,高度集中,没有分枝,尤其专注一事一业,加上万世一系的政治环境,自然更能一直传承下去,经历数百年,甚至过千年而不断。但是,在中国社会和文化观念里,这种传承则水土不服,尤其是不重视血脉延续这一点,会被认为是打断了祖宗和后代的延续链条,所以必然难以接受。说得更浅白一点,如果企业不是由家族掌控的,哪怕企业有多大、传承多长久,在中国文化或中国人看来,不但觉得没有意义,亦被认为是有逆常理的。相反,尽管企业规模不大,传承不长,但只要有家族掌舵,亦觉得没有怨愤,理所当然。

与竹型的日本家族企业相比,中国家族企业更像榕树。榕树生命力强,枝叶繁茂,恰似中国文化强调的多子多孙;大小树枝上生满气根,似是采用诸子均分制度下各房寻求自立门户的精神;气根接触地面土壤,即能发展成树干,称为支柱干,这就如子女已长大成人,当条件许可时另起炉灶;新生出来的支柱干,既会与主树干在某些层面上竞争,亦会互相配合,就如家族企业各房之间的明争暗斗或互相扶持;而无论主干和支干,生长时较为随意,所以会让人觉得纠缠复杂,就如家族企业的业务往往十分多元化,甚至出现业务重叠的现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榕树的生长不只是纵向的一面,同时亦有横向成长的另一面,所以在气候土壤等条件许可下,一棵榕树可发展成一片树林。正因如此,在历史、社会和政经等条件许可下,中国的家族企业,其实可以发展成规模恢弘、业务多元的庞大商业集团。

攻守兼备:榕树家族企业的分裂式成长

开枝散叶、枝繁叶茂是中国人的家族理想。

透过对罗鹰石家族发展历程的梳理,我们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这个家族在香港发迹的日子只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的罗鹰石在分家后,凭着有限的一些资本,开始了属于自己的一番生意,其事业随后虽然出现家族矛盾和分裂,例如罗旭瑞当年联同外人与父亲争夺富豪酒店和百利保,让人觉得力量被削弱,甚至引发内部争夺和内耗,但家族成员之间其实亦有彼此扶持合作的一面,例如早年罗鹰石扶助各子女创立建筑公司,又例如“鹰君系”与“瑞安系”在上海合作投资等。因此罗氏家族发展出多元业务,令实力不断壮大,人脉及社经影响力无孔不入,并一时无两地掌控了十家上市公司。

因此,我们可以说罗鹰石凭个人勤劳拼搏、头脑灵活等因素,促使了事业和生意的节节上扬,但同时又必须注意,令家族不断壮大,甚至是多元发展得更强大的有生力量,其实是他的一众子孙。这便带出了太太杜莉君为他诞下六子三女的重要性。至于促使夫妇在那个年代决定生育众多子女的决定性因素,显然又与中国文化所强调的多子多福观念和思想有关。即是说,中国的传统和文化基因,影响了中国家族企业的成长,令其发展出不同特色。正因如此,我们在检讨中国家族企业得失,甚至思考其发展特质时,必须认真看待其文化及社会独特因素,以免弄出东施效颦的笑话来。在学习别人长处之时,亦应强化本身优势,而非全盘否定本身文化存在的正面价值和特质,做出如西方谚语所言的有失偏颇之举:“将婴儿连洗澡水一同倒掉。”

(本文详见于《家族企业》杂志6月号,版权归《家族企业》杂志所有。授权转载及合作请与微信后台联系。)

关键字: